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俄羅斯戰爭野心或不只烏克蘭 專家呼籲北歐極需新安全戰略抵禦中俄威脅


愛沙尼亞塔林附近海域,北約戰艦(左)與巡航渡輪擦肩而過。 (資料照片,2023年6月4日)
愛沙尼亞塔林附近海域,北約戰艦(左)與巡航渡輪擦肩而過。 (資料照片,2023年6月4日)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大規模入侵引發了北歐地緣政治格局的迅速變化,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最新一輪擴張。 軍事專家建議,北約擴張和俄羅斯戰術層面的挫敗不應讓歐洲陷入錯誤的安全感,北約需要將北歐視為一個整體,制定全新的聯合作戰規劃和應急計劃,並密切監視中國在該地區的活動 。

波羅的海三國外交部長本週一(3月25日)訪問華盛頓並會晤了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討論如何確保繼續支持烏克蘭以及北約未來發展的議題,為今年7月在華盛頓舉辦的北約峰會做準備。

布林肯表示:「我們有很多工作需要共同完成,既要維持對烏克蘭的支持,也要繼續規劃將我們團結在一起的北約的未來—這個聯盟現在比過去更加強大和壯大,未來的75年的 將與之前的75年一樣重要。”

波羅的海三國擔憂中、俄聯手顛覆國際秩序

迄今為止,美國是烏克蘭最大的軍事支援方,捐贈了價值超過400億美元的援助。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雖然歐洲正在競相提高國防生產,但只提供了今年承諾的砲彈數量的三分之一。

拉脫維亞外交部長克里什亞尼斯·卡林什(Krisjanis Karins)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舉辦的討論會上表示,俄羅斯的帝國野心不會止步於烏克蘭,建議西方針對俄羅斯制定一項長期遏制 戰略,加強北約的集體防禦能力。

「即使烏克蘭在援助下贏得戰爭,俄羅斯的問題不會消失,俄羅斯仍將是一個極具侵略性和危險的國家。普京安排了他的選舉,將在未來六年掌權。這是給我們的一個 信號,不要期待改變……像普京這樣的領導人只能夠理解一種語言,那就是力量。”

挪威國防大學國防研究所(IFS)教授帕爾·西格德·希爾德(Paal Sigurd Hilde)對美國之音表示,俄羅斯戰勝烏克蘭之後可能會將目標轉向波羅的海國家,「特別是誤解或挑釁可能會導致武裝衝突的升級」。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馬爾古斯·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拉脫維亞外交部長克里什亞尼斯·卡林什(Krisjanis Karins)、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爾烏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 3月25日在哈德遜研究所討論支持烏克蘭的意義。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馬爾古斯·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拉脫維亞外交部長克里什亞尼斯·卡林什(Krisjanis Karins)、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爾烏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 3月25日在哈德遜研究所討論支持烏克蘭的意義。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歐洲和歐亞大陸中心主任彼得·拉夫(Peter Rough)對此指出,「重要的是要考慮東歐或北歐的安全,從北約東翼到波羅的海、北歐再到北極, 將其視為一整個廣闊的競爭地區。”

拉夫和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盧克•科費(Luke Coffey)共同撰寫並於3月2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北歐地緣政治變化需要對該地區採取新方式》建議,美國需要領導北約建立 北歐防空任務(Northern Europe air defense mission);考慮在芬蘭部署前沿陸軍部隊(FLF);在每個波羅的海國家建立永久軍事存在;在南歐和北歐國家之間進行更大規模的增援演習;加強美英在 北歐的國防合作;與盟國合作制定北約北極戰略等等。

除了俄羅斯可能將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升級為全面戰爭的跡象,中俄愈發緊密的戰略合作引發歐洲領導人的警覺。

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會見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烏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時討論了印太事務如何影響歐洲-大西洋地區,並重申了維護台海和平 穩定的重要性。

拉脫維亞外長卡林什指出,美國在二戰後創造的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正面臨來自極權國家的嚴峻挑戰,「中國正在菲律賓和台灣海峽等地劍拔弩張。俄羅斯正在歐洲打一場全面戰爭,兩年來俄羅斯 一直處於戰爭經濟狀態,將國內生產總值的40%花在了國防和內部安全上。”

