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 —
在南中國海海域,中國與鄰國的主權紛爭依然不斷。12月初,中國外交部拒絕菲律賓方面提請的強制仲裁。12月15日是中方就該仲裁案向國際海洋法法庭仲裁庭提交辯訴狀的截止日期,直到最後,中國也還是堅持了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
中國外交部12月7日發表的一份文件中提到,菲律賓的做法,「不會改變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的歷史和事實」。
菲律賓也展出中國古地圖反擊說,歷史上,中國最南端領土一直是海南島。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Dreyer)對美國之音表示,一些島嶼在很多情況下不屬於任何人,而對於某些島嶼,她說:「在大約1911年前,中國政府擁有的並不是主權,而是宗主 權。換言之,中國對這些島嶼存在道德權威,而不是主權。”
就在大家猜測隨著國力的強盛,中國是否要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強硬的姿態時,中國不斷擺明立場,稱絕不對外稱霸。
本月早些時候,以美國軍人為主要讀者的《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的一篇報導援引歷史專家的話說,中國通過扭曲歷史事實,來為增強軍備建設辯護。
《星條旗報》的報導引述了《和諧與戰爭:儒家文化與中國權利政治》一書,認為中國自古修長城以自保而不對外擴張的說法只是個傳說,實際上,在國力強盛時期,中國傾向于對外攻擊。
該書作者美國西密西根大學的王元綱(Yuan-kang Wang)教授對美國之音說,沒有任何國家會說自己是侵略性(aggressive)的國家,從宣傳的目的出發都會稱自己是愛好和平的,但是其他國家會不會同意是問題所在。他問道:對於釣魚島和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中國以外的國家會認為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嗎?
金德芳教授認為,中國的立場一直以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宣稱對該區域擁有主權,但是避免可能造成對抗中國的敵意,所以中國稱自己只是想要和平及其領土。但是她說,當其他國家作出同樣的反應,認為領土歸其所屬,在中國看來,他們就成了擾亂和平的破壞分子。
孔子曾在毛澤東時代被「批倒批臭」,但後來逐漸恢復了文化偶像地位。從胡錦濤時代開始,中國就常在外交場合引用儒家「和為貴」的思想,習近平則加大了推崇儒家思想的力度。
哈佛大學教授、中國基金會主席、前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柯偉林(William Kirby)告訴美國之音,對於儒家思想,從來就沒有什麼「正確」的解讀,歷代統治者都是在這個十分悠久豐富的文化中摘取他們自己的認識。他說,習近平主 席是希望在傳統文化遭受了如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等近一個世紀的可怕攻擊後,給現代中國文化尋求傳統根基。
然而,金德芳教授對於習近平摘取部分儒家思想來支撐他的「中國夢」表示不以為然。
她說:「如果孔子能看見習近平對儒家思想做了什麼,孔子會感到難過。”
在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中,中國喜歡用「自古以來」的說法。王元綱教授說,歷史總是被拿來為政治服務。
金德芳教授也認為,所有的國家,包括美國都會對歷史有所扭曲,但是她說:「中國對歷史的扭曲很危險,此舉被用來支撐其侵略性的行為。”
歷史教育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治國手段。作為愛國教育的重要一環,王元綱教授相信這必然影響到中國下一代如何看待自己的歷史。在中國的歷史教育中,西 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以及日本對華的侵略得到了很大的篇幅。他說,因為歷史教育所導致民族主義的高漲是有風險的,容易使人們對鄰國採取敵視的看法,無法從別 人的角度換位思考,從而加深矛盾。
柯偉林教授說:「儘管亞太地區對於未來中國與其鄰國的關係感到緊張,人們依然應感到樂觀。這是自1839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東亞地區時間最長的和平時期。和平一定是繁榮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