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超過兩年,12月底出現奧密克戎(Omicron)變種病毒社區感染,演變成第5波疫情,港府再收緊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社會上掀起應否放棄”清零”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等討論。民主黨星期二公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5%受訪者贊成,香港應該就”與病毒共存”策略作準備,比兩個月前增加23個百分點,另有8成受訪者認為,應該額外懲處出席百人生日派對的港府官員。民主黨分析調查結果反映市民出現抗疫疲勞,亦對高官沒遵守防疫規定非常不滿。
全球應對新冠病毒疫情超過兩年,多個國家在民眾疫苗接種率達到相當高程度之後,已經放棄大規模封城等病毒”清零”措施,改為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以求恢復社會正常運作。
民調指65%贊成“與病毒共存”作準備
香港12月底出現Omicron變種病毒社區感染,演變成第5波疫情,港府1初再收緊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包括公眾地方不能夠多於4人聚集的”限聚令”,餐廳食肆禁晚市堂食,以及健身室、美容院、補習班等場所的停業令,將會維持到下星期四(2月3日)即是農曆年初三,而且因應目前的疫情發展,估計下星期五(2月4日) 農曆年初四放寬防疫措施的機會不大。
香港市民連續第3年在疫情下度過農曆新年,而且防疫限聚措施又再回到兩年前第一、二波疫情,新冠病毒對人體殺傷力最嚴重的階段,社會上掀起應否放棄”清零”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等討論。
民主黨星期二(1月25日)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針對”政府防疫抗疫政策”的民意調查結果。這項調查在1月14日至23日進行,以電話語音隨機抽樣方式訪問603名香港市民。
調查結果顯示,有65%受訪者贊成,香港應該就”與病毒共存”策略作準備,比兩個月前的42%贊成,增加23個百分點,另外有21%市民認為不應該就”與病毒共存”策略作準備,比兩個月前的35%,減少14個百分點。
羅健熙指市民感清零政策徒勞無功
調查顯示,當受訪者被問到”在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下,無可避免會增加確診宗數,你認為可接受既每日平均確診宗數係多少﹖”,分別有30%及35%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接受每日”最多1000宗”及”最多10000宗”,比兩個月前的同類調查分別增加13及23個百分點。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在記者會上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香港市民接受”與病毒共存”策略下,每日確診宗數”最多1000宗”及”最多10000宗”的比例都大幅增加,他估計是由於香港人接觸外國的新聞愈來愈多,對於Omicron病毒的嚴重程度,以及對其他國家民眾的影響,認為香港繼續”清零”政策是徒勞無功。
羅健熙說:因為這幾日其實同一些街坊聊天,有時我們落區同一些街坊聊天,大家都說怎麼有可能禁呢,怎樣“清零”呢﹖是不會清到的,徒勞無功的,是一種這樣的情緒來的,當那個病毒的傳染度是這麼快、這麼強的時候,大家更加會覺得你要去嘗試去“清零”,其實這件事不是一件很有效地去做到的事情,所以我相信為何會有一種比較強、或者比較大的轉變,就是一些人會愈來愈接受一種“與病毒共存”,而且是一個比較高的確診宗數大家都接受到,我想這些生活經驗都是一些原因,但是很老實說,我們會相信即是這些純粹靠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經驗,然後去判斷呢,其實是一些很不穩妥的事情來的,但是很可惜就是我們在過去這一段很長的時間,其實政府在一些病毒資訊的公佈上面,那個透明度是愈來愈低的。
反映市民已經出現抗疫疲勞
記者問及,香港市民在兩個月之間,贊成應該就”與病毒共存”策略作準備的比率,大幅增加23個百分點,是否反映市民已經出現抗疫疲勞?
