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34項台農產品輸中不再免稅 台灣果農:另闢市場


2021年3月16日台灣屏東縣農民收成鳳梨。
2021年3月16日台灣屏東縣農民收成鳳梨。

中國將從星期三(9月25日)起,取消鳳梨釋迦等34項台灣農產品的免關稅優惠,引發部份台灣農民的反彈。他們說,中國一再將貿易“武器化”的政策反覆恐讓他們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未來將分散出口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34項台農產品輸中不再免稅 台灣果農:另闢市場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00 0:00

中國國務院稅委會上週以台灣片面對中國製品採歧視性限制措施為由,將自本星期三起取消對台灣產蔬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的免徵進口關稅待遇。

台灣陸委會隨即發布聲明批評中方“以經濟措施對台進行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將貿易和優惠措施當成武器和脅迫工具,只會讓台灣農漁民及民眾反感。

台灣農業部長陳駿季當天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也評估,此舉對近期才恢復輸中的鳳梨釋迦、柚子及白帶魚影響較大,將被課徵平均15%的關稅,新增總稅額約107.5萬美元,但整體衝擊不大,風險可控管,台灣農民不至於放棄中國市場,也有信心做出市場區隔。

中國早在2021年即陸續禁止台灣農產品輸入,近一年才又逐步開放,如鳳梨釋迦當時遭中國以檢出“病蟲害”為由,禁運長達638天,直到去年12月初才重返中國,現又遭取消免關稅的打擊。

在台東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釋迦果農謝先生表示,中國取消免稅待遇將衝擊銷量,但這樣的政策反復也會讓台灣農民看清中國“以商逼政”的惡劣手段,未來將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另闢市場。

謝先生告訴美國之音:“這是政治操作,中方它的政策反复長久下來,三四十歲較為年輕一點的(果農)對中方真地會有不信任感,你今天開放讓我進口了,可是你隔天又要課關稅或禁止進口,不只農民不滿中方每次開芭樂票。”

謝先生指出,台灣釋迦遭禁運兩年後現重返中國,但中國經濟不振下,市場萎縮,整體銷量已腰斬,若再取消免稅優惠,更沒賺頭。

台灣農業部的統計顯示,台灣今年1-8月輸中的釋迦約6080公噸,相較禁運前2021年全年輸中的14,673公噸產量,只剩約四成。受到禁運令的影響,台灣釋迦去年共出口3,382公噸,以香港、中國和韓國為主要市場。

謝先生說,中國的惠台政策曾打造出兩岸貿易的「輝煌」時代,因此,五六十歲的釋迦果農仍看好中國市場,去年解禁後,還增加耕種量,但也因此陷入產量過剩的現況,尤其農產品保存不易,只能削價出清或外銷,恐面臨慘賠的困境。

他說,台東有不少年輕果農已縮小釋迦的栽種規模,改走高端市場,以靠提升品質來拉抬單價,並開發多元的外銷管道,以穩定銷售量,更有助於永續經營。

謝先生也樂見台灣釋迦轉移中國市場,改銷往越南、新加坡和香港等東南亞市場的前景,他呼籲台灣農業部協助台灣果農發揮品質的競爭優勢,並擴展至中國以外的更多國家。

目前中國給予52項台灣農產品零關稅的待遇,本週取消34個品項後,只剩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下議院下的18個品項。

取消關稅優惠後,兩岸貿易朝兩國化發展?

對於中國取消惠台貿易政策,在台中的飛洋水產執行長張家昇倒是不以為意。他說,台灣在民進黨政府的「綠色執政」下,雖喪失不少優惠政策,但越來越趨向「兩個國家」互相課稅的貿易正常化,另外,台灣農漁產品也已陸續轉型並開拓國際銷路,不再因中國施壓而重創。

他說,中國雖取消惠台措施,但陸續建立和其他國家類似的國際規範,如合格的進出口登記、食品安全檢驗和標準流程等。

張家昇2017年投入養殖業時,正值台灣石斑魚輸中的黃金時代,但他在中國祭出「以商逼政」的手段前轉移重心,主攻台灣內需市場,並以石斑、鱸魚等品項打入其他外銷市場。

他說,他近兩年開始重新申請輸中的資格,雖發現流程變繁瑣了,但卻比以往正規,且循正常合約簽訂和驗貨程序才允許出貨,這是他非常樂見的正向發展,“不像以前一個人到廈門應酬,與買家電話聯絡,貨就過來了。”

至於台灣因民進黨執政而引發中國接連的經濟報復,張家昇說,台灣人應平常心看待,並理性應對,例如,今年即將上路、由兩岸出口商共推的中央檢驗廠將共同建立兩岸食品安全規範,包含用藥、魚獲來源都清楚把關,雖規範繁瑣的生意越來越多,但有助於農漁產業的永續發展。

他也說,台灣重外銷的前提下,常把好貨往外賣,忽略內需市場。但隨著兩岸貿易遇冷,或也是台灣加強內銷農漁產品的機遇,一如幾年前石斑魚遭中國禁運後改採內銷,反而大有可為。

兩岸貿易“正常化”融入國際規範

在台中的逢甲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楊明憲表示,中國取消免稅對部份台灣農漁產品銷售確有衝擊,但目前台灣農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已降低,包括釋迦、芒果、鳳梨、白帶魚和石斑魚已成功銷往其他國家或改採內銷,不再集中輸往中國,尤其中國防疫通報機制和資訊都不透明,常片面以檢疫疑慮對台提出貿易限制,卻未提出通報或相關科學證據,他說,這麼高的輸外風險,也讓農漁民早心生忌憚,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

他也同意,中國取消惠台待遇,代表兩岸貿易將回到正規的國際經貿架構下運作,這其實不是壞事。

楊明憲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依照對其他國家的關稅要求來課徵(台灣農產品),我們也是可以理解,回歸到國際經貿的規範,未來兩岸貿易正常化,(台灣)農產品只要有出口競爭力,不只在中國大陸,在其他國家都找(得)到出口的機會。”

不過,楊明憲強調,因兩岸距離近、消費習性雷同,再加上中國沿海地區所得高,台灣仍應長期經營中國市場,不能因貿易壁壘或市場風險而全面放棄。

他說,若台灣農漁產品把關生產管理並嚴守檢疫安全,雖成本較高,但品質具國際競爭力,如此一來,兩岸若建立正常經貿往來的管道,台灣鎖定中國高端市場發展將是可行的新方向。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