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在剛剛放寬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後又發表報告說﹐中國應該協調推進利率﹑匯率改革和資本帳戶開放。不過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加快資本帳戶開放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錯誤。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在4月17號授權中國媒體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處於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核心的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製改革﹑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帳戶開放是循序漸進﹑協調配合﹑相互促進的關係﹐而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
報告說﹐當前﹐中國加快資本帳戶開放正處於難得的戰略機遇。它說這是因為中國雄厚的外匯儲備和人民幣的日益國際化為產能過剩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戰略機遇﹐而西方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收縮給中國的投資騰出了空間。報告說﹐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將為時不遠。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資深研究員蓋保德(Albert Keidel)認為﹐中國在金融領域的改革一直十分審慎而且是協調進行的。他認為﹐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必要的。不過他並不讚同這份報告有關加快資本帳戶開放的觀點。
他說﹕“我認為報告比較離譜的地方是有關中國應該加快資本帳戶開放的說法。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倡導的允許短期資本的流動自由。這有違於當前國際上有關這個問題的嚴肅思考的趨勢﹐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關開放資本帳戶的標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錯誤。”
這位前世界銀行駐京辦事處的高級經濟學家說﹐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開放資本帳戶帶來的動蕩過大﹐而且這些資本並沒有帶來發展﹐而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匯率波動。他還對央行調查統計司是否深入了解有關資本帳戶開放的問題感到懷疑。
蓋保德認為﹐這份報告以及中國央行最近放寬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的舉動可能是為了減緩美國對中國的匯率等政策存在的批評。
他說﹕“我感覺﹐這是一個選舉年﹐美國剛剛公佈財政部將推遲發表有關中國貨幣的報告。與此同時﹐中國擴大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讓人家覺得他們是在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他們所要針對的也許是美國國內政治對中國的批評﹐防止他們說中國冥頑不化。”
美國前貿易代表希爾斯女士認為﹐中國加快金融領域的經濟改革﹐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會給它的貿易夥伴帶來積極的政治上的影響﹐而且符合中國自己的利益。
她說﹕““我認識把錢存在當地銀行的中國人。他們實際上在虧本﹐因為利率太低﹐甚至低過通貨膨脹率。這等於是把錢從消費者手上拿走﹐把它們提供給國營企業和其他大型實體﹐給它們提供廉價信貸。這種一直存在的金融抑制絕對與建立一個強大的﹑充滿活力的消費型社會是背道而馳的。”
中國的改革者以及西方的一些中國問題專家一直認為﹐中國必須進行政治上難以接受的包括貨幣和利率自由化等方面的改革才能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
美國著名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拉迪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專著中表示﹐中國應該實現利率自由化並採取更加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政策。他認為﹐這些是使中國經濟實現再平衡最有效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