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這是鄧聿文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VOA。
普京訪華已結束,但從若干年後的國際局勢來看,這次訪華很重要,它可能預示兩極對抗格局的形成,即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和以中俄為代表的反美也是寬泛意義上的反西方,標誌就是普京訪華期間和習近平簽署的長達萬餘字的“中俄在兩國建交75週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個聲明洋洋灑灑,內容包羅萬象,如此冗長的聯合聲明在外交史上罕見,正式昭告兩國反美“同盟”的結成。
2019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普京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被問到俄羅斯是否會站在中國一邊時,引用了中國的一句諺語“坐山觀虎鬥”。儘管俄羅斯其時因併吞克里米亞受到美國和西方制裁,但這句話某種程度上也暴露出普京希望中美兩國鬥起來,俄羅斯好從中取栗的態度。然而,5年過去,俄羅斯就差不多完全投入中國的懷抱,雙方聯手反美,這正應了美國地緣戰略學者、前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上世紀90年代在其《大棋局》一書中所作的預言:“(美國)最大的潛在危險是中國與俄羅斯或許還有伊朗結成大聯盟。結成這種‘反霸’聯盟的原因不是意識形態,而是互相補充的(對美國的)不滿”。
普京極端重視此次訪華
普京這次訪華,幾個細節看出他對中國的極端重視。一是他帶領一個龐大的豪華陣營,幾乎是半個內閣來到北京,考慮他剛剛就任,內閣人選才確認幾天,這麼大陣仗來華訪問,在外交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二是他此次訪中,並未如外界預期的順道訪問越南和朝鮮,後兩者已多次向他發出了來訪邀請,這也見出兩國關係的特殊性以及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三是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和達成的10個合作協議,讓外界感到,中俄的聯盟進程,遠超預想,儘管在普京訪華前,美國再三警告中國不能在援俄上走得太遠。
現實世界的國家關係,無非是合作夥伴、競爭對手、非敵非友、敵人和盟友五種類型。多數是合作夥伴,有些是競爭對手,有些非敵非友,而少量是敵人和盟友。敵人當然表明兩國關係極度糟糕,盟友則預示兩國關係的最高階段和最好水平,而盟友又分事實盟友和條約或法律盟友,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沒有簽署盟友條約,不負有盟友的法律義務,但從實際關係和互相信任的程度看,達到了盟友的水準;後者簽署了聯盟條約,雙方對對方都負有條約義務,特別是當一方受第三方戰爭攻擊時,另一方必須在軍事上施以援手。
美中和美俄關係現在介於對手和敵人之間。美俄基本上可以認定是敵人關係,儘管雙方在外交上還沒這樣表態。美中關係複雜一點,美國將中國定義為全球最主要競爭對手,對美國利益的危害大於俄羅斯,從美國對中國採取的圍堵、遏制和打壓的手段和程度來看,很多人認為美國實際是把中國當作敵人對待;中國對美雖然沒有明確宣佈為戰略對手,但多年來領導層中也是有人把美國作為敵人的,內部流行的“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雖是從防禦角度講的,然其敵我意識的分野非常清楚,至於中國民間,這幾年對抗下來,對美敵意早就濃濃一片、路人皆知了。
中俄預設美為敵人
相對中美和俄美關係的排斥,中俄關係因共同抗美的需求而日益接近,事實上可以把它們看作盟友。兩國雖然在聯合聲明中假惺惺宣稱,當前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可也毫不含糊地表示正處歷史最好水平,達到了雙方全面策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歷史最高水準。
