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明報》總編輯籲專欄作者下筆須守法知分寸 學者:順我者生的示範單位


香港《明報》總編輯劉頌陽8月15號致函專欄作者,呼籲下筆時務必再多一分謹慎,知法守法、知所分寸,否則難保說不定哪天危機會降臨。(美國之音照片)
香港《明報》總編輯劉頌陽8月15號致函專欄作者,呼籲下筆時務必再多一分謹慎,知法守法、知所分寸,否則難保說不定哪天危機會降臨。(美國之音照片)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較早前不點名批評,有傳媒副刊部份已離開香港的專欄作者,經常發表偏頗文章誤導讀者,事隔約一星期後,《明報》總編輯劉頌陽日前致函副刊專欄作者,呼籲下筆時務必多一分謹慎,評論要建基於準確事實,知法守法、知所分寸,否則難保說不定哪天危機會降臨。有學者分析,事件反映《明報》由曾經被評為”公信力第一”的報章,變成當局向公眾說明何謂”順我者生的示範單位”,估計部份批評政府的專欄作家可能會”被踢走”。

已經移居英國的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客座教授陳文敏,7月底在香港《明報》副刊專欄撰文,評論在《基本法》23條立法後,有關在囚人士假釋安排改變的看法,他認為有兩點值得爭議,包括懲教署長有權自行擴大危害國安罪行的範圍,撤銷非國安法定罪囚犯的假釋安排;以及賦權懲教署重新考慮法庭已考慮的因素,因而改變判刑時獲假釋的條件,令23條具有追溯力,質疑相關安排違背《香港人權法案》。

明報總編輯呼籲專欄作者須守法知分寸

懲教署隨即發表新聞稿,點名譴責陳文敏的文章是”失實和具誤導性的評論”, 對文章”表示強烈不滿和予以譴責”。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8月9日出席《明報》集團成員的《亞洲周刊》36周年酒會致辭表示,留意到近期有傳媒副刊部分已離開香港的專欄作者,經常發表偏頗文章,以偏概全,刻意曲解香港政府的政策或官員言行,誤導讀者,他強調,只是在專欄版面提示作品無意圖煽動,並不能免除編輯責任。

事隔約一星期後,《明報》總編輯劉頌陽上星期四(8月15日)致函副刊時代版專欄作者表示,《明報》要在”新時代的香港”立身行道,發揮第四權角色,任重而道遠,必須倍加慎重。呼籲專欄作家下筆時務必多一分謹慎,評論要建基於準確事實,知法守法、知所分寸,否則難保說不定哪天危機會降臨。

鍾劍華:“順我者生的示範單位”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陳文敏的文章刊登後,受到當局點名及不點名批評,他認為警告意味相當明顯,而《明報》過往亦曾經因為受到當局批評之後,停刊部份專欄作者的文章,最明顯是去年停刊政治漫畫家尊子的專欄。

鍾劍華表示,今次事件反映《明報》由曾經被評為”公信力第一”的報章,變成當局向公眾說明何謂”順我者生的示範單位”。

鍾劍華說:“點名的也好、不點名的也好,(當局)的一些反應之後,《明報》就會自動自覺去做事情的,很多的專欄作家過往都是因為這樣逐步、逐步被替換了的,大家最清楚就譬如(前香港電台《頭條新聞》主持人)吳志森,後來的尊子這些都是了,而後來替換上去那些就算有些來自比較民主派思想重的人,都是相當之小心的,譬如(香港中文大學政治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現在在《明報》寫的東西很小心的,很多時候寫一下吃東西這樣,我覺得即是《明報》已經成為了特區政府去向公眾說明甚麼叫做”順我者生的一個示範單位”,即是只要你對政府的批評作出反應的話,你就可以繼續存在,而《明報》亦都往往自動自覺去自我審查。”

憂香港報章言論觀點或進一步收窄

鍾劍華表示,《明報》總編輯去信專欄作者的內容,令人聯想到如果專欄作者不自我審查的話,編輯部就可能會審查專欄作者,他憂慮香港報章的言論觀點可能會進一步收窄。

鍾劍華說:“你現在香港還有幾份報章會比較上包含多些觀點呢﹖可能只是剩下《明報》或者《信報》,其他那些基本上都成為了特區政府的”啦啦隊”的了,現在就《信報》的社論、《明報》的評論已經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了,現在連一些副刊文章都希望透過這些威嚇,令到你自動自覺,而《明報》亦都透過去嚇那些專欄作者,希望大家”自動自覺”了。”

鍾劍華表示,目前陳文敏在《明報》副刊的專欄有多個作家,他計估今次事件之後部份批評政府的專欄作家可能會”被踢走”。

鍾劍華說:“可能都是想你這個專欄”自動自覺”吧,《明報》或者都可以”踢走”陳文敏吧,我覺得即是那個意圖就很清楚都是針對陳文敏的了,當然了同時是向其他人作出”示範”,那《明報》亦都老實講他(總編輯)出(信)給所有、據說出(信)給所有的專欄作者,一方面可能就不想特別針對陳文敏,亦都可能真的藉著這個機會叫下面的人、下面的作者你們自己”自動自覺”吧,你們”自我審查”一下吧,如果不是我就沒辦法、我要審查你了,這樣其實就沒有空間的了,我亦都不覺得在海外的很多香港學者,還有很強的意願為香港的傳媒寫文(章),即是我覺得亦都沒有所謂,反正現在這個世界天大地大,寫文章你如果不是想賺稿籌的,老實講你貼上facebook (面書)一樣大把人看、大把人傳(閱)。”

