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參議院之後,美國眾議院星期四也已明顯優勢通過了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芯片與科學法案》。這一旨在振興美國的芯片製造業以抗衡中國法案被認為是一項開創性的立法,將為與中國的日益激烈地緣政治競爭提供長期的戰略支持。
法案自醞釀之初歷經三年立法拉鋸,幾易其名、無數次修改後,終於有望送交拜登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美國發明了半導體。現在是把製造業——以及隨之而來的工作——帶回家的時候了。”拜登總統本星期在一則推文中說。“中國非常密切地關注美國芯片法案是有原因的——它試圖在製造這些芯片方面領先於我們並且不想被擊敗。”
中國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大有逐漸佔據主導地位之勢,而美國似乎一直缺乏長期的應對之策。半導體芯片涉及幾乎所有工業活動,是美國工業競爭力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所在。在目前美國兩黨政治激烈對峙的政治環境之下,該立法雖被批評為有很多缺陷,其中包括對中國不夠強硬,但是仍能夠得到兩黨共同支持充分反映了目前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的緊迫感。
就在本星期美國國會兩院就芯片法案表決投票之際,國際芯片行業爆出一則頗為令人震驚的消息,稱中國可能已成功製造出7納米芯片。加拿大的科技諮詢公司TechInsights星期二在一篇博文中說,通過對一個芯片樣品進行逆向工程分析,他們認為中芯國際很可能自去年以來已經能夠在沒有極紫外光刻機等最先進的設備的情況下生產7納米芯片。專家們仍在對此進行評估。目前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有這樣的製造能力。
20多年前,美國擁有全球無可匹敵的半導體製造優勢,在1990年芯片產能佔比高達40%,然而,近二、三十年來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能力中的份額一直在穩步下降,目前僅佔12%左右。尤其令很多國會議員擔心的是,在先進芯片方面完全依賴越來越可能陷入戰爭災難的台灣。
中國近年來傾“舉國之力”發展芯片產業,儘管距最尖端技術還相距甚遠,但已逐步在產業供應鏈中形成一定的優勢。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一份報告預測,如果保持目前的勢頭,一年多之後,到2024年,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在全球銷售額中的佔比可能超過美國,達到17.4%。
一開創性立法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跨黨派的基本經濟政策一直是推動全球化,無論是什麼產品、無論在哪裡生產都並不重要,沒有上升到國家安全的考慮。而與此同時,中國吸引了大批美國製造商、及其投資和技術,美國失去了數百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甚至某些行業也被掏空,連本應是美國強項的芯片業也大量依賴進口。
這部《芯片與科學法案》被認為是美國最近扭轉這一趨勢的最大努力,是“幾十年來政府對產業政策最重大的干預”,《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稱,“這一努力標誌著在美國近期歷史上對產業政策所做的一次鮮有先例的嘗試,”
“製造業工作又回來了。”拜登總統說。“正因為這部法案,我們還將有更多製造業回流。”
非黨派組織opensecrets最近的一份報告說,美國在芯片方面的投資和製造項目一直很低,尤其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僅僅去年就有多個國家宣布了25個芯片製造項目,而美國僅宣布了4個。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說,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所佔份額在2030年時將減少到10%。相比之下,中國的半導體製造產能將達到24%。報告說,雖然屆時中國可能仍然比國際先進水平落後一到兩代,但是“其強大的製造基礎可能會加快其學習曲線以縮小這一差距。
“這對美國全球競爭力來說的開創性立法。”由美國高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和高級主管創建非黨派組織“科技網絡”(TECHNET)的總裁兼執行長琳達·摩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它確實讓我們非常非常專注於贏得與中國和其他競爭對手的博弈,他們正在尋求開發新興技術並為世界使用這些技術制定規則。”
摩爾說,13年前,彭博創新指數首次出台時,美國排名第一,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而現在,美國僅排在第11位。她說:“在有關政策上,我們一直在朝著錯誤的誤入歧途,使這一切成為可能,而該法案是一個對方向的修正。”
《芯片與科學法案》主要涉及了兩部分,芯片部分是協助廠商擴大生產和研發,而科學部分則是鼓勵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各領域的科研創新,並加強美國在基礎科學教育。
該法案為投資生產半導體芯片的公司設立了25%的投資稅收抵免優惠,此前美國一些芯片製造商已經宣布,如果該法案通過,他們將在美國本土建廠生產半導體芯片。
此前,英特爾已經宣布將在俄亥俄州建立一個耗資20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製造廠。此外,美光科技表示,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資超過1500億美元用於存儲芯片製造和研發,其中一部分將用於美國本土生產。
