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星期五(8月18日)將在總統度假地戴維營接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和南韓總統尹錫悅(Yoon Suk-yeol)。分析人士指出,戴維營峰會意義重大,預示著美日韓三邊關係的重大升級。美國高級官員說,美國希望藉此次峰會進一步加強三邊關係,並使其製度化,但又表示,不會有三邊集體安全協議。中國指責美日韓“拼湊各種小圈子”,“加劇對立、損害他國戰略安全”。那麼,美日韓三國首腦會晤到底為什麼讓中國擔憂和害怕?
“鐵三角”重現?美國希望藉峰會將三邊關係制度化
美日韓領導人曾在七國集團峰會等多邊會議期間舉行過會晤,但這次戴維營峰會是三國領導人首次舉行單獨的三邊峰會,也是拜登總統上台後首次在戴維營接待其他國家的元首。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星期三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說,選擇戴維營接待日韓領導人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我想大家都明白在這裡開會的意義。它旨在以深刻的象徵意義表明我們對這一重要時刻的重視。我只想說,星期五你會看到的是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舉措,旨在鎖定現在和未來的三邊接觸。”他說。
坎貝爾沒有具體說明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但戴維營環境幽雅,不僅是被歷屆總統當作調劑生活的度假地,還是被用來會見外國貴賓的一個氣氛輕鬆的非正式場所。1978年9月,埃及和以色列正是在戴維營簽署了和平協議。2000年7月,美國時任總統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也在戴維營接待了當時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領導人。
坎貝爾說,消除日韓這兩個在亞太的重要盟友之間的敵意,促進日韓關係的發展是拜登總統自從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副總統以來的重中之重。但是,日韓關係因為領土主權以及二戰勞工賠償等歷史問題一直停滯不前。
南韓尹錫悅政府上台後,頂著國內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反對的聲音,推進與日本的關係。他的政府甚至宣布由韓國企業自己掏腰包賠償勞工受害者,並恢復了同日本的情報共享協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作出了回應。星期二,在紀念南韓擺脫日本殖民統治78週年光復節的演講中,尹錫悅也強調南韓需要加強與美日的安全合作,以抵禦朝鮮不斷演進的核武器和導彈威脅。
鑑於美日韓都是民主國家,都會面臨領導人的選舉更替。美日韓三邊關係是否會因為上述三位領導人的離任而重新變得脆弱?在星期三的研討會上,坎貝爾這樣說,“我們將嘗試投資於更廣泛、更深入、更深厚的三邊接觸,以重要的方式將我們的民眾聚集在一起。作出根本的承諾,這樣你就永遠無法倒退。我們希望將其融入我們的政治中,未來三個國家的任何一個領導人都很難再倒退回去。”
在拜登的前任,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任期內,美韓同盟關係一度緊張。特朗普甚至用侮辱和威脅的語言向首爾施壓,要求其為近3萬名駐韓美軍支付更多費用。
坎貝爾說,他希望能將美日韓合作植根到美國人的心中。以兩黨合作的方式,讓其持久,因為這對於印太地區未來的基礎設施和架構至關重要。
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星期三也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會議上說,美國現在要做的是確保三邊關係植根於製度之中,使其成為“新常態”。他還認為,這將根本改變印太地區的戰略版圖。
他說:“中國的整個戰略基於這樣一個前提:美國及其在亞洲的第一和第二盟友無法走到一起並達成共識。這(次)從根本上來說可能是不同的。我認為,我們現在正在經歷這個過程,而這將改變印太地區的戰略格局。”
暫時不會有集體安全協議,更不是亞洲“小北約”,
中國和北韓抨擊美日韓試圖通過戴維營峰會在東北亞建立“小北約”。在星期三的研討會上,坎貝爾被問到星期五的峰會可能達成的各種協議是否會成為美日韓三個盟友之間達成集體安全協議的第一步。坎貝爾只承認,戴維營峰會只是三國意識到面臨著共同的安全威脅的第一步。
他說:“我們正在採取一些初步的、相當實質性的步驟,以認識到我們面臨著共同的前景,並且需要採取共同的行動。這些都是實質性的步驟。我認為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未來。”
他表示,事實上,也是美日韓領導人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共同看法促成了美日韓關係的進一步加強。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和大洋洲高級主任米拉·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強調,對北韓、中國和俄羅斯的共同擔憂擯棄前嫌,並讓美日韓關係取得突破。
