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軍B-21開始生產 與中國大國競爭加劇


美國空軍研發的高新科技遠程戰略轟炸機B-21「突襲者」在加州亮相。。(2022年12月2日)
美國空軍研發的高新科技遠程戰略轟炸機B-21「突襲者」在加州亮相。。(2022年12月2日)
美軍B-21開始生產 與中國大國競爭加劇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4:23 0:00

美軍新一代B-21「突襲者」隱形遠程戰略轟炸機在首飛兩個月後,現在已經進入低速生產階段。 軍事專家說,B-21的生產結合美軍「下一代空優」(NGAD) 計劃,代表美國開始真正認真重視跟中國的大國競爭,重新建構戰略武力,並透過有人與無人機團隊的結合作戰 ,必須要在新一代空中戰力競爭中取得勝利。

美國軍事網站《突發防務》(Breaking Defense)1月22日報道,五角大廈表示B-21隱形轟炸機正在生產中。 美國國防部負責主管採購與後勤維護的副部長威廉·拉普蘭特(William LaPlante) 證實,B-21“突襲者”在去年11月10日首飛兩個月後,他批准了B-21的 低速生產。

有關合約金額及交貨日期等更多詳細資訊並未公佈,不過美國媒體曾報道,B-21的成本約為每架近7億美元。

《突發防務》說,生產B-21的諾斯普·格魯曼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獲得了“低速生產合約”,說他們已做好了生產準備,達到所有飛行性能 和數據的要求。 該聲明並說:「作為世界上第一架六代飛機,B-21將是美國未來空中力量支柱的一部分。它將透過先進的數據、感測器和整合能力幫助我們進入一個擁有新能力和新 在靈活性的時代,B-21可以快速升級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

美國空軍計劃部署至少100架B-21轟炸機,在2020年代中期進入現役使用。 B-21將取代老舊的B-1B「槍騎兵」超音速轟炸機和B-2「幽靈」隱形轟炸機,與76架升級後的B-52J轟炸機一起成為未來美國戰略空軍的核心。

大國競爭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B-21的生產代表美國開始真正認真地重視大國競爭這件事情,必須要在新一代空中戰 力競爭中贏得勝利,這也回應到美國前總統川普主政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方針,當中就指「大國競爭」(great-power competition)將取代恐怖主義而成為美國主要的安全挑戰 。

他表示,美國空軍的主力,包括轟炸機跟戰鬥機,其實在1990年代蘇聯瓦解之後的後冷戰時代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先進武力的發展上有些遲緩和中止,比如第五代戰機的代表作F-22 只生產了100多架,至今服役已超過20年以上,有一些老化的情形,逐漸要退役,改由F-35取代。

他說,當初美國決定停止生產F-22,只生產F-35,就是美國認為它在全球已經沒有重大敵人,並且那個時代都在打反恐戰爭,並不需要F-22這麼先進的戰機,而 B-2轟炸機也不需要生產那麼多。

舒孝煌說:「但經過了20年,反恐戰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發現他重頭必須要更面臨高端先進的敵人,科技跟科技不一定會輸美國,所以他必須在這個未來的空中作戰上面 能夠重新獲取優勢。”

保持空優

他表示,雖然目前並不清楚第六代戰機和「下一代空優」(NGAD)的這套空中作戰系統是什麼,但依照目前的想像,可能包括隱形性能非常好的隱形戰機,以及人工智能輔助飛行,也可能結合可變循環發動機,甚至雷射武器等裝置。 此外,美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F/A-XX」計畫也已展開,共同建構美國下一代空優的基礎。 這些都是旨在讓美軍在未來高強度作戰環境中具備更強大的武器殺傷力、空戰持久性、高生存性,以及與協同僚機的操作和適應戰區的能力。

重構戰略武力

舒孝煌表示,跟過去B-2轟炸機只生產了約10多架不同,B-21預計要量產100架,而且B-21可以投射傳統彈藥或戰略核武器,是美國核武鐵三角中非常重要的一 環,加上其隱形設計,代表它可以穿透敵人的防空網,「那表示說美國空軍重新再重視戰略武力的建構」。

舒孝煌也表示,B-21跟「下一代空優」的發展都暗示了未來的空戰將面臨非常複雜和嚴峻的形勢,高科技電子偵測能力越來越強大,可能使新一代隱形戰機也不 一定能穿透敵人非常先進的防空網,所以未來會由有人和無人飛機結合,共同執行任務。 有人戰機在後方安全的區域,讓無人戰機深入敵人防空網執行危險任務,可能是未來空戰的模式。

