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央行推出新刺激經濟政策 短期股市反彈難掩經濟結構性困境


居民從北京一處豪華住宅建築工地旁走過。 (2024年9月24日)
居民從北京一處豪華住宅建築工地旁走過。 (2024年9月24日)

在中共慶祝建國75週年前夕,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於9月24日宣佈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貨幣刺激和房地產市場支持措施,包括降息和降準,旨在“促進消費和投資擴張”。消息發表後,中國三大股票指數迅速反彈,甚至達到了數月來的新高。然而,經濟學者和一般民眾普遍認為,這些措施只是杯水車薪,難以真正解決經濟困境。

央行降息降準 推動市場反彈

中國央行總裁潘功勝宣佈,近期將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份點,向金融市場注入約1兆元人民幣的長期流動性,以支持新增貸款。他也表示,未來或將進一步下調0.25至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率。同時,央行將降低主要政策利率,包括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調降0.2個百份點至1.5%;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下調約0.3個百分點,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修0.2至0.25個百份點。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研究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稱,這是自疫情爆發初期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攬子刺激計劃。

股市迅速上漲

雖然這些措施能否真正改善疲軟的中國經濟尚需時間觀察,但對股市的短期影響十分顯著。中國A股三大指數在消息公佈後均大幅上漲。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自9月23日收盤的2748.85點上漲至9月27日的3087.53點,創下自5月底以來的最高點。深證成份指數和創業板指數也分別達到了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深證成份指數從9月24日上午10時的8096.58點,上升至9月27日收盤時的9514.86點,是自5月23日以來的最高點。創業板指數從9月23日收市的1529.93點,上升至9月27日收市時的1885.49點,是自5月9日以來的最高點。

連帶香港的恆生指數也有顯著上升,從9月23日收盤時的18226.58點,上升至9月27日收盤時的20632.30點,更是自2023年2月17日後的新高。

對於這樣的情況,居於中國大陸的經濟評論員金山認為,央行的政策意在製造股市短期繁榮,吸引更多散戶投資,維持市場活力。他告訴美國之音:“就是希望民眾、散戶拿出錢來投資股市,來維持股市的繁榮,大牌的運作。所以得到利益的肯定是一些特殊部門,一些有內部消息的人。對於大多數中小型投資者,對於廣大的低層來說,仍然是以'韮菜'的身份參與,所以這一輪大漲,或許對他們來說,反而是清倉出逃的機會。”

新措施反成“走資”良機

台灣龍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賴榮偉則警告,股市的上漲可能為資金外流提供機會。他認為,許多人會利用這波上漲套現,並將資金轉移至境外,反而無助於中國國內消費的成長。 “套牢的人會藉此逃命,那他們逃命之後賺到的錢,或是從其他外來資金賺得的錢,都會趕快想辦法放進自己的口袋,然後把這些錢匯出去,根本不會用來在中國國內消費。這是一般民眾的想法。 ” 他說。

他對央行的降息降準政策持悲觀態度,認為政策執行效果難以保證,特別是在習近平領導下,黨政體系對自由經濟政策的落實存在疑慮。

賴榮偉說:“中國就是社會被國家控制,國家被黨政控制,黨政就是看習近平。習近平根本不喜歡虛擬經濟,他根本不喜歡股市,也不喜歡自由經濟的房地產政策。於是那些市長,那些省秘書,他們會懷疑上級是否真的想落實推行這些新政策嗎?”

結構性問題難以解決

對於中國經濟問題,賴榮偉認為是結構性問題,無論在出口、投資和消費三方面都有很大問題,尤其是美中關係持續不佳,就算能夠維持生產力,但根本無法帶來外匯,產品根本賣不出去,因為歐美國家會認為中國產品不合人權,甚至質疑是否設有木馬程序。至於中國近年致力開拓的一帶一路市場,相關的非洲和中亞國家,也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去吸收大量中國產品。

同時,中國國家統計局在9月21日發布8月份分年齡組失業率統計數據,中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8.8%,較7月上升1.7個百分點,是連續兩個月上升,也創下今年以來新高。去年7月,我國統計局公佈16至24歲勞工失業率創最高的21.3%。於是中國政府在往後5個月都不發布相關最新數據,及至同年12月,才將統計方法撇除掉在校生的數據,數字才有所回落,不過至今年8月的最新數據,已超越去年2月的18.1%。

經濟評論員金山認為,中國青年失業率不斷提升,是系統性社會問題,中國政府根本沒有希望徹底解決的意欲,而且這次央行的一系列降息降準措施,也不會對這問題帶來任何改變。

貧困群眾難以受益

對於貧苦大眾來說,例如在江蘇省做外賣,最近卻因經濟不景而被裁員,現在淪為無業遊民,只能倚靠積蓄為生的江明,坦言這次中國政府推行的經濟措施,難以對他們及中國社會帶來甚麼幫助。

他告訴美國之音:“作用我覺得不是很大。它們確實有一定作用,但中國的經濟問題是生活成本超大,而且有些問題是外國不會有的,比如是醫療問題,這些是外國人不用顧慮的。
中國人面臨醫療風險的時候,是要付出龐大家庭經濟成本,所以他們不會願意花錢消費。在醫療問題和養老問題沒有解決之下,所有經濟成長政策我認為都是效果很有限。 ”

地方消費劵政策受質疑

對於經濟問題,部份地方政府選擇推行其他政策。上海市政府就在9月26日宣布,9月28日起發放總額5億人民幣消費勞,以刺激服務業。但在社群媒體微博上,有不少來自上海的網民質疑政策的成效。

金山對於消費劵的政策表示值得肯定,不過在中國祇有上海能做到。金山表示:“上海財政狀況屬於全國首屈一指,派5億元人民幣雖然對上海每個人來說,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感覺,但終歸還是好事,而這種好事也正正只能夠發生在上海這種財政比較好的地方。上海人好歹有5億的希望,全國人民就恐怕只可以看一看,說一說了。”

江明不是上海市居民,當然無緣無故享受消費劵。不過他對於這項政策成效還是不看好。他說:“如果是每個人一年補助五千至一萬元,也許才有些效果,但這是不可能的,我覺得政府不會拿出這麼大的補貼。”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