“日本、南韓和美國長期以來對地緣政治利益存在一些共同的理解。沒有什麼比朝鮮非法核計劃和導彈計劃所構成的威脅更明顯的了,你知道,我們在北韓問題上進行了非常徹底的三邊協調與合作。問題雖然很窄,但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印太地區的結構性力量一直在發生變化。這不僅包括北韓能力的增強以及北韓的脅迫和挑釁,也包括中國在該地區不同地方日漸咄咄逼人。當然還有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殘酷非法入侵。這在很多方面顛覆了我們的一些盟友和夥伴所認為的國際政治基本規則的棋盤。”
星期二,在美日韓峰會前夕,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兩架俄戰略轟炸機完成了在日本海中立水域上空的飛行任務。俄羅斯和中國7月下旬在日本海實施聯合海軍演習,進行了約20次戰鬥演習,包括對海上、沿海和空中目標的聯合炮火射擊。數日後,中俄又宣佈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相關海域舉行海上聯合巡航。星期一,朝中社報導,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是在上星期五和星期六視察生產導彈和超大口徑多管火箭炮的彈藥和裝甲戰車的軍工廠時,要求“大幅加強”導彈生產。
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說,東亞峰會期間,三國領導人會就烏克蘭局勢、維護台海的和平和穩定的必要性以及在國際水域遵守國際法以維護和平與穩定等交換意見並發表聲明。
雖然三方距離建立“集體安全協議”還有很長的路,但是,路透社此前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 但三國領導人將同意就地區責任達成相互理解,並建立一條“三方熱線”,以便在“危機時刻”進行溝通。三國還曾誓言“實時”分享朝鮮導彈的警告數據,改善各國偵測並評估來襲導彈威脅的能力。
另外,三方在地區安全、經濟安全、人道援助、擴大人民交流以及地緣政治競爭中的新興科技方面也會有合作。
中國究竟在害怕什麼?
儘管如此,美日韓的密切關係還是遭到中國的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日韓“拼湊各種小圈子”,“加劇對立、損害他國戰略安全”。
車維德(Victor Cha)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研究資深副總裁。他星期一在CSIS舉行的有關戴維營峰會的一場電話會上回答美國之音記者提問。他說,中國擔心冷戰時期的美日韓“鐵三角”重現。
“當三個盟友在政治、經濟、安全方面齊心協力時,中國的(影響)空間就變小了。中國更願意與該地區的每個國家進行雙邊交往,而不是這些國家組成一個團體,因為當中國與這些國家進行雙邊交往時,可以發揮更多的影響力--他們可以通過雙邊交往方式對各個國家進行孤立,而不是這些國家作為一個團體。”
車維德說,總體來說,中國對美日韓在導彈防禦、情報共享、能源安全、經濟安全等所有中國本來可以憑藉經濟和軍力獲得最大製衡力量的領域的合作都不會滿意。
在日韓與美國加強關係的同時,中國同時對首爾和東京發起了魅力攻勢,並希望恢復中日韓三國高層會談機制,對抗北京所說的區域外國家對本地區的影響。北京最近還解除了對包括日韓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旅行限制。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中國希望藉此舉應對國內的經濟問題,但是在美日韓峰會之前出現,很明顯是希望發出信號與日韓緩解關係,特別是經濟關係。
坎貝爾也駁斥了中國有關美日韓加強關係會危機地區安全的言論。他指出印太國家其實對美國加強與地區盟友和夥伴的關係表示歡迎。
他說:“我不知道印太地區有任何國家批評或抵制我們所採取的措施。事實上,在幕後,一些國家甚至令你驚訝,他們也非常歡迎我們與許多國家進行接觸以及一系列的努力,以在多邊和小型橫向團體中建立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坎貝爾說,他相信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參與會持續下去,而這已完全融入美國體系,並被兩黨接受,並將獲得資源和持續下去。他還表示,他不認為亞太地區的許多國家認為美國是在遏制中國,相反,他們所感受和所見證的是中國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威脅了他們的安全。
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說,一個沒有控制和不加束縛的中國才是印太地區的威脅。
“他們與印度有領土衝突。他們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射高壓水槍。他們(與日本)在在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發生衝突,並侵犯了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去年南希·佩洛西(美國前議長)訪問台灣後,他們向日本海域發射了五枚導彈。2017年,他們就開始對南韓進行經濟脅迫,然後是澳大利亞。這只是我憑記憶想到的事情,我可能錯過了一半”。
他說,印太國家希望與美國有更多的接觸。“這個地區迫切需要更多的美國(的參與),整個美國,不僅僅是它的戰略,不僅僅是它的戰艦,包括真摯和經濟層面的(參與)。”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