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策研究院於12月6號和7號舉辦兩天的“兩岸互動與權力關係之變遷國際會議”﹐邀請來自各國專家共同討論兩岸關係近來發展﹑未來走向﹐以及對於東亞地區的影響。
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正義分析﹐雖然兩岸交流升溫﹐但也並非毫無風險﹐並會讓台灣的軍購更加困難﹐同時北京也會嘗試消減美國在兩岸當中扮演的角色。不過,他也認為美國因此可將精力花在如朝鮮半島等其他衝突地區。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的林崗博士認為﹐慮到2012年總統大選的變數﹐北京方面也有所應變:
“正如我之前說的﹐北京有所謂的兩手政策。一是強硬﹐反對台灣獨立﹐另一則是有彈性﹐來與台灣所有政黨周旋﹐只要它們不推動台灣的法理獨立﹐他們就能夠對談﹐就能夠應付﹐這是基於島內的現實狀況。”
*拿民主換統一是否值得?*
香港大學的胡偉星教授認為﹐在中國仍在辯論要實行那種民主制度才好的同時﹐台灣能夠提供民主經驗。但針對美國之音記者提問﹐選舉已經是台灣的民主常態﹐而與中國在政治經濟都更加緊密的香港至今仍無法進行普選﹐若台灣也發展到如香港般的緊密關係﹐是否會對台灣民主造成影響﹐胡偉星則認為港﹑台模式不同﹐而北京政府也沒有那麼大的“法力”﹐能夠讓台灣民主倒退。
現場也有學者對增強兩岸關係是否影響台灣民主提出質疑。會議當中許多學者舉“兩德統一”為例來談論兩岸關係﹐不過本身是德國人的澳大利亞學者本杰明.席爾(Benjimin Schreer)質疑﹐兩德統一是共產東德無條件的與民主西德統一﹐西德並沒有拿自己的民主政體作為統一的交換條件。但現在卻是倒過來。
他說:“如果我們現在把情況套用在台灣上面﹐台灣將成為第一個必須將自己的價值拿去協商的民主政體﹐我懷疑這是否實際。就我看來﹐中國能夠就它自己設定的條件之內﹐來達成和平統一的唯一機會﹐就是要求台灣在未來變的比較不民主。”
*亞洲鄰國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
日本學習院大學的中居良文教授認為﹐兩岸簽署ECFA對於台灣與其他國家進行經貿往來有幫助﹐也會促成日本進一步整合自身經濟。他認為台獨議題一直讓日本頭痛﹐但日本願意協助捍衛台灣的民主﹐並且希望台灣在中國壓力下生存﹐不過中國利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事件﹐成功讓兩岸聯手對付日本﹐這將會讓日本改變對台灣的友善立場。
他說:“到目前為止﹐日本政治人物對台灣以及中國保持同等的距離﹐但現在這兩個國家合作﹐在釣魚島議題上對抗日本﹐所以我們被迫跟反中國的人站在一邊﹐而這讓我們外交政策的選擇非常狹窄。”
菲律賓戰略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凱瑟琳.埃爾南德斯(Katherine Hernandez)提到南海﹑釣魚島等問題﹐而韓國首爾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鄭在浩還加上北韓問題。鄭在浩提到中國總說它採取中立立場﹐但“中立並不代表是正義公平的”。
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協會的研究員卡拉克卡圖(Joe Karackattu)則認為ECFA並非真正從市場角度出發﹐而是兩岸之間的政治附件。他並指出ECFA當中有許多條文違反WTO的規定。
*美國保持一貫立場*
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密﹐兩岸之間簽署“軍事互信機制”(CBM)以及“和平協議”也多次被提及﹐對此前任美國駐台代表﹑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表明美國的立場:
“美國的立場一直是反對單方面的改變現狀。如果是兩邊協商出來的﹐而且這協商結果也經歷過台灣人民的民主程序檢驗﹐美國要反對將是很困難的。”
馬里蘭大學柯凱思教授(Scott Kastner)認為﹐兩岸間軍事若失衡﹐則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會上升。不過兩岸經貿更加緊密之後﹐中國對台灣可能不需要動用武力﹐只需要實施經濟制裁。
南加州大學的林丹教授(Daniel Lynch)則擔心兩岸一頭熱只看關係升溫的一面﹐會忽略了“幻滅的危機”(Crisis of Disillusion)。不過他樂見中國民主化之後﹐兩岸之間產生“民主的和平”(Democratic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