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參議院聽證會:美國應加大科研投入應對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資料照: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品展銷會展出的機器人和無人機。 (2018年5月17日)
資料照: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品展銷會展出的機器人和無人機。 (2018年5月17日)
參議院聽證會:美國應加大科研投入應對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28 0:00

美國參議院週三(4月14日)就提高科技領域競爭力舉行聽證會,以應對當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專家表示美國應整合全面的創新生態系統,從聯邦政府到大學、私營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建立一套涵蓋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的組織結構,以抗衡中國“自上而下的國家主導創新。”

去年,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和共和黨參議員托德·揚(Todd Young)共同提出《無盡邊界法》(Endless Frontier Act)提案,要求聯邦政府五年內在十個重要科技領域投入1100億美元以推進美國的技術競爭力。

美國科技創新的投資計劃

舒默在上個月的一個聽證會上表示,該法案“旨在增強美國的競爭力並應對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增長的經濟威脅,特別是來自中共的威脅。” 共和黨參議員羅傑·維克爾(Roger Wicker)表示,《無盡邊界法》是美國領導人設想的中國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也是拜登最近的2.3萬億基礎設施提案一部分。

舒默早前說,該一攬子計劃還可能包括“緊急資金”,以實施最近頒布的《芯片法案》,應對全球半導體短缺,以及支持國內芯片生產。

在周三參議院商務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該委員會主席瑪麗亞·坎特韋爾(Maria Cantwell)表示,該法案持續推動關於美國科技競爭力的討論。

但是,坎特韋爾說,美國研發投入不足,增長速度也過慢。她說:“按GDP衡量,美國如今的研發處於45年來的最低點。而自2000年以來,全球研發投入增長了200%以上。我們的研發投入僅佔GDP的2.8%,少於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經濟體。”

維克爾在聽證會上說,中國迅速成為威脅美國的科技強國,美國應該推進科學生態系統以保持領導力。

但是,維克爾說,該法案的意圖似乎是要幫助美國與中國競爭,但靠複製中國那一套在研究、投資方面“自上而下的計劃”,以及政府補貼等做法,是無法取勝的。

參議院商務委員會資深成員維克爾說,對技術和供應鏈進行戰略性投資是很重要,但我們不能僅靠往那些方面撒錢取勝。

維克爾說:“我們不能僅僅靠投資,還需要捍衛美國的研發成果。”

維克爾同時表示,應該保護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該基金會致力推進基礎研究,24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獲得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的研究款項。

《無盡邊界法》參議員托德·揚認為當下正是另一個 “斯普特尼克時刻”。冷戰初期,蘇聯在1957年成功發射“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令一直在航天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感到震驚,繼而引發了太空競賽。美國“花費了1400億美元建造阿波羅號,並於1969年登陸月球。

托德·揚說:“我相信我們現在處於另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這一次是與中國在新興技術研究上的競爭。我們的模式不同,利用整個國家的獨特人才機制進行。我們提出的《無盡邊界法》正是面對中國的挑戰而做的準備。”

俄克拉荷馬大學校級榮譽教授、前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主任凱爾文·德羅格邁爾博士(Dr. Kelvin Droegemeier)說,如果沒有為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做好準備,“我們將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和創新能力方面失去競爭力,這對自由、繁榮等都至關重要。我們領導科學研究,也同時是領導我們的美國價值。”

“好奇心、目的和利潤”是美國科技活力和競爭的關鍵

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主席坎特韋爾表示,該法案持續推動關於美國科技競爭力的討論。她說:“在1996年至2015年之間,由聯邦資助領導的研究產生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和數百萬個新工作崗位。”

曾任國家科學基金會執行主任的德羅格邁爾則指出,國家科學基金會多年來資金不足,而資金對提高美國競爭力至關重要。他說:“我們不能懼怕失敗,美國將在經歷錯誤和失敗後有新的發現。”

科研經費的投入也是一個有爭議的議題。共和黨參議員麥克·李 (Mike Lee)對聯邦政府應該投入多少經費提出質疑。他不贊成在科研經費投入上與中國競賽。他說:“重要的是不要忽視我們的價值:自由、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基於市場的解決方案是對自由市場經濟的承諾,使我們成為全球領導者。當我們試圖在競爭中擊敗中國時,我們不應該放棄這些價值。

德羅格邁爾認為當下科研經費應該提高,但全國範圍的數據不足,難以確定到底應該投入多少。他呼籲議員們應該作50年的長遠預測。他承認聯邦撥款是有限度的,要讓經費引發競爭,讓研究人員對創新保持渴望,這就是(國家)競爭力的驅動力。

聖母大學教務長瑪麗·琳·米蘭達博士(Dr. Marie Lynn Miranda)在聽證會上說: “好奇心、目標和利潤(curiosity, purpose and profits) 是創新的三大動力。”她認為聯邦政府應該推動科研創新的多樣性,包括不同階段、不同種族、膚色和性別的科研人員的支持, 比如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的早期職業獎勵計劃。

德羅格邁爾認為應該在科研體制上有創新。他說,與中國不同,“美國擁有最有競爭力的科學研究、教育和創新體系,其中包括聯邦政府、大學和學院,營利性私營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德羅格邁爾說:“它們攜手推進美國科學研究的共同目標時,就超越了個別部分能發揮的作用。 ”

德羅格邁爾提出,增加科研經費之外,還應該有“一套統合多部門,涵蓋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的跨部門架構。他說:“這就是我們不同於中國的競爭方式。 ”

如何保護美國的科研成果

共和黨參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說: “中國長期通過間諜活動竊取知識產權。如何保證聯邦政府的大筆投入產生的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不被竊取或出售?”

參議員蒂姆·斯科特(Tim Scott)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參與了《捍衛美國法案》的討論,號召將中共影響力與美國研究社區和大學脫鉤。

斯科特在聽證會上說:“現在必須認識到我們與中國處於冷戰狀態。我們需要從戰略上與中共在技術上脫鉤,剝離依賴美國經濟養活的共產主義機器。”

近年來,關於中國通過學術活動和學生學者進行的技術偷竊的報道層出不窮。華盛頓郵報上週的一篇報道反映了這樣的局面。據報道,一家名為Phytium的中國技術公司使用美國軟件設計,用台灣最先進的芯片工廠製造的微型芯片,製造出模擬超音速飛行器的超級計算機,有朝一日這種可能被運用於對付美國航母的導彈。而Phytium掩蓋了其產品與中國軍方的聯繫。

斯科特參議員指出,去年,國土安全部報告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並沒有效阻止聯邦投資科研項目流向與中共千人計劃有聯繫的大學和研究人員。他對流向美國大學的資金是否能應對中國威脅表示懷疑。 《捍衛美國法案》旨在防止發生這種情況。

德羅格邁爾回應說,美國應建立全國範圍的統一的防禦機制,包括教育科研社群和大學對其國外合作關係和人才計劃作出披露。國家科學基金會一年前也就白宮發布的有關國家安全的政策設立了安全調查辦公室。

W基金會總經理林登·羅德(Linden Rhoads)指出,“國會為大學提供數十億美元款項用於研究,而不肯為保護專利和知識成果提供幾百萬投入,比如我們提出的專利資金,這是可恥的。這等於在鼓勵合法盜用我們的知識產權,我們就此付出了高昂代價,特別是在大型的公立大學。通過參加研討會座談會,我們實際上在邀請其他國家利用我們創造的創新技術。”

米蘭達博士也強調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不過,他說: “我們仍應歡迎世界上最有才華的人。這裡是最優秀的研究人員想來的地方,因為美國的民主制度和我們研究產業的價值觀。”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