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清零政策令美中民間往來受阻 “準冷戰”狀態暫無緩解跡象


資料照:中國遊客在紐約華爾街的銅牛前合影。(2015年8月24日)
資料照:中國遊客在紐約華爾街的銅牛前合影。(2015年8月24日)
清零政策令美中民間往來受阻 “準冷戰”狀態暫無緩解跡象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42 0:00

中共二十大召開在即,中國全國各地的嚴厲疫情管控政策有緊無松,對於出入境的管理也極其嚴格。目前在清零政策控制下,中國持因私護照出國旅遊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中國的大門究竟何時徹底打開令所有人都感到期盼又覺得不甚樂觀。同時,美國的一家諮詢機構發現,即使日後可以出國旅遊,不少中國人擔憂於大規模槍擊及其他暴力事件的頻繁發生,更加青睞美國之外的旅遊目的地。

美國不再是被中國人青睞的海外旅遊目的地

自2019年中國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以來,時間已經在疫情陰影籠罩之下過去兩年半。如今,全世界除了中國之外大部分國家已經取消因疫情帶來的旅行限制,恢復了以往的生活常規。

9月12日,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市場信息調研機構“早晨諮詢”(Morning Consult)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旅遊者的報告。報告基於對1000名中國人的出國旅遊意願進行調研,題為“中國旅遊者憂慮美國大規模槍擊以及其他暴力犯罪”。

報告稱,在受訪人群中,大約1/5表明一旦時機來臨,一定會出國旅遊。

報告指出,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美國的外國旅遊者消費榜上,中國排名第三。不過,此份報告可能會讓美國旅遊業從業人員略感寒心:受訪者中,54%表示想去歐洲旅遊,只有35% 表示想去美國旅遊。而針對這些35%的對美國感興趣者接下來的問捲髮現,他們當中有高達93%的人表示,美國的暴力犯罪讓他們最感憂慮,甚至可能改變主意放棄美國而去往別地旅遊。

資料照:中國遊客在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前合影。(2015年7月8日)
資料照:中國遊客在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前合影。(2015年7月8日)

如果說受歡迎國家名列前茅的日本、韓國、歐洲等國有地理位置近和飛行時間較短等優勢,那麼和美國相比,此份報告還發現,中國遊客對地理位置和花費相近的加拿大明顯更感興趣。

報告指出,中國媒體對美國槍擊案報導力度之深之廣,無疑給中國民眾造成了深刻影響,尤其是今年5月的得克薩斯州尤瓦爾迪的校園槍擊案,該事件造成21人死亡。

在早晨諮詢問卷的所有受訪者中,大約57%的人表示“槍擊案之類的暴力犯罪是我不想去美國旅遊的首要原因”;而在比較熟知尤瓦爾迪槍擊案的受訪者中,大概74%的人表示了這樣的想法。

“國際稅務和投資中心”國際項目部主任何偉龍(Wesley A. Hill)(照片由本人提供)
“國際稅務和投資中心”國際項目部主任何偉龍(Wesley A. Hill)(照片由本人提供)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國際稅務和投資中心”國際項目部主任何偉龍(Wesley A. Hill)曾經在中國生活學習,直到疫情爆發之初離開。他告訴美國之音,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時候也發現,中國老百姓特別了解美國的槍擊事件。“有時候我們在閒聊的時候,我一般會講天氣啊,美食啊什麼的,但是他們一旦發現我會講中文,就會問我,美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槍?”

清零政策讓中國人既不能也不敢出國旅遊

“早晨諮詢”的這份報告還提到了中國公民對於新冠疫情的擔憂:大約2/3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出國旅遊,染上新冠的可能性讓他們非常憂慮。憂慮不只來自生病,更有回國後一系列的嚴厲隔離政策,甚至痊癒後還要遭遇就業歧視。

在5月23日中國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移民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在回答關於“非緊急非必要不出國”的問題時說,“短期出國,有出即有入,國際航班尚未全面恢復,短期出國人員如果滯留在境外,將增加染疫風險,給個人和家庭造成不必要損失。為此,目前組團出國旅遊活動仍然暫停,也不鼓勵個人出國旅遊觀光、訪朋探友。”

一名中國遊客站在北京的主題公園豎立的紐約自由女神像前拍照。那個年代的中國民眾還很難得到出國旅遊的護照。(1998年6月19日)
一名中國遊客站在北京的主題公園豎立的紐約自由女神像前拍照。那個年代的中國民眾還很難得到出國旅遊的護照。(1998年6月19日)

目前,中國公民如出國原因是就業商務、科研、留學、就醫、探親等必要事由,尚可得到允許,但是對於以旅遊為目的的出國行,大門基本上已經關閉。

居住在北京朝陽區,從事文化交流工作的周女士(此處應本人要求為化名),疫情爆發前每年出國旅游至少兩次。她最後一次出國旅遊是在2020年1月,非常幸運的趕上了中國公民可以出國旅遊的末班車。自從那次從新加坡和印尼旅遊回來之後,她還沒有踏出國門一次。

