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家長擔心小學教材被滲入洗腦內容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舉辦研討會,探討國民教育元素如何滲入小學教材中 (美國之音湯惠芸)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舉辦研討會,探討國民教育元素如何滲入小學教材中 (美國之音湯惠芸)

去年在全港反國教浪潮下,港府擱置將被認為是洗腦的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不過,家長關注組發現,國民教育元素已滲入不同學科和活動中,部份小學課本描述中國國情及歷史都隱惡揚善,要培育學生對中國有自豪感,家長組擔心會培養出說謊的下一代。

有份發起去年香港反國民教育運動的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最近舉辦題為“要做個怎樣的中國公民﹖打開書包—檢視教科書裡的國民教育”研討會,探討香港特區政府去年雖然宣佈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但參考教育局就不同科目提出的課程指引,原來“國民身份認同”已埋藏其中。雖然國民教育沒有獨立成科,但其他科目的教科書已循某方向建立學童的國民身份認同,如果香港的下一代接受了這些教育,將會成為怎樣的中國公民﹖

*教材並無描述任何負面的國情*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擔心,對中國國情隱惡揚善的教材,會培養出說謊的下一代 (美國之音湯惠芸)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擔心,對中國國情隱惡揚善的教材,會培養出說謊的下一代 (美國之音湯惠芸)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在研討會上指出,關注組早前成立小組,檢視小學中文及常識課本,發現部份教材在描述中國的歷史、國情、文化時有偏頗。例如一本小學五年級的常識教科書,描述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立國後,“逐漸步上繁榮昌盛的道路”。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上,只是描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主辦2008年奧運等正面的事情,但毒奶粉等負面的國情就沒有描述。

陳惜姿並舉例,一本小學三年級的常識教師用書,“學習目標”及“單元重點”,是要培養學生“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並為此感到自豪”。內容是要讓學生感到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是心情興奮的事情,以情感為出發的學習目標,沒有反映出其實香港人經歷過“回歸移民潮”及“港人身份疑惑”等問題,欠缺本地史觀。

關注組認為,小學三年級的中文課本,有關中國國旗的內文,與香港本土文化格格不入 (美國之音湯惠芸)
關注組認為,小學三年級的中文課本,有關中國國旗的內文,與香港本土文化格格不入 (美國之音湯惠芸)
除了常識課本,陳惜姿又舉例一本小學三年級的中文課本,有“我們的國旗”這樣的內文,其中的情意表達,出現不對應的情感連繫。

陳惜姿說:“當國旗沿著銀色旗杆,冉冉飄升到天上,此刻每一個人都流露出神聖的目光。目光好像會說話,國旗是傾聽的對象。跟著一些農民伯伯說呀、宇航員叔叔說呀、科學家爺爺說呀、運動員姐姐說呀這樣,其實他們(學生)身邊都沒甚麼這些人。這些‘說’都是如何威風,跟著課文又說,此刻我在想,國旗啊國旗,億萬人都在為您增光,我願快快長大,像小鷹在藍天飛翔,國旗將因為我們,更加驕傲地飄揚。我覺得在香港的教科書原來出現了一些這樣的文章,是跟香港本土的文化有些格格不入。”

關注組認為,小學常識教科書對中共立國後的歷史,只描述正面的內容 (美國之音湯惠芸)
關注組認為,小學常識教科書對中共立國後的歷史,只描述正面的內容 (美國之音湯惠芸)
*教材貶低“香港人”身分*

陳惜姿並舉例,一本英文小學常識課本,描述很多小朋友自稱香港人(HK people)是不正確(this is not correct),應該自稱是“居住在香港的中國公民”。家長組認為,教師用書指出“香港人”是一個政治不正確的概念,似乎否定香港人身份。另外,由小一至小六的常識課本,都要求學生作“情意評估”,有些更要求老師、家長與學生一齊評估,灌輸學生對國民身份感
到自豪、驕傲。
關注組指出,小學常識教材,要求學生對國民身份認同作情意評估 (美國之音湯惠芸)
關注組指出,小學常識教材,要求學生對國民身份認同作情意評估 (美國之音湯惠芸)

陳惜姿說:“我們擔心小朋友在學校讀的是一套,覺得中國歌舞昇平、強大、富強,但是回到家裡看電視的中國新聞,又或者跟父母去悼念六四燭光會,見到問題食物、見到有人貪污,他們又不知道如何理解。為何學校裡好像一面倒唱好,但是現實又不是這樣。如果讀書純為考試,背了答案只為拿高分,我擔心我們會造出一堆說謊的一代,為了拿分數而背教材,反正我都不相信我讀的東西,反正我也不相信關於你說的關於中國的事情。”

*學者擔心教材單方面灌輸愛黨意識*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謝均才 (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謝均才 (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謝均才在研討會上表示,在英國愛國心或愛國精神是爭議性課題,但現在香港的教育認為培養學生的愛國心是天經地義,可能會封閉了學生可以探索的道路,而國民身份的教育應該是一種政治教育。

謝均才說:“但是這個政治教育不是國內(中國)意思的政治教育,這個政治教育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處理一些核心的政治概念及核心的政治辯論,在這裡我發現香港的教材及教師有一個傾向,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愛國不等於愛黨,但是我們對這個課題很難處理,或者不想處理、或者不知道如何處理,於是就搞很多文化認同、種族認同這些。”

謝均才表示,香港的國民身份教育不可以迴避政治中國,而且要包括民主教育,培養出中國公民,因為國民只是國家的成員,但公民有集體的自主意識,有權掌握自己的命運,不是只是聽命於國家。

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表示,希望今年可以推出民間版的小學公民教育教材 (被訪者提供)
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表示,希望今年可以推出民間版的小學公民教育教材 (被訪者提供)
教授通識科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去年教協與其他團體合作,編訂民間公民教育指引,其中的理念篇已經推出,目前正在編訂實踐篇,希望在今年的暑假前,可以制訂一些小學教材。

張銳輝說:“現在最主要的批評是偏向正面的國情,或者當看政治公民身份上,可能相對不夠完整,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教材,就算在小學都好,讓學生可以見到一個正面負面、全面的國情,也有一個比較開放批判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國家,或者甚至比較開放地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

*陳惜姿:偏頗的教材只是隱藏起來*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表示,不會再發動大型行動反對學校使用偏頗教材 (被訪者提供)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表示,不會再發動大型行動反對學校使用偏頗教材 (被訪者提供)
有參加者提問,關注組會否再發動大規模的行動,反對學校使用偏頗的教材﹖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回應提問時表示,關注組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行動,未來會做一些“細水長流”的工作。

陳惜姿說:“因為現在而言,以前那個很大的敵人已經消失了,但是它只是隱藏起來,但它躲在哪裡呢﹖我們的拳頭揮向哪邊呢﹖我們打這邊,它就走到另一邊。一時又搞國情團,一時又搞課外活動,總之你是好像找不到它那樣。所以我們初步都覺得再搞一些大型的行動,一來我們的能力所剩不多,二來不是那麼明刀明槍霸王硬上弓,不是那樣,所以我們覺得會有另一個形式的出現。”

陳惜姿並表示,舉辦這次研討會是希望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在各方面壯大反國教的聲音,讓學校感受到壓力。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