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表示,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於星期日(4月14日)開始訪問中國。 幾天前,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與日本和菲律賓領導人召開歷史性的三方峰會,聚焦討論了中國在南中國海愈發咄咄逼人的舉動,中國對此強烈不滿。
美國國務院星期六(4月13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康達於4月14日至4月16日訪問中國,白宮國安會主管中國和台灣事務的資深主任薩拉·貝蘭(Sarah Beran )也將同行。 2023年6月,這兩位主管中國事務的高層官員也曾一同訪問中國。
國務院聲明指出,他們將與中國官員會面,並強調這是「持續努力保持兩國開放溝通管道和妥善管理競爭的一環」。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才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 她訪問的目的是就清潔能源補貼和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向中國施壓,但並未取得重大突破。
同時,因應菲律賓和中國近期發生多次海上衝突,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和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4月11日在華盛頓舉行了首次三方領導人峰會。
美日菲三位領導人強調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的承諾,公佈一系列旨在加強安全和經濟關係的協議,並對中國在南中國海“危險和破壞穩定”的行為表示“嚴重 關切”。
拜登對北京在南中國海的舉動再次發出警告稱,任何在南中國海對菲律賓飛機、船隻或武裝部隊的攻擊,都將適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去年以來,中國海警船隻在南中國海頻繁施加所謂的「灰色地帶」騷擾,包括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射軍用級雷射、向船隻發射高壓水砲以及在第二托馬斯淺灘(中國稱仁愛礁) 附近衝撞菲律賓船隻等。
中國宣稱對幾乎整個南中國海擁有主權,包括週邊國家的海洋經濟區。 中菲多次發生衝突的第二個托馬斯淺灘位於菲律賓200英里(320公里)的專屬經濟區內。 海牙國際仲裁法庭2016年的裁決指出,中國的主權聲張沒有法律依據。
小馬科斯在三方峰會後表示,菲律賓、美國和日本達成的合作協議將改變南海及印太地區的發展態勢。 不過,他同時也試圖向中國保證,三方的合作不是以中國為目標,中國在菲律賓的投資不會受到影響。
中國則對美日菲三方峰會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並重申其對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擁有所謂「無可爭辯的主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批評三國發表的聯合聲明是“針對中國的肆意抹黑攻擊”,並再次表達“堅決反對相關國家操弄集團政治”。
(此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道。)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