因新冠疫情陷入大規模封控的上海,吃飯問題成了許多人的頭等大事。以科技發達、生活便利著稱的中國金融之都遭遇飢餓困境,分析認為,政府官僚政策和不作為正在持續給上海物流添堵。
魔都科技難解末端送貨難題
疫情封控下的上海,“魔都”的科技防疫手段身影無處不在。上海嘉定一小區內,機器狗四處“喊話”,宣傳防疫。當地黨支部官員介紹說,通過這一科技防疫手段,可以減少志願者人力,加強效率,從而減輕一線的抗疫壓力和負擔。
無人機也加入了防疫喊話的行列。社交媒體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松江九亭家園某日夜晚飛過的一台無人機對居民喊話說:“在疫情期間請嚴格遵守市政府相關防疫規定。控制靈魂對自由的渴望,不要開窗歌唱。”
網友透露,九亭家園的“開窗歌唱”,實際上是5日當晚有一些居民在陽台上大喊對物資缺乏的不滿,沒想到立刻招來了無人機警告。
多日封困下的上海居民面臨的物資缺乏,直接體現在食品需求上。美團公司副總裁毛方上星期在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該公司調度的一批無人駕駛的自動配送車,已經在上海投入使用,幫助社區志願者解決“最後一公里”。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分析師瓦萊麗·陳(Valarie Tan)說,這類科技目前只在居民集中的地區能發揮有限作用。
她對美國之音說:“我們可以說,上海的封鎖讓企業得以嘗試使用無人駕駛飛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新作業方法。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都還處於實驗階段,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與之前由人工手動進行和執行的操作相媲美,這是目前的一個大問題。”
送餐APP癱瘓微信團購群成主流
在新浪微博的抗疫求助超話上,民眾對食品和藥品的急迫需求佔據了大部分版面。
“哪能買到物資?斷糧兩天了,什麼吃的都沒了,京東囤貨從12號送達更新到了14、16號了,估計是餓不到那時間點了。”一名微博用戶4月10日發帖說。
另一位居住在閔行區的微博用戶說:“寶寶出生50天,奶粉快斷供了……(政府熱線和街道)都是說,讓我們自己找找各種平台和網站,說實話,現在出不去,超市也去不了,網上更是不能送到上海,就是要喝鮮牛奶,也得人出去才行吧……”。
目前大部分的上海居民仍處於嚴格的封控狀態下。官方數字顯示,截至星期二(4月12日),封控區涉及人口數1501萬人;管控區涉及人口178萬人;防範區涉及人口480萬人。
對於封控區和管控區這1600多萬無法出家門或出小區的居民來說,網上訂餐和訂菜是極其重要的途徑。由於手機APP網購的需求激增,對於大多數上海居民來說,通過叮咚買菜、盒馬、美團這些主流手機應用程序買菜的成功率幾乎為零。這些訂餐服務程序常常告知用戶,出現了運力緊張,網絡擁堵或者商品售罄等問題。微信群通過團購、直接與賣家接洽,成為許多社區的主流買菜方式。
湯姆·沃德(Tom Ward)是上海一家從事諮詢行業的美商公司負責人。他對美國之音說:“現在沒有美團了……因為你現在說的是預製食品(prepared food),已經沒有這種東西了……沒有預製食品的快遞服務。”
他說:“不是科技的失敗,而是因為我們沒有還在運作的廚房……這與科技無關,是政府的政策讓所有的廚房都關了。”
上海外籍教師布魯斯(化名)對美國之音說:“現在,人們通過團購的方式購買東西,整個公寓聚集在一起,批量購買物資。比方說,現在有一個買雞蛋的購物單,一次一盒(30個雞蛋),540元一次買12盒。基本物資也有類似的購物單,比如牛奶、肉類等。你真的沒有太多選擇,所以能買到什麼就買吧。”
“常規送貨的應用程序現在沒用了。大家都被封了,所以沒有商店可以購買飯菜。所以美團和餓了麼都不是選擇。這不是科技的問題,重點是每個人都被封閉,所以這些都不可用。”
根據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報導,根據最新的防疫要求,居民不得自行組織團購群,而是需要由居委會牽頭組織。而居委會無法親自組織眾多團購群,於是許多小區的各類團購群需要挂靠在居委會名下。
官僚體制效應下的勞動力短缺
許多分析認為,政府當局人為設置的官僚程序,阻礙了上海地區的物流。由於疫情管控,很多菜場被迫關停,許多上海附近的農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蔬菜腐爛。
上海政府設置的通行障礙也阻礙了送貨勞動力的有效流動。上海市官員12日說,目前仍在加緊推動外賣等電商平台的騎手復工,但不少騎手因為封控原因還無法上崗,讓市民感覺到末端配送不暢。
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的分析師瓦萊麗·陳說,目前上海的末端配送急缺人手。她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短缺,因為工人自己被困在家裡。他們被封禁。或者工人在上海的外圍地區,例如,在靠近浙江、寧波的上海郊區。他們無法進城去幫助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因為這個龐大的官僚程序要求他們必須獲得批准才能獲得健康通行證,他們需要每天接受檢測。所以基本上這是造成(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原因。”
她還提到,目前上海進行的官僚機制讓工人、卡車和物流公司必須獲得特批文件,才將食物雜貨運送進上海。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上海市副市長陳通本星期也承認,在很多超市和菜市場無法正常營業的情況下,疫情防控措施讓電商平台末端配送能力明顯下降,讓送貨最後一公里的矛盾變得突出。
中國官方媒體說,為緩解App“買菜難”的問題,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麼、盒馬、美團等多家“保供企業”正從北京、武漢、廣州、安徽等多地抽調集結數千名工作人員前來上海支援。
“但在現在這個非常新的環境中,政府為如何做事制定了新的規則,這確實阻礙了(科技平台)快速做出反應。”瓦萊麗·陳說:“與此同時,在實地工作中,它們受到了政府施加的大量官僚作風的打擊。”
分析:決策者措手不及為物流添堵
紐約WisdomTree資產管理公司量化投資專家任麗倩說,上海政府在這場封城危機中決策不定,阻礙了私營物流平台的有效活動。
“其實我覺得主要的問題就是,它這個delivery(配送)現有的這套系統,其實政府的作用是應該幫助這套系統去move on(持續運行)”。
她說,突如其來的清零封控措施,讓上海的決策者措手不及。她說:“因為上海……它是在不同的系統的,過去兩年都沒有14天(封閉管理),管控區、封控區、防範區這個概念是沒有的,所以它一下子要lock down(封閉),又要行使這個系統,中間就有很多miscommunication(溝通不暢)。”
與此同時,對於獨居老人、外地民工和其他不熟悉手機操作的人來說,如何完成複雜的手機買菜程序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據統計,上海有31.74萬獨居老人,他們成為疫情封困中最脆弱的人群之一。
物流不暢通不僅造成了買菜難的問題,防疫物資和藥品無法送達也讓許多人陷入恐慌。
活動人士季孝龍4月13日在推特發帖說:“浦東陸家嘴地段梅園新村3月28日封至今,政府僅發給了4根蘿蔔,4根芹菜,一卷麵條,一包香腸,2.5斤米。近2萬人口……怎麼辦?”
“政府的工作不是去交付商品。政府的工作是幫助公司更好地交付商品,同時,幫助窮人和弱勢群體。”任麗倩說。
(美國之音記者魏之對本報導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