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5成港人不願意到大灣區定居或工作。有學者分析,可能與上海封城抗疫超過1個月亂象頻生有關,加上中國大陸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中港兩地短期內可能通關無望,影響港人到大灣區定居或工作的意欲。另有學者批評,中港兩地政府缺乏政策配套,有如”藥石亂投”,香港融入大灣區成為意識型態的”口號式宣傳”。
針對近年北京及香港政府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香港民意研究所去年4月開始進行每半年一次,有關香港人“大灣區生活及工作”的網上民意調查,上星期五(4月29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第3次調查的最新結果。
民調指51%不願意到大灣區定居
這次調查在4月22至27日,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5,671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結果顯示,51%的受訪者表示不願意到大灣區定居;願意的有26%;另有20%的受訪者表示一半半。
以政治取態區分,4,744名自稱民主派支持者當中,87%表示不願意到大灣區定居,較上次半年前的調查上升1個百分點;願意的只有3%,較上次的調查下跌3個百分點;另有9%表示一半半,較上次調查上升7個百分點。
640名自稱非民主派支持者當中,32%表示不願意到大灣區定居,較上次半年前的調查下跌4個百分點;願意的有37%,較上次調查下跌3個百分點,另有26%表示一半半,較上次調查上升3個百分點。
結果反映民主派支持者接近9成不願意到大灣區定居,不過,被認為較支持政府的非民主派支持者,對於到大灣區定居意見相當分歧,願意及不願意都是3成多,而表示一半半也接近3成。
港人不願意到大灣區工作有上升趨勢
至於港人到大灣區工作的意願,結果顯示,50%受訪者表示不願意到大灣區工作,較上次調查上升5個百分點,願意的只有18%,較上次調查大幅下跌9個百分點,另有17%表示一半半。
以政治取態區分,民主派支持者80%不願意到大灣區工作,較上次調查上升5個百分點;願意的只有4%;而非民主派支持者,也有36%表示不願意到大灣區工作,較上次調查上升6個百分點;願意的有25%,較上次調查大幅下跌13個百分點。
結果反映,不分政見的受訪者,不願意到大灣區工作佔多數,而且有上升趨勢,願意到大灣區工作的受訪者則呈現下跌趨勢。
學者指中國防疫政策影響港人北上大灣區
出席記者會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葉國豪分析,調查結果反映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互動關係,港人北上大灣區定居或工作,交通是否便利是很重要的因素,中港兩地受疫情影響封關超過兩年,加上這次調查進行期間,正值中國內地處理疫情,上海封城超過1個月,如果中國內地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可能影響受訪者到大灣區定居或工作的意欲。
葉國豪說:“現在疫情,特別是(中國)內地處理疫情的方式,我們都明白現在在北京、上海,或者前一陣子深圳、廣州都有短時期,或者長一些時期的那種所謂應對疫情的那種方式,如果(中國)內地繼續採取這種方式,或者它繼續堅持這種方式的話,或多或少其實會影響到、我自己覺得會影響到(中國)內地同香港之間的經濟進一步的整合。”
港府推廣年青人大灣區工作成效不大
葉國豪表示,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政府在任內積極推動港人到大灣區生活及工作,特別為年青人設立大灣區工作的薪金補貼計劃,鼓勵年青人到大灣區工作,為他們提供最低工資的保證,不過,調查顯示,真正願意到大灣區發展的香港年青人有限,他認為也是受到疫情的影響。
