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美國印太司令部表示,一架中國戰鬥機在南中國海上空危險攔截了一架美國空軍的B-52飛機,雙方一度距離不到三公尺。
美國印太司令部說,發生在10月24日的這次攔截中,中國雙引擎噴射戰鬥機殲-11以“不受控制的超速......使兩架飛機有相撞危險。”
美方說,由於當晚能見度有限,中國飛行員可能“沒有意識到他離造成相撞有多麼接近”,並指出此次攔截“違背國際飛行安全規則與規範”。
在10月26日的中國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當記者向中方索要該事件的圖片或視頻時,國防部發布了與10月24日事件完全無關的視頻,隨後指責美國“挑釁”。
“這個影片表明,美方才是真正的挑釁者、冒險者、攪局者。”
這是有誤導性的。
美國印太司令部稱,飛行事件在10月24日夜間發生在南中國海上空的國際空域。
中國國防部發布的影片則闡述了另外一起事件,即2023年8月19日,美國海軍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在(USS Ralph Johnson)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在南中國海海域相遇的過程。
中國指責美國軍艦“多次採取大角度轉向、急加減速、橫穿中方艦艏等多項挑釁動作”,從而違反了《國際海上避碰規則》。
美國太平洋艦隊(US Pacific Fleet)發言人告訴美國之音(VOA),中國對事件的描述不準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
發布的影片只顯示了多艘中國海軍艦艇與拉爾夫·約翰遜號之間90分鐘互動的被剪輯片段,” 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告訴美國之音揭謊頻道(Polygraph.info)。
中國發布的影片也與10月24日的險情沒有任何關係。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聲稱,人們應注意攔截發生的地點。他在記者會上說:“中美艦機近距離接觸的地點均是在中國週邊海空域,它不是發生在墨西哥灣,也不是在美國西海岸,而是美方跑到中國家門口來挑釁滋事。你若不來,我能攔你?"
但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對美國之音指出:“所有這些互動都發生在國際法保護公海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的國家領海之外。”
中國辯稱,根據國際法,外國軍隊不得在其專屬經濟區內進行情報收集活動。美國表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軍艦享有經由一國領海的無害通過權。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2016年的報告顯示,全球三分之一的海運經過南中國海,年貿易額達3.37兆美元。該水域還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以及利潤豐厚的漁業。
中國宣稱對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激怒了越南、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其他主權聲索方。
2016年,海牙常設仲裁庭裁定中國對南海的權利主張沒有法律依據。仲裁庭表示,“儘管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航海者和漁民歷史上曾使用過南中國海島嶼,但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歷史上對該水域或其資源行使排他性的控制。 ”中國拒絕接受這項裁決,並一直在該地區加強軍事存在。
2021年,中國通過了一項法律,授權其海警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包括武力,阻止外國船隻進入南海。
隨著緊張局勢升級,人們擔心南中國海地區正在成為熱點,並可能造成嚴重的全球後果。
10月22日,一艘菲律賓補給船和一艘中國海警船在北京和馬尼拉之間有爭議的第二托馬斯淺灘(中國稱仁愛礁)附近相撞,緊張局勢再次升級。
菲律賓指責中國海警船進行“危險攔截操作”,並對中國提出外交抗議。北京表示,菲律賓方面正在進行“侵權挑釁”,應停止行動,“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中國的海事爭端由來已久,北京不顧國際法而宣示其領土和領海主權的手段一向包括霸凌被其視為競爭對手的國家。
(請同時參閱文章的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