羅健熙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市民出現抗疫疲勞已經一段時間,尤其有專家估計Omicron病毒的傳染力非常高,甚至大家戴著口罩擦身而過相遇9秒,都可能被傳染的話,會令市民更覺得要完全防範幾乎是不可能。
羅健熙說:對於市民來講,就是當一個病毒你去講到相遇9秒、戴著口罩都會中(被感染)的時候,那麼我每日在這裡跟別人搭車、搭地鐵、搭巴士那樣,好像已經是一種你要我去防疫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希望政府特別是一些它們的專家顧問,都可以同市民去老實講,即是如果你根本是沒得防的,你不如就告訴市民,其實真的沒得防,即是打完針(疫苗)、你戴了口罩,只要相遇9秒都會中(被感染),那麼你很難說服人們我要很努力去做好其他防疫的工作,我覺得這個是令人都很多憂慮,產生很多焦憂的一個情況。
呼籲專家提供更詳細疫情資訊
羅健熙表示,之前有專家提及香港的疫苗接種率達到7成,就可以達到群體免疫,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是香港達到7成接種率之後,防疫措施仍然沒有放寬,他呼籲防疫專家就Omicron病毒的傳染力、對人體的傷害、重症率、疫苗的保護作用等實質資訊多作解說,以免令市民覺得連專家都前言不對後語,對專家的意見都失去信心。
羅健熙說:一些市民很因為這樣而不相信一些專家,我覺得科學是重要的事情,但是一些科學權威出來,他們去講一些不同的東西的時候,他都要同市民有一個責任,是講得清楚究竟中間有些甚麼轉變呢﹖究竟他們怎麼看待不同的病毒呢﹖正如剛剛我們一直提的,就是那個病毒的轉變,Delta同Omicron同可能原生的病毒,有一些這麼大的分別的時候,我們處理的方法是不是在科學上應該是有些不同呢﹖為甚麼外面的科學家的想法,同香港的科學家的想法又有些差異,我覺得這些地方都是、即是香港是一個資訊很流通的地方來的,即是我們是很容易接觸到外國的資訊,即是世衛講些甚麼,或者不同的地方它們的專家講些甚麼,南非的專家講些甚麼、荷蘭的專家講些甚麼,其實大家是很容易找到的,所以你不能夠就以為我是香港的專家,所以你就要聽我講,這一種是行不通的。
羅健熙認為,港府應增加抗疫透明度,他要求當局每日提供確診數目外,亦包括確診者中的重症數目、平均住院日數等等,讓公眾了解疫情的嚴重程度。
至於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提出的“動態清零”,羅健熙認為語焉不詳,公眾難以理解,他質疑如果當局放棄“清零”為抗疫政策目標要說明清楚,切勿以一些政治口號混淆視聽。
袁海文批香港防疫政策只有 "大棒"
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全球多國的防疫政策都是”蘿蔔與大棒”並行,好像只有香港的防疫政策是長期在”清零”政策下,只有”大棒”從來沒有”蘿蔔”,他認為這些都是導致香港人抗疫疲勞的主要原因。
袁海文說:我想全球都是“蘿蔔同大棒”,但是看來香港呢,特別是行了一個 “絕對清零”,或者是一個長期“清零”,香港人只是看到“大棒”,從來沒看過“蘿蔔”、沒看過誘因,過往亦都有些醫生包括可能食物及衛生局它們的講法就是,接種了(疫苗)就是令到你更加自由、更加沒有阻礙,但是看不到的,即是你見到接種完(疫苗)在香港其實都是無差別,夜晚都是沒(餐廳)堂食等等。
羅健熙說:跟孫仔飲茶都不可以。
袁海文說:是啊,即是連這些誘因都沒有,有可能不(抗疫)疲勞嗎﹖即是這樣真的是好嗎﹖我不覺得啊,我想所以為甚麼真的有些真真正正的“蘿蔔”,真的給予香港人,即是有些誘因去做(防疫),回復一些相對正常的生活、多些的自由。
袁海文呼籲港府考慮放寬部份防疫措施,尤其過份嚴苛及不合比例的防疫措施,他認為這樣才會提升市民防疫的意志。
袁海文說:譬如在去年10月,(確診者)出院之後都要隔離多兩星期才可以,其實我想沒有一個地方是會這樣做的,那些CT值(Cycle Threshold循環數閥值)全部每個(康復者)都30以上,其實周圍(其他國家或地區)都已經當是康復,不會有傳染,但是我們(香港)就為了控制那些可能小到不得了的風險又去做(隔離),其實也是浪費很多的隔離措施,這些都是很不必要,我想我們首先這一步,就是將過往有些過份嚴苛、過份不合比例,甚至防到很微的風險,那些我想是先扭鬆一點,我們先行這一步,其實我想對香港人起碼已經是可以透一下氣,或者對我們那個抗疫上的能力,都是會一個提升。
建議港府縮短入境人士隔離日數
