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邊境衝突後 印度工業能否在中國投資回流中實現“自力更生”?


資料照:一個印度女孩手舉印度國旗站在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中印邊界線上。(2012年10月21日)
資料照:一個印度女孩手舉印度國旗站在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中印邊界線上。(2012年10月21日)

在印度與中國2020年加勒萬河谷爆發流血衝突四年之後,新德里正逐漸緩和對中國的投資立場。那場衝突導致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國士兵喪生,促使新德里加強了對來自中國投資的審查。然而,隨著兩國邊界談判的積極進展,來自中國的投資再次湧入印度,這引發了對「印度製造」議程可持續性的廣泛討論。

政策制訂者的困境:投資與安全的平衡

特別是在電子製造行業領域,印度的業內人士正推動政府放松對中國投資的限制。他們認為中國資金對於增強印度製造能力至關重要。然而,批評人士警告,增加中國投資可能削弱印度自給自足和創新的長期戰略目標。印度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平衡外資需求與國家安全和經濟獨立的考量。

最近,一個跨部門小組批准了六項電子製造業的投資提案,其中包括與中國有聯繫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子公司立訊精密(Luxshare)和印度Bhagwati Products與中國華勤科技的合資企業獲得了批准。這些批准標誌著自邊界對峙以來,中國投資首次大規模湧入印度,表明兩國經濟關係可能正在解凍。

專注於中國問題的Dentons Link Legal合伙人桑托什·帕伊(Santosh Pai)認為,雖然印度仍然保持謹慎態度,但不應回避那些對國家有戰略利益的投資。帕伊在接受美國之音(VOA)采訪時表示:「當中國投資可能推動全球供應鏈向印度轉移,或者國內企業需要資本投資以滿足國內和全球需求時,應該允許這些投資。」他強調,必須在保障國家安全和促進工業增長之間取得平衡。

儘管一些行業主張放寬中國投資限制,其他行業卻認為這些舉措適得其反。印度VLSI協會主席薩蒂亞·古普塔(Satya Gupta)對此持懷疑態度。「增加資本可能會在短期內給一些印度公司帶來好處,但不應以增加對中國產品、品牌和零部件的依賴為代價,」古普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警告說。

他認為,增加對中國進口的依賴可能會損害印度在敏感領域(如電子和半導體)中的長期經濟和戰略利益。

從全球供應鏈中尋找機會

印度工業聯合會電子委員會主席維諾德·沙瑪(Vinod Sharma)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沙瑪認為,中國仍然是「世界工廠」,印度必須利用這一現實來實現其製造業目標。「我們希望實現自給自足,並從組裝轉向零部件製造,」沙瑪告訴美國之音。

他主張新德里的策略應包括財政激勵措施,以吸引能夠提供技術專長的公司,特別是來自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等主導電子製造業的國家的公司。

沙瑪強調,印度政府正在考慮一項促進零部件和子組件制造的新政策。他認為,這一策略將幫助印度企業與亞洲同行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使印度能夠在預定的時間框架內實現自給自足。

批評聲浪:依賴中國投資的風險

然而,沙瑪的觀點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即依靠中國投資是否真的能夠實現「印度製造」計劃的目標。批評人士認為,這種策略可能會制造出進展的假象,同時加深印度對中國的依賴,進而削弱自給自足的宏大目標。

印度社會發展委員會特聘教授、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退休教授比斯瓦吉特·達爾(Biswajit Dhar)對增加中國投資的長期效益持懷疑態度。「中國投資的增加可能會削弱印度加強其製造業基礎的努力,」達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解釋道。他強調,這可能導致印度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的商品,進而對就業創造和中期增長前景產生不利影響。

達爾還批評了印度現有工業政策的設計缺陷,包括「印度製造」計劃和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他認為,印度需要從中國的戰略中吸取教訓,利用外國公司來增強其製造業實力,同時確保對這些公司的監管到位。

「依靠中國投資來幫助印度增強其技術實力的可能性非常低,」達爾指出,並呼籲印度政府在研發方面採取更積極的投資策略。

印度VLSI協會主席古普塔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強調需要一項長期戰略來推廣印度產品和品牌。他建議,印度需要在製造和產品之間采取80-20的平衡策略,80%的激勵措施應用於制造業,20%則應用於開發印度產品。

他認為,這種方法將使印度成為真正的「電子和半導體產品國家」,並解決當前制造體系中附加值有限的問題。

政策與執行的挑戰

雖然印度的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被視為減少對中國進口依賴的關鍵,但專家們強調,這些計劃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督,並與印度的長期工業政策保持一致,才能真正實現其預期目標。

印度工業聯合會電子委員會主席維諾德·沙瑪強調了政府積極參與的重要性,他表示:「政府應靈活更新其工業政策,以應對全球供應鏈轉移帶來的挑戰。這不僅僅是吸引投資的問題,還涉及到建立一個支持本地制造和創新的強大生態系統。」

然而,政策的成功取決於有效的執行和定期評估。帕伊認為,監管的清晰性和一致性對於吸引外國投資,同時保障國家利益至關重要。「臨時性的政策變化會阻礙投資,無論它們來自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印度需要一個可預測且透明的監管環境,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他強調。

地緣政治的考量與戰略

增加中國投資的影響不僅限於經濟,還涉及地緣政治的考慮。專家警告稱,允許中國企業在電信、電子和基礎設施等關鍵行業獲得重要地位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印度對中國應用程序的禁令以及對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電信設備的限制,反映了這些擔憂。

薩蒂亞·古普塔指出,印度政府必須 採取謹慎態度,確保戰略行業免受外來影響。他主張:「重點應放在發展本土能力上。我們需要超越組裝,開始在基礎層面進行創新。」他強調,需要在研發、人才培養和公私合作方面進行更大的投資,以培育一個有韌性的工業基礎。

比斯瓦吉特·達爾警告稱,印度在吸引外資的同時,必須保持戰略自主權。「中國經常利用經濟工具來對國家施加影響。印度必須保持警惕,確保其戰略利益不會因資本的誘惑而被削弱,」他說。

在全球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投資正回流印度。隨著跨國公司尋求將供應鏈多元化並遠離中國,印度已成為一個潛在的替代選擇。然而,專家警告說,如果沒有戰略框架,擁抱中國投資可能會危及印度的長期目標。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