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一胎化政策雖結束社會後果將繼續發燒


一胎化政策雖結束社會後果將繼續發燒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58 0:00

中國終於在2016年廢除了一胎化政策,可是這個強制性人口控制手段造成的嚴重社會問題卻不是短期內就能消失的。一位原華爾街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大量受害人,揭示了這項極端政策造成的惡果和影響。

中國從1980年起在全國正式實行一胎化政策,試圖通過減緩人口增加的速度來解決極端貧困和資源有限的問題。

普利策獎得主,原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方鳳美在中國各地進行了多年調查,採訪了一胎化政策的大量受害者。她在2月初即將出版的新書“獨生子:中國最激進的實驗”(One China: The Story of China's Most Radical Experiment)中,揭露了中國政府不想讓外界知道的真相,包括踐踏人權,強制婦女墮胎等黑暗現象,並且探討由此造成的社會問題和對未來幾十年的影響。她表示,“在一系列嚴重問題中,很明顯的是人口老化,中國有大量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每4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退休人員,而由於一胎化政策,支撐這些人的勞動力人口相對少很多。”

觀察人士說,一胎化政策給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極大的阻礙,這是中國政府取消一胎化政策的真正原因。

CNN記者舒捷思說:“經濟肯定受到影響,中國人口老齡化比其他國家提早得多,比如和日本相比,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要低很多。”

原美國駐華大使館大使辦公室主任,現任美國有線電視網首席時政記者舒捷思(Jim Scuitto)說,任何國家發生人口老齡化都會導致緊張,比如誰來照顧老年人,如何保持生產力和經濟發展。中國老、中、輕人口比例為4比2比1,這將引起一系列問題。

一胎化政策造成的另一個社會問題是中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男性人口要比女性多3000萬,男性擇偶困難,成為社會不穩的一個因素。

方鳳美表示,“例如社會動亂,在性別失衡越高的地區犯罪率越高,這是一個問題。”

方鳳美說,男子娶妻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娶妻的代價也越來越高。

方鳳美在採訪中發現,深圳等城市出現了很多充氣娃娃工廠和商店,和中國男子娶妻難不無關係。

另一方面,女嬰減少並沒有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在一胎化政策的限制下,很多人為了要男孩,不得不拋棄女嬰,西方家庭紛紛到中國領養女嬰。因此,中國出現了一方面是領養旅遊熱,而另一方面有錢人到美國借腹生子的怪象。

現在北京雖然放鬆了計劃生育政策,但是觀察人士指出,二胎政策不會在短期內改變目前的人口結構和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方鳳美說,人們不會因為政府說可以生二胎就生二胎,幾十年訓練出來的習慣性思維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她說,即使人們願意生二胎,也需要20多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勞動力。

舒捷思說: “人口結構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他們試圖糾正,可是鳳美的比喻很好,一個國家能不能像開關水龍頭那樣,開關人們的觀念?這是一個問題。”

社會學家指出,很多獨生子已經形成了自我中心的觀念,反對父母生第二個孩子,他們自己是否會生2個孩子也是疑問。

來自北京的留學生,22歲的孫煥然有一個4歲的妹妹,在中國大城市的90後中,他是極少有兄弟姐妹的人。他表示,“這跟我出國有點關係,當時我出國的時候爸媽覺得我不在中國,他們會比較孤單,所以就再要一個孩子。”

孫煥然自稱是幸運的人,有一個妹妹。而更多的家庭卻因為沒錢交罰款或其他原因無法實現這個願望。方鳳美2008年到四川汶川報導地震災情時,遇到了很多失去唯一孩子家庭,汶川是中國正式推行一胎化政策前的全國試點之一,他們只能無望地加入失獨父母的行列。

孫煥然和妹妹差18歲,他說自己和妹妹的關係更像父女,而不是兄妹。

不少人擔心,對很多80年代後出生的人來說,“兄”、“弟”、“姐”、“妹”這些詞將是一個抽象概念。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