報章加劇自我審查或失忠實讀者支持

鍾劍華表示,香港紙媒的生存空間已經不斷萎縮,很多都要靠擴大網上版讀者付費訂閱維持營運,他認為報章不斷加劇自我審查,可能會失去忠實讀者的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 (美國之音)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 (美國之音)

鍾劍華說:“現在政府這個做法除了加快這個印刷傳媒”死亡”之外,你令到這些以前曾經有過公信力的傳媒,只能靠網上訂閱來擴大它們的讀者群,連這條路都封死了。我已經訂了《信報》的網上版超過10年,《信報》一搞網上版我已經訂了,我都沒有訂兩年多三年了,《明報》就我付錢去買都買了40年以上,我都不買了、網上版我都不會訂了,其實好像我這樣的反應的人很多的,我覺得最終結果就是如果你一份傳媒、你被政府”逼到埋身”(逼到頭上),我們明(白)的,但是如果你連一些最起碼的底線都不守,又”自動投降”,甚至去幫手順勢去打壓的話,這樣更加不會有人支持你,所以我覺得政府這樣做會”玩死”它們(傳媒),它們(傳媒)自己的反應也會”玩死”自己。”

陳朗昇指難以針對陳文敏文章檢控

網媒《Channel C》多媒體製作主任、香港記者協會(簡稱記協)前主席陳朗昇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明報》是最早在副刊版面加上”免責條款”的報章,他認為今次事件反映”免責條款”沒有作用,因為當局如果要以”煽動罪”作出檢控,屬於刑事罪行,不過,他又認為當局只是”出口術”,難以針對陳文敏的文章作出檢控。

陳朗昇說:“當然我覺得鄧炳強這些說話都是”出口術”,即是很認真講,如果是能(控)告的、能抓的,(已經)抓了,即是那些怎樣抓呢﹖譬如最近最大的問題就是陳文敏那篇文(章)了,你怎樣去指控一個法律界的翹楚,去就一條法律裡面怎樣去執行的一個問題,來說他煽動呢﹖我都想看看啊,我都想看看政府是不是告到他啊。是不是抓到《明報》啊﹖即是我不覺得是可以啊,如果因為他一個專欄作家,還是一個在外國的專欄作家,你走去《明報》裡面抓它的總編輯,說他這樣有編輯的責任所以要怎樣,我覺得是”倒香港米”而已、即是如果執法部門真的這樣做,我就真的沒話可說,簡直是”攬炒中的攬炒”,我不覺得會這樣做的,但是既然即是說有些人是不滿意,那有些人想告訴別人”我們都有做事情”,這樣的一個結果吧。”

陳朗昇分析,《明報》總編輯致函專欄作家可以說是一個”自保”的表態,他估計今次事件之後,副刊專欄的內容有可能作出調整。

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陳朗昇。 (美國之音)
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陳朗昇。 (美國之音)

陳朗昇說:“現在它(明報)這個公開(表態),除了告訴保安局,亦都告訴那些專欄作家,”我現在有言在先”,即是如果他日我們真的要cut(刪減)你的專欄,或者我不讓你再寫,請你們都體諒吧,沒辦法了、”我們真的命都沒有了”、”求你原諒我們吧”,但是既然官方都開了名、不點名說一些不在香港的人,亦都無可否認《明報》的專欄版是有較多這些人的,所以我想可能一些調整或者一些轉變亦都無可避免會出現,但是沒辦法的了,即是今時今日在香港這個情況,大家都是” 揸頸就命”(忍氣吞聲),”保命”緊要,都可以理解的。”

專欄作家冀各方都守”分寸”

《明報》其中一位已經移居英國的專欄漫畫家黃照達上星期五(8月16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表示,收到總編輯的信件後非常明白《明報》的處境,亦理解傳媒面對的壓力,特別是《明報》同時要平衡作者的言論自由,他認為該報的副刊除了時事評論,也有文學藝術的內容,不過,他最近兩年在《明報》的漫畫題材,已經避開時事政治,主要是親子故事,以減輕壓力,但是遣詞用字仍會小心謹慎。

另一位《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作者林妙茵,星期一的文章(8月19日)以”分寸”為標題,內容提及”難道只有寫字人要拿捏分寸?有權一方要不要講分寸?官員常言香港有言論自由,希望他們也以尊重與善意看待時評,別動輒上綱上線視為攻擊抹黑。

內文又提及《明報》總編輯所言,”難保哪天危機降臨”太沉重,林妙茵說”但願筆鋒既有分寸,又帶fun串,繼續用心寫字,由字及興”。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