美國空軍表示,將計畫採購至少1,000架無人機僚機,也預計採購200架新的「下一代空優」戰鬥機,每架將配備兩架無人機僚機,另外300架第4批生產構 型的F-35A也會獲得兩架無人機僚機。 美國空軍目標是在2024年投資5億美元以上,以維持後續研發能量。

有人與無人結合

美國《空軍與太空部隊雜誌》(Air & Space Forces Magazine)說,第一批投入使用的B-21將駐紮在南達科他州埃爾斯沃斯空軍基地,而維護工作將在俄克拉荷馬州廷 克空軍基地進行。 測試飛機和未來的批量生產型在同一條生產線上製造,使用的工具、流程和技術人員將用於批量生產。

台灣資深軍事專家宋玉寧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B-21開始生產表示美國未來可以有足夠的隱形遠程轟炸機數量,以應對全球不同戰場的需求。

他說:「第二,當然就是在於說,全世界也沒有其他國家像他有這麼多的隱形轟炸機,所以這對於美軍或者是他的全球部署的戰略運用上面來講,都有很大的提升 。”

壓制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

宋玉寧表示,B-21的戰略構想所要面對的首要強敵就是中國。 中國解放軍在印太地區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力,包括東風系列反艦彈道飛彈,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部署,不論是航空母艦還是海外基地都造成威脅。 未來有B-21轟炸機後,B-21可以在24小時內從美國本土飛抵印太地區的衝突熱點,並藉由其優異的隱形性能,從視距外點穴式地攻擊重要目標,癱瘓敵 方的指揮、管制、通訊、情報等重要戰術節點,對於壓制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拉普蘭特對《突發防務》表示,B-21計劃的一個重點就是「從一開始就為生產而設計,並大規模地形成針對對手的可靠的威懾。如果不 大規模生產並部署給作戰人員,就展示不出它的能力。”

加快開發

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 Zone)說,威廉·拉普蘭特指的是第一架B-21正處於成熟階段,其配置很大程度上地代表了生產型飛機,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 原型機。 該計劃的目標是加快飛機的開發和測試並降低成本。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1月25日以「迷霧重重」形容B-21「匆忙量產」。 報告說,各國軍機研製時大都依照「技術驗證機、原型機、預生產型和批量生產型」的漸進模式,並根據試飛和生產過程的數據不斷進行調整。 F-22隱形戰鬥機從1990年首飛、2001年批准低速生產、到2005年才批准全速生產,就是一個例子,期間經過了10多年。 即便美國B-2隱形轟炸機為了要壓縮開發時間,沒有原型機,而是一步到位直接製造6架預生產型,從首飛到服役也花了8年。 相較之下,美軍第一架B-21在試飛兩個月後就低速生產,在2020年代中期就要交付,時間非常緊張。

報道稱,B-21採用的這種“邊試飛邊生產”的模式,很可能“欲速則不達”,或像F-35戰機一樣,研製時極力推崇數字化工程的效果,最後卻因為不 成熟的軟硬體而問題不斷。

宋玉寧說,軍機研發都有一定的評量程序,可以生產,代表測試結果合格。 科技進步是有可能縮短研發時程,不一定如中國媒體所言。

數位工程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表示,B-21生產時程的縮短,是美國航空工程界推動數位工程技術的成果。 有別於過去需要先生產原型機,再試飛後進行實體的工程修正,然後才會生產量產型機,數位工程能完全使用虛擬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讓工程師直接以數位方式修改機 身設計,甚至進行系統與功能測試,這樣可以確保最後的設計與要生產的實機完全一致,簡化了過去從概念-原型-試飛-修改-量產型-生產的程序,減少成本並增進效率 。

他說,當然這個過程不一定表示數位工程能完全取代實體設計,美國空軍教練機T-7也是遭遇麻煩而推遲;F-35面臨的問題是軟體修正;還有因要求三軍共通所碰到的 問題,跟B-21不一樣。 另外,美國的隱形技術已很成熟,對諾格廠來說,B-21是使用B-2已成熟的全翼機技術,只是在某些關鍵部位採用新的隱形設計,相較於其他機 種,理論上,工程挑戰應該不大。

舒孝煌並補充,美國空軍對B-21的要求是大量生產、簡化後勤維修、降低操作成本,這比較不需要先進或高風險的技術來解決,反而可能是運用成熟的商用技術。 另外他相信B-21將大量沿用B-2上面已經成熟的科技,除飛行操作系統外,例如彈艙都可以採用現有設計,而且機上也會保留相當多餘空間,以備未來升級及改進。

舒孝煌說,反而是中國自己的隱形遠程轟炸機“轟20”,到現在還是只聞樓梯響,有沒有人要下來都還不知道。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