週女士告訴美國之音,她很懷念可以出國旅遊的日子:“早就想出去旅遊,哪怕不出國,去趟香港也可以啊。”

已經持有美國簽證的周女士表示,一旦旅遊放開,她肯定會選擇再去美國旅遊。“因為首先我去美國容易方便啊。而且去美國到了美國以後,什麼要求都沒有。然後美國我有好多朋友,去見見朋友也挺好的。”

週女士平時也會關注美國的新聞,但是對她來說,槍擊案或者暴力犯罪並不讓她感到擔憂:“去哪個地方都有風險嘛。槍擊案對我沒有影響,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槍擊案是我去美國要擔憂的地方。”

對她來說,染上新冠才是最麻煩的事情:不是出於擔心健康,而是憂慮回國後面臨的一系列的麻煩。“染上COVID,如果就是我單身一個人,對我來說沒什麼影響。但是染上COVID,回國確實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生病本身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後續有好多事就麻煩了。”

所有人都在關注清零政策何時結束

今年9月,歷經重重困難終於踏上出國飛機的李女士(此處應本人要求為化名)向美國之音講述了她的經歷。她說,之前買機票,做核酸檢測,各種填表,都還算順利,真正難的是到了中國海關出關那一步。

“海關會問的很詳細,而且不保證你一定會過。我知道有人被攔下來過,原因都是他們不是出於'必要原因'出國”。李女士本次出國是因為開會,拿著海外合作方的邀請函,到了海關之後受到非常詳細的盤問。

“問的東西挺出乎我意料,特別多。問為什麼要去,問每一天的行程,問這個會議為什麼必須得你去,然後為什麼不能線上開,之後你在那邊的花銷是不是公司給負責。然後又翻到我的支付寶去看我的公積金,社保,在公司工作的年限,還看我的居住記錄,微信的小區群,還問我爸媽在不在國內,什麼時候回來,返程機票,在美國認識誰。”

因為時間太長,李女士當時都以為可能出不去了,不過最終得到放行。“我在美國這邊當時行程都定不下來,因為感覺可能出不去。但是最後看半天,我覺得還是邀請函起作用了,就放我出去了。”

國門關上後,國人出不去,外人也進不來。8月30日美國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旅行建議”裡,把中國列入第三級別的“重新考慮”。旅行建議一般分為四級,第一級為“正常防備”,第二級為“加強防備”,第三級為“重新考慮”,第四級為“勿前往”。

美國國務院網站為把中國和香港作為“重新考慮”的旅行目的地做出了冗長的解釋。解釋稱,任何去往中國和香港的美國公民,必須做好被隔離的準備。隔離期間不能離開酒店房間,同時準備好頻繁接受核酸檢測。如果檢測呈陽性,該人員將會被轉移到政府制定的醫療場所,此場所的各項生活、衛生、食品和醫療條件無法得到保證。

該公告還警告了新冠陽性的病人可能會強迫與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分離,在中國境內的任何人都可能面臨在家隔離或者被帶到集中點隔離的可能。這種隔離往往突然通知並且持續時間不可控,被隔離人可能不被允許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小區,或者大樓,甚至公寓房間。公告建議讀者準備好至少兩週的食品、水和藥品。

何偉龍告訴美國之音,對於很多離開中國的外國人來說,雖然有朝一日重回中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當初吸引他們留在中國的原因已經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離開。他們在中國掙的錢相對別的地方來說沒那麼高了,這是經濟原因。同時,中國的大環境也變了。十年前的氛圍和現在很不一樣,二十年前那就更別提了。”

何偉龍說,如今外國人在中國的重要性也不像以前一樣高了。“中國一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國際化都市化程度越來越高。反過來,這帶來一個後果,就是企業不再稀罕那些外國人了。以前,公司可能會樂於僱傭歐美人,現在變得沒那麼不可或缺了。”

“當然,總是會有外國人生活在中國的,只是越來越少而已。我印像中是自從2015年以來,外國人就逐漸減少,當然疫情之後封城之後走的就更多了。”

已經在機票上花費了六千多美金的李女士覺得,三年之內中國的邊境管控都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

她說:“我覺得全面放開就是說中國人可以隨便出來,外國人可以隨便進,我覺得未來三五年我都看不到這個可能性。肯定是越來越松,但是完全放開像2019年我覺得是不可能的。COVID今年冬天還得再有一波,然後猴痘國內也有。到明年可能境外進中國的商務旅行可能會比較寬鬆了吧。但是中國人出境我總覺得會比較嚴格。”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