「令人擔憂的是,雖然沒有看到中國提供武器,但俄羅斯戰爭機器所使用的技術似乎也是在中國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當普京進行非民主選舉時,我們關注到來自中國領導人的盛大祝賀。中俄之間的友誼不斷加深,這是一種不平等的友誼,中國是老大哥,俄羅斯是小弟。這種關係對我們所有人構成了真正的威脅和挑戰。」他說。

英國駐美大使凱倫‧皮爾斯(Karen Pierce)在哈德遜研究所的活動上指出,美國的支持正在發揮作用,例如烏克蘭已經在黑海將俄羅斯的黑海艦隊趕出了克里米亞;烏軍 在一夜之間摧毀了20%的俄羅斯攻擊直升機,以及超過50% 的俄羅斯陸地戰鬥力。

但皮爾斯擔心,西方需要警惕中國可能會效法俄羅斯的侵略手段。 「當我看到全球南方國家的一些朋友對這次入侵的反應時,我有點難過。如果你能摧毀自1945年以來小心翼翼地建立的所有機制,它們自從柏林牆倒塌以幫助創建了完整、自由的歐洲,如果你能如此輕易地摧毀這些機制,那麼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無論是來自普丁還是別人。我們需要關注普丁會取得什麼樣的勝利,會為中國帶來什麼樣的方法 。”

去年10月,一艘在中國註冊、但船員為俄羅斯的船隻似乎破壞了「巴爾的海連接管」(Balticconnector)的天然氣管道以及兩條電信電纜,俄羅斯也涉嫌在2022年切斷了斯瓦爾巴海底電纜系統。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馬爾古斯·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週一回應說,“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中國的船隻'新新北極熊號',撞毀了愛沙尼亞和瑞典、芬蘭之間的 通訊電纜,還有戰略天然氣管道,它們將芬蘭與歐洲波羅的海的市場連接起來。我們正在與中國合作,調查是否是故為之,但最終可能無法得到證明。”

查赫克納認為,中國正在非常密切地關注烏克蘭戰爭的結局。 “美國也必須醒來,更多地展現領導力,因為歐洲現在正在採取更多行動。這只是個開始。”

北歐國家受到中國多方位侵蝕

長期以來,中國在北歐地區的主要活動集中在經濟、外交和能源方面,但烏克蘭戰爭也為中國創造了意識形態和安全領域的新機會。

拉脫維亞里加斯特拉金什大學的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貝爾齊尼亞-切倫科娃(Una Aleksandra Bērziņa-Čerenkova)對美國之音指出,在北歐地區,中國政府及其代理人一直在幕後操縱訊息 ,進行網路攻擊以及圍繞中共為核心的僑民集權,從而鎮壓北京管轄範圍之外的不同意見。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機會,利用俄羅斯的反西方敘事來推進北京的議程,目前的議程是限制美國作為印太地區安全行動者的影響力。」她說。

哈德遜研究所的拉夫表示,中國不斷嘗試干擾自由社會的言論自由和辯論空間,例如就立陶宛和台灣的關係發出公然脅迫;另外,中國希望透過支持俄羅斯戰勝烏克蘭,從而向歐洲國家兜售美國衰落 、東升西降的戰略觀念。

「基本上中國的戰略是讓俄羅斯成功,如果俄羅斯成功,那麼中國可以去找北歐人,實際上是所有歐洲人,並在他們耳邊低語,『你已經嘗試過用美國的方式來阻止俄羅斯, 我們在莫斯科很有影響力,讓我們從根本上說服俄羅斯人來考慮你們的利益」。 我認為中國這是試圖透過武力、脅迫,對歐洲人說:美國的方式行不通,應該走中國道路。 」他說。

另一方面,拉夫指出,中國也試圖透過介入幫助俄羅斯,來加強和莫斯科在北極的合作,實現自身的北極野心。

「中國認為自己是一支近北極力量,試圖擠進北極機構。就北約而言,由於俄羅斯的全面入侵,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基本上被凍結,該理事會的北約成員國基本上拒絕參加 。這讓中國難得償所願,但中國有著巨大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他們喜歡使用北極航線,通過北冰洋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這對中國來說是未來幾年的絕對利益所在。”

在西方的制裁壓力下,俄羅斯不得不更加倚重中國來進行能源合作、支持戰爭行動以及維護開發北極的長期目標。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