袁海文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市民相對於兩個月前,更明白及接受如果香港實行 “與病毒共存”會令每日確診個案增加,亦認為社會可以承受有關代價,而世界衛生組織近日已經建議各國取消或者放寬對遊客的入境限制,認為相關措施已無助遏止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擴散。
袁海文表示,民主黨認為港府應由3月開始縮短外國入境人士或緊密接觸者的隔離期至5天。事實上,過期的隔離期也會高交叉風險的機會,是本末倒置。隔離期縮短後,香港變相可大幅增加合規格的隔離設施供應、令經濟和物流更有效回復、勞工及外僱供應更為充足。他又表示,民主黨建議3月開始實行相關措施,是讓社會、政府和市民等有充分時間作有關準備。
特首指農曆年前交待出席洪門宴官員調查
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1月初在香港疫情升溫之際,無遵從當局防疫呼籲,減少大型聚會,仍然舉辦超過200人的大型生日派對,引致13名出席”洪門宴”的官員及20名立法會議員,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入境處處長區嘉宏以及廉政專員白韞六等,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送往竹篙灣隔離營以及居家隔離檢疫。
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會見傳媒時表示,她已經要求徐英偉繼續休假至農曆新年後,有關官員出席生日會的調查已進入尾聲,希望在農曆新年前能向社會交代。
林鄭月娥又表示,她早前提及尤其對在百人生日派對逗留一整晚的徐英偉感到失望,至今她仍然是對徐英偉較為失望。
林鄭月娥說:對於民政事務局局長,沒錯我當日是講,我表示是比較失望,在這麼多人裡面,可以講今日都仍然是這個的結論,但是我不想今日是零碎地去講,每一個同事是怎樣處理,但是大家可以放心,無論是政治問責制度,對於官員的要求,或者公務員制度對於公務員的要求,我們都是定得很高的,他一定要盡忠職守、一定要有誠信,亦都是時刻要緊慎自己的行為,不要為特區政府帶來任何的尷尬,所以這些是我今次處理這件事的標準,但是正如我所講呢,是全盤去交待是比較好。
逾8成市民指違規官員應有額外懲處
民主黨的調查顯示,受訪者被問到”你認為出席人大代表洪為民生日派對又無掃安心出行等違規事項官員,除罰款外,應唔應該有其他額外懲處?”,結果發現有67%市民認為相關官員除罰款外應該有其他額外懲處,如撇除”無意見”的受訪者,有超過8成市民認為違規官員應該有額外懲處。
羅健熙表示,結果反映市民對高官出席大型生日派對事件感到相當不滿,更認為部份高官沒遵守防疫規定是非常”離譜”,林鄭月娥必須對相關官員作出嚴厲懲處,否則政府公信力會進一步被削弱。
羅健熙說:整個問責團隊那個公信力,市民對於政府的觀感,究竟那些官員在防疫上面的態度有多認真等等,我想這些全部市民都會是看在眼裡的,即是如果它們是有一些懲處可能只是一些,市民看上去只是好像無傷大雅的東西,都是做一下樣子那些,我想大家就會愈來愈無信心,我都不想見到一個情況,就是每一次大家之後就拿(出來講),你看看徐英偉都是這樣啊、區嘉宏都是這樣啊,為甚麼我們其他人要跟(規矩)呢﹖啊,他們做完之後政府都沒甚麼懲處,其實都不是很嚴重,我想這些觀感我相信政府不會想給予市民的。
專家指香港未有條件實行與病毒共存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星期二接受電台訪問表示,如果不希望疫情愈演愈烈,做到動態清零仍是短時間需要做的,但長遠來說是否仍要達致清零,不單涉及醫學問題,亦包括政策及政治問題,例如香港要與中國大陸通關,中國國內採取的態度仍希望是動態清零,香港很難有另類政策。
香港大學日前發表研究指出,在人類肺部和腸道上皮細胞的實驗中,Omicron的病毒複製能力較其他新冠病毒變種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陳福和星期一(1月24日)接受電台訪問表示,雖然Omicron較其他變種弱,但香港還未有條件與病毒共存。
陳福和表示,Omicron病毒仍有殺傷力,尤其是長者、長期病患者等特定群組,感染Omicron後嚴重程度和死亡率,仍高於感染引起普通傷風感冒的冠狀病毒。他又表示,除非社會接受有很多長者、長期病患者染疫死亡,醫療系統有能力應付大量病人,亦不影響香港與中國內地等通關,才有條件考慮與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