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國領導人江澤民的去世引起海外觀察人士對他政治遺產的討論。江澤民在位時正直中國經濟開始騰飛的時代,他的個人魅力也是中國領導人中少見的。但他任期內中國當局採取的言論壓迫和人權侵犯依然影響著今天的中國社會。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週三(11月30日)宣佈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於2022年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
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審查限制了民眾對江澤民公開發表觀點。但在推特上,海外的中國觀察人士對他的政績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郝福滿(Bert Hofman)評論說:“江澤民主持了一段經濟改革的黃金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個代表、(進入)世貿組織。有人認為那些是因為天安門(學生抗議)而做出的回應,但我想江澤民和朱鎔基僅僅是出於相信中國能為它的人民做得更好。”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也寫道:“江澤民是一個傳奇人物。如今看來,我們當時以為政權會走向開放、透明、民主,有些‘太單純,有時天真’了。我在江澤民和朱鎔基政府時期開始了我的記者生涯(那是中國新聞業的黃金時期)。”
賓夕法尼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學者馬瑞欣(Neysun Mahboubi)轉發了一段江澤民2000年接受美國記者、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欄目王牌主持人邁克·華萊士(Mike Wallace)採訪的片段,並評價說:“一個很複雜的人,非常複雜的政治遺產。但有一件事至少是肯定的:過去100年裡(自從孫中山以來)沒有任何一個中國重要領導人願意降下身段、接受這樣的採訪,更不會在這樣的場合下表現得如此出色(並散發這樣的魅力)。”
中國多個大城市上週末以來發生了大大小小多起群體抗議活動,要求中國取消執行了三年的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一些抗議以及口號將目標直接對準了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對他執政的不滿,讓不少中國人懷念起了江澤民時代。
卡內基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指出:“我的微信朋友圈裡全都是對江澤民的讚揚和懷念。我大多數朋友從來沒有對他有過什麼高評價,甚至不怎麼在意他。所以所有這些懷舊更能說明今天的情況,而不是過去的。”
在推特上,不少觀察人士和專家們也把江澤民與習近平做比較。
前中國美中商會主席詹姆斯·齊默爾曼(James Zimmerman)寫道:“江澤民是有著複雜政治遺產的複雜人物。但他鼓勵了許多中國大陸人擁抱世界—去世界旅行,從中學習,對其尊重。習近平不是江澤民。”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PR駐倫敦記者弗蘭克·蘭菲特(Frank Langfitt)回憶起了自己1997年在人民大會堂和江澤民進行的短暫的採訪問答。那場記者會沒有提前審核記者的問題,江澤民在回答蘭菲特的提問時也沒有使用翻譯。
“在如今領導人習近平治下,這樣的記者會和互動根本是無法想像的。這也提醒我們中國並不一直是現在這樣。”
然而,研究中國人權問題領域的專家們表示,公眾不應當過度浪漫化江澤民,他在位時期對社會自由的限制一直影響到今天。
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的東亞高級分析員莎拉·庫克(Sarah Cook)表示:“那是一個不同的時期,但我們不應該忘記江澤民很大程度上為如今習近平治下的審查奠定了基礎,包括建造網絡防火牆,以及對法輪功人士的暴力壓迫。”
人權觀察中國部高級研究員王亞秋也寫道:“是的,江澤民(比習近平)要好一點,但他依然是一名威權統治者,通過成功鎮壓天安門抗議活動而獲得了最高職位。我希望人們允許他們自己想像一個更好的中國,我希望人們能夠允許自己想像一個更好的中國,而不是要求助於過去那些不太壞的獨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