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升溫的中港民眾矛盾,香港智庫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最近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港人身份及香港主體性論壇」,邀請多位時事評論員及立法會議員出席,有逾百學生及市民參與,發表意見。
*中港民眾矛盾持續升溫*
近月來激發中港兩地民眾矛盾的事件接連發生,1月初,九龍尖沙咀一間名店,阻止港人在行人路拍攝櫥窗,激起港人不滿;1月中,大陸旅客在港鐵車廂吃點心麵,被港人乘客阻止,雙方對罵短片在互聯網上熱播;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針對陸客吃麵事件,罵港人是狗;2月初,有港人在報章刊登「反蝗」廣告,針對大陸「雙非孕婦」,即父母均非港人,湧港產子等議題表達不滿。
時事評論員陳雲在論壇上表示,最近香港人的「反蝗」運動可以說是「不幸的巧合」,值此強化香港的本土意識及本土的論述。而「反蝗」最主要的目的,是維持香港的公共資源及秩序,是很基本的訴求。
*陳雲:港人反蝗維護本土利益*
陳雲說:「為何大陸人大量來港,不論貧富賢愚都會衝擊到公共資源及秩序,是因為數量太大而香港太細,譬如孕婦不用說,她們一旦進入公共醫院的時候,即使數量很少只有一千人,但她們個別有些很激烈的行為,例如霸床位、打醫生之類,慢慢就會影響到其他人對使用公共醫療的態度。等於很多人排隊,但有三兩人插隊,而每日都是插隊,其他排隊的人我猜會失去耐性,不排隊或者排得很難看。」
陳雲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還未完成,而香港人的本土意識與一百多年來受英國殖民統治有關。
陳雲說:「因為英國統治期間少戰亂,也沒甚麼政治壓迫或政治鬥爭,所以人性及品德是正常一些,或者與其他地方差不多,另外戰後幾十年間公民社會的建設,或者公共服務、民主參與、諮詢政治,所以港人對公德或者公益的事務參與,這是殖民政府留下的。」
*港人身份認同以香港為家*
陳雲並表示,港人最近的「反蝗」運動反映家園受入侵的不滿,而大陸也有「反反蝗」行動,中港兩地民眾的矛盾,最終需要香港特區政府有效施政才能解決,例如限制大陸自由行旅客的人數;有原則地審批大陸孕婦到香港產子,限制大陸孕婦子女的居留權身份等。
有參與論壇的觀眾發言表示,討論港人身份認同,不需要講太多歷史、主義之類的理論,最重要是把香港當作自己的家園。
觀眾說:「如果你當香港是你的家,現在有人來入侵,有人來佔我們便宜、佔我們的資源,到我們的醫院搶床位、搶奶粉、搶我們的樓,讓我們樓價很貴,我們交不了租,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家園,我覺得這些值得我們思考。」
*大學生指反蝗涉種族歧視*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一年級學生余煒彬在論壇上表示,港人將大陸人形容為蝗蟲的「反蝗」廣告,涉及種族歧視,香港的報章不應該刊登有關涉及歧視言論的廣告,以免在香港的中國大陸人士成為各種社會問題的針對對象。
余煒彬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嶺南大學內的港生及大陸學生,由於文化差異,長期存在族群矛盾的問題,加上最近的「反蝗」廣告激化,他認為有需要組識反種族歧視的行動,呼籲香港市民釐清社會及族群問題的源頭。
余煒彬說:「種族主義及排外的心態不是人民自發,是有危機加深的時候,隨時被統治階級利用,例如(去年)區議會選舉前夕,搞外傭居港權的議題出來,(今年)立法會選舉前,就反大陸孕婦,隨著不同需要的時候,統治階級就會炒作,平時你會覺得這些事情是非常沉底。」
*立法會議員指反蝗是雙面刃*
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在論壇上表示,大陸自由行旅客大量到香港,兩地民眾的文化及生活習慣差異,容易造成「碰撞」,但港人不應認定大陸人不會改善他們的壞習慣,而港人的「反蝗」運動也不應該演變成政治運動,因為今日針對大陸自由行,明日可以針對香港領取綜緩人士,當年納粹希特拉屠殺猶太人的結論也是針對族群演變出來。
梁國雄說:「我們當然做不到,700萬人如何屠殺13億人﹖如果我們拿這個理論的時候,即是香港的「狗群」不能夠貢獻於大中華崛起的時候,所以港人要入毒氣室,所以(反蝗)是一把雙刃劍,非常之危險。」
參與香港本土運動的陳景輝在論壇上表示,最近香港的「反蝗」運動,可以說是渲洩主權移交中國接近15年來,「一國壓倒兩制」、港人權益受威脅的不滿。但是「反蝗」過份針對大陸自由行旅客在香港隨地大小便等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其實不能夠反映普遍中國人民的行為舉止就是這樣。
*港府應拍攝旅遊教育教育短片*
陳景輝認為,要解決大陸自由行旅客不守秩序等問題,香港特區政府處理旅遊事務的相關部門,應該拍攝旅遊宣傳短片,呼籲旅客遵守香港的社會秩序。
陳景輝說:「教育遊客「今時今日這樣的旅行態度不成」。然後鼓勵我們香港城邦價值的核心、服務業前線的守衛者,看見有人在私家醫院「打邊爐」(抽煙),立即停止他,不要有人投訴才停止他,還有高級餐廳內的侍應,現在山頂的高級餐廳有很多人光顧,我聽過有待應說,有人在餐廳中心換尿布,一邊吃近百美元的自助餐。」
陳景輝並表示,他贊成香港優先,即是香港人的權益應該優先受到保障,但是他認為最近的香港本土運動,不應該只是針對中港的族群問題,應該擴闊視野,討論有關本土資源運用、有機耕種等議題,為香港的本土運動提供進步的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