這種“最高水平”既體現在雙方經濟上的全面深度合作,也體現在政治上的“抱團取暖”,用聲明的話說,即“在涉及彼此主權、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同時,也少不了在安全和軍事上的進一步密切協作,如聲明所示,“兩國在高水平戰略互信基礎上穩步開展國防合作,雙方將進一步深化軍事互信與協作,擴大聯合演訓活動規模,定期組織海上、空中聯合巡航,加強雙邊及多邊框架下協調與合作,不斷提高雙方共同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
中俄乃戰略盟友,除了兩國本身的關係外,就是聯合聲明在幾乎所有重大的國際問題和地區熱點上,雙方的立場和態度都具一致性,只有俄烏戰爭除外;另外,兩國在聲明中也公開點名批判美國。聯盟的一個根本特徵,是排他性,預設一個對手或敵人,雖然在這點上有的同盟做得明顯,有的同盟做得隱晦,但所有同盟關係本質上都是排他性的,會預設一個心目中的敵人,否則,同盟很難形成,即使勉強形成也難有凝聚力。這為人類的聯盟歷史所證明。
首次在聯合聲明公開批判美國
中國在外交上是一個不太喜歡公開批評別人的國家,如有所不滿多以“個別國家”指稱,儘管外界都知道它指的是誰。在近幾年的美中對抗中,雖然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公開對美國表達不滿也多起來了,但還是不常用,尤其在和他國發布聯合聲明時,涉及第三國更少指名道姓。然而,這次和俄羅斯的聯合聲明,提到美國達13次之多,語氣和內容都是批判的,好幾處還用了“反對”和“要求”的字眼,沒提美國但是針對美國的就更多,這頗不尋常。
在前兩年的聯合聲明裡,中俄也都提到美國——其中2022年是兩次,2023年是六次,但對美國的不滿在表達上還是很克制,也沒用“反對”這類字眼,今年的聯合聲明對美國的批判則要聲色俱厲得多。從這個角度說,這是第一次,顯示中俄在反美上達成共識,雙方要在世界新秩序的建構上,聯手對抗美國。
不妨對這三個聯合聲明進行簡要的對照分析。 2022年的聯合聲明對美英澳建立AUKUS表示嚴重關切,敦促美國放棄在亞太和歐洲部署陸基中程和中短程飛彈計劃,強調中俄將就此保持溝通,加強協調。 2023年的聯合聲明對這兩項繼續表達不滿,且語氣比上次嚴厲,此外,也對美國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化武、推行“印太戰略”和在北韓問題上表示了不滿。這次聯合聲明這些都有,而且照例是不滿的程度強化。此外,也對美國在全球各地特別是歐洲、東北亞、菲律賓、南太等針對中俄非建設性、敵對的“雙重遏制”政策,謀求自身絕對安全及其所作的軍事部署,表示最強烈譴責,指責美國此類措施極端破壞區域穩定、對兩國構成直接安全威脅,並強調兩國將加強協調配合。這是去年的聯合聲明沒有的。上述是點名批判,聲明仍不點名批判美國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新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企圖以“基於規則的秩序”取代和顛覆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可以說,中俄的三次聯合聲明,不僅對美國不滿和指責的範圍在擴大,更在批判的口氣上一次比一次嚴厲,究其原因,在於經歷了俄烏戰爭和美中對抗後,兩國領導人們對美國會持續在戰略上壓制自己放棄了幻覺,認識到和美國的戰略對抗是一場長期的零和博弈。對普京來講,西方尤其美國對烏克蘭的持續不斷支持以及對俄羅斯前所未有的製裁,讓他認為美國就是要透過戰爭來拖垮俄羅斯。對習近平來說,去年拜習會後,並沒有改變美國不斷強化遏制和圍堵中國力道的態勢,包括在南中國海支持菲律賓和中國爭奪島礁,國會兩院通過立法強制TicTok非賣即禁,特別是日前針對中國出口的“新三樣”等優勢產業加徵高關稅,讓他認準拜登政府和川普一樣,根本不可能放鬆打壓中國,而是要扼殺中國發展。故雙方加強聯手,對抗美國,也就不太意外。
目前兩國的“同盟”關係更多還是政治和地緣戰略意義上的,隨著同美對抗的加劇,未來會不會走向軍事結盟,兩軍在戰略協同和開發先進武器上進行深度合作,值得關注。此外,美國今後也須格外注意的是,兩國打著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旗號,煽動和裹挾全球南方國家反美,在世界新秩序的建構中,以所謂真正的多邊主義、多極化,來削弱美國的力量,試圖取代美國,主導全球。對此,美國下一步須有破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