在外國企業投資方面,本星期,就在這一法案獲得國會兩院批准之際,韓國SK集團當天宣佈在美國進行新一輪高達220億美元的投資。這家韓國第二大企業集團擁有世界第二大內存芯片製造商SK海力士公司和SK創新公司。
拜登總統在宣布這一投資計劃時說:“過去,這類技術投資流向了中國。今天,在我這屆政府下,這些技術投資正在進入美國。”
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資深合夥人克里斯蒂安洪對美國之音說,以前一些英特爾、台積電、三星等廠商的主管抱怨說,在美國製造芯片沒有來自政府的具有競爭力的獎勵措施。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格爾辛格(Patrick P. Gelsinger)曾公開暗示,如果這項立法沒有通過,英特爾將考慮在其他市場投資。他說:“所以他不能再有這個藉口了。”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總裁和首席執行官阿吉特·馬諾查(Ajit Manocha)在星期四在一份簡短的聲明中說,芯片法案的投資稅收抵免和資金將有助於創造數以千計的高技能工作崗位,“並跟上世界各地的激勵計劃,”
馬諾查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其他國家強有力的激勵措施以及美國聯邦激勵措施的缺乏等因素導致過去20年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能力中的份額下降了大約50%。芯片法案提供了急需的激勵措施,以幫助振興美國半導體製造基地,從而創造數千個高技能和高工資的工作崗位,改善與多個貿易夥伴的貿易不平衡,並減少國內對服務經濟的依賴。”
馬諾查指出,《芯片和科學法案》的通過是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它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息,即美國致力於跟上其他國家和地區腳步,也像他們一樣認識了到芯片的重要性,並相應地進行投資以加強其本地供應鏈。
法案亦受爭議
“芯片法案”推出之前,參眾兩院都曾通過了各自的對華競爭法案,但兩院遲遲未能達成統一意見,為了能使法案在國會下個月休會前盡快落地,兩院優先審議了涉及芯片的內容,並根據這部分內容在協商了一年多之後推出了目前這部芯片法。
持反對意見的國會議員主要對政府大筆投資、而不是依靠企業和市場來振興美國芯片製造業不滿。共和黨議員批評說,法案違反了自由市場原則。
對瘦身後的法案另一主要批評是對中國不夠強硬,沒有包括以前版本中旨在對抗北京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貿易行為的關鍵提案。
在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去年4月發起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包含有調查COVID-19、新疆維吾爾人人權、認識到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等十分敏感的內容,但最新的《2022芯片和科學法案》(The 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並不包含這些內容。
立場偏於保守的傳統基金會主席凱文·羅伯茨(Kevin Roberts)稱,該法案對應對中國威脅方面“不可接受”,它沒有讓北京對COVID-19大流行負責,此外,如果美國公司在知情的情況下協助北京侵犯人權,該法案也沒有規定要追究美國公司主管的責任。
羅伯茨說,應對中國野心的答案不是花費巨額美元來幫助財富500強公司,也不能保證這些錢最終不會變成資助這些公司在中國的業務。
如何確保政府資金不會使中國受益一直是最有爭議的熱點問題之一。法案為此加入了俗稱的“護欄條款”,規定自該法生效之日起的10年期間,法案所涵蓋的實體不得在中國或任何其他受關注的外國從事任何涉及半導體製造的實質性擴張的重大交易,這些限制被認為將阻止拿美國補貼的晶圓廠10年之內在中國發展28納米以上的產能。
常常對中國持強烈批評態度的共和黨參議員馬克·盧比奧(Marco Rubio)在一份聲明中說,該法案缺乏保護美國研發的關鍵護欄,目前這一版本甚至比之前參議院通過的法案更弱。
中國商務部星期五批評說,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中國的經貿與投資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中方必要時採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旨在倡導美國產業回流的非盈利組織“回岸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 的創始人和總裁哈里·莫澤(Harry Moser)說,該法案主要是專注於美國本身,確保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保持技術領先。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這是一部關於美國自給自足的法律,並不是專門對付中國。”
傳統基金會研究員達斯汀·卡馬克(Dusin Carmack)說,由於該法案的部分內容將令投資者在國內外“遵循”政府中央計劃好的融資路徑,因此法案可能會有損於美國的創新能力,美國不能通過變得更像中國來擊敗中國。他對美國之音說:“美國應該進一步審查政府施加的阻礙美國公司競爭的障礙,而不是給予特定行業補貼。”
“回岸倡議”的莫澤說,美國的問題是企業運營成本太高,僅憑這部法案無法根本改變芯片製造業漸趨不振的局面。“該法案肯定解決不了問題。”他說。“那是因為問題不在於我們不製造芯片。問題是美國的製造成本比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家高出30%或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