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低收入居民。
* 復原工作非一朝一夕可及 *
紐約華人總商會會長余建業說:“因為我們知道這個風災影響不是一朝一夕, 我們看新聞都知道在災區還是有很多人缺乏物資, 電力供應,所以我們商會就集合大家的力量,籌了些錢,買了些物資,來送給災民,希望聖誕新年他們能有個開心點的假期。”
余建業還解釋說之所以選擇外洛克威海灘這個社區, 是由於這裡是皇后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颶風過後的頭兩個星期,由於大紐約區汽油供應短缺, 許多慈善機構想幫忙都去不了,後來油荒解除後,就經常有慈善團體來這裡發放物資,救助災民。
*政府救援動作緩慢*
住在附近的災民路易士聖地牙哥(Louis Santiago)表示,他從5樓的窗子往外看,海水把一棟棟房屋衝倒的情況, 讓他覺得十分害怕﹐颶風過後最少有3個星期,這附近就像沙漠一樣,沒有任何商店營業,停水停電,他同時也批評聯邦急難管理局(FEMA)的救援動作非常緩慢,截至目前為止,他還沒有得到任何的救助。
路易士聖地牙哥說:“他們還沒有給我任何東西﹐他們說我住在樓上沒有受到海水的侵襲,但是我仍然必須要出門到我其他的親人處才能洗澡。”
*還沒拿到賠償金無法重建*
另外一名住在附近的居民馬利安威格遜則說她渡過了12天沒水,沒電,沒暖氣的日子,那兩星期都是國民軍送食物給他們才渡過的,因為海水差不多一個星期才完全退掉。
馬利安威格遜說:“我失去了所有的衣服,所有禦寒的裝備,基本上我失去了整個房子。”
像馬利安威格遜這樣的受災戶現在面臨的是跟保險公司打交道的問題, 保險公司為了賠少一點,還花了不少時間和州政府爭辯, 這個“桑迪”應該算是“颶風”(Hurricane)還是“熱帶暴風”(Tropical Storm),讓許多災民身心俱疲﹐這也是許多受損的房屋和商店至今仍無法開始重新整修的主要原因。
風災後,大紐約區在公共設施的恢復, 政府部門的救助,以及賠償等各方面都遭到不少的投訴, 所幸有不少包括華人在內的慈善團體, 挺身而出,主動向災民伸出援手, 盡量幫助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