葉國豪說:“我們自己在大學教書,我們接觸到不同的朋友,有本地的、有(中國)內地的同學,其實他們怎樣看這件事情(大灣區)呢﹖我覺得是很多元的反應,有些朋友的確是覺得其實上面(中國內地)是提供了不少的機會,特別是深圳、創新科技這方面,但是有些朋友就會或多或少會擔心,譬如說以前未有疫情的時候,你可以星期一到星期五在上面(中國內地)工作,星期六、星期日返回香港,但是現在不可以這樣做,所以疫情之下真的會影響到本地、香港不論是年青人,或者一些朋友對回上面(中國內地)定居或者工作的意願,我覺得是不足為奇的。”
北京全盤掌控中港通關條件
葉國豪表示,中港兩地的疫情仍在變化,短期內可能通關無望,他認為中國內地不會接受,香港商界提出的所謂“香港特式的動態清零”,必須要看北京如何評估中港兩地通關的條件。
葉國豪說:“我不覺得會有這種所謂香港式的、香港特式的那種‘清零’的政策,而且亦都必須、亦都不是香港政府主觀,或者部份的官員或者商界部份的(人士)表達強烈的意願,就可以解決些甚麼,必須要看北京中央政府,它怎樣評估(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經濟來往,或者因為通關帶來的一些風險,我覺得香港是很被動的,不是我們想像中可以改變,或者主導些甚麼政策,特別是防疫這一塊。”
評論員指港人抗拒大灣區受上海封城影響
時事評論員黃偉國分析,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到大灣區定居或生活都比較抗拒,尤其抗拒到大灣區工作的比例較高,他也認為與上海封城抗疫有關。
黃偉國說:“譬如說因為現在中國在面對這個新冠肺炎疫情都已經兩年多,但是都會見到在不同城市,較早之前在上海出現一個都相當令人則目的狀況,現在北京都是了,雖然在大灣區似乎如果我對現在香港媒體報道的認知,似乎又好像沒甚麼很嚴重的疫情失控的狀況,但是那個疫情本身是不是都是一個變項,是令到人們對於在大灣區工作,或者甚至是定居都會有一個決定的因素,影響他們那個選擇的取向,都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因素。”
黃偉國表示,香港今年初爆發第5波新冠病毒疫情,有中國大陸的傳媒報道,港人將病毒傳入中國內地,令中國內地的民眾對港人存有負面觀感,他認為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經常接觸中國大陸媒體的非民主派支持者,到大灣區生活及工作的意欲。
黃偉國說:“即是可能在(中國)國內的人,可能繼2019年(反送中運動)以來,對香港人的觀感已經很負面了,可能再加上就好像這次就說香港人‘播毒’(傳播病毒)上去中國內地的話,亦都有可能在一些中國國內輿論上面,對香港人那種負面觀感是進一步提升,我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影響到他們(非民主派支持者)朋友圈子裡面,或者他們認識的圈子裡面的、可能特別在中國國內定居的香港人,他們都可能接觸到一些在中國裡面的人,對於香港人的負面感覺,亦都會將這些相關訊息傳給他們一些仍然在香港的朋友圈子裡面,都會導致到在今次(調查)數字裡面呈現到,就是說為甚麼非民主派支持者,對於返回大灣區工作或者定居,是有一個比較不願意或者不會考慮那個比重會大了。”
學者批當局推廣大灣區政策藥石亂投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北京及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他批評中港兩地政府缺乏政策配套,有如“藥石亂投”,香港融入大灣區成為意識型態的“口號式宣傳”,可能造成反效果。
陳家洛說:“我們要明白到無論政府當局、國家層面,在意識型態上怎樣去大力‘敲鑼打鼓’去推動大灣區政策,其實最後都是‘得個講字’(流於口號),現在政府所做的(政策),你問我是‘藥石亂投’,即是它(提供)所謂收入的補貼、入息的補貼,或者是特別針對某一個階層,譬如年青人、大學畢業生或者中學畢業生,鼓勵他們去‘闖入’大灣區,或者給一些金錢、經濟誘因其實是無以為繼的,你只能夠是所謂‘給一粒糖’(甜頭)大家,或者‘給幾粒糖’大家,降低那個進入的成本而已,在個人層面是那麼多了,接下來很多事情衣、食、住、行,很多東西、起居飲食、檢測的問題,這些事政府控制不到的,所以有時候就是我(政府)給你一些錢,吸引了你過去(大灣區)之後,可能到最後不知是誰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