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和拉美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一直在快速增長。有業界人士認為﹐拉美國家對華出口原材料以換取進口成品的做法可能成為拉美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障礙﹐而拉美國家應該視中國為成品出口的重要競爭對手﹐而非貿易夥伴。
阿根廷的大荳﹑智利的銅﹑巴西的鐵礦石﹑委內瑞拉的石油﹐這些都是中國市場最青睞的原材料﹐正是這些原材料的出口讓拉美國家即便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仍然能夠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復蘇和增長速度。
根據《人民日報》的報道﹐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和拉美國家的年貿易額每年都超過1千億美元。中國是巴西和智利商品和服務業的最大進口國﹐是秘魯﹑阿根廷和古巴的第二大進口國。
華盛頓智庫機構布魯金斯學會拉美項目主任毛里西奧‧卡德納斯 (Mauricio Cardenas)最近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指出﹐中國拒絕從拉美國家購買製成品﹐而基本只是單一地選擇購買未經加工的原材料﹐這對拉美各國希望成為主要成品出口國的長期規劃來說將是一個障礙。
不過﹐美國維吉尼亞州歐道明大學國際商業教授李少民卻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他說﹕“從過去的經驗和國際貿易的理論看都應該不會,因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經濟都有他們發展的階段。比如我們舉非洲的例子,非洲如果有一個國家說我們用這麼多糧食換一輛汽車,這很不合算, 如果反過來他們自己去做汽車,那更不合算,因為做的質量又低而且更貴。在早期階段用原材料來換取外匯和收入﹑再去發展經濟是每個國家都必然經過的一個階段。”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泛美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毛里西奧‧莫雷拉(Mauricio Moreira)日前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指出﹐在成品出口市場上﹐只要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仍活躍在國際出口成品的市場上﹐拉美國家要想成為主要成品出口國的希望就非常渺茫。
法新社的報道說﹐過去幾年來﹐巴西的製造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下降了3%﹐該地區的其它國家比如哥倫比亞﹐製造業比例下降了2%。一些分析人士稱﹐這種狀況在短時間內將不會有實質性改變。
歐道明大學的李少民教授表示﹐在成品生產和出口方面﹐中國確實有非常強的實力﹐這是拉美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他說﹕“很多拉美國家的人均收入應該比中國還稍微高點,換句話講,他們的人口成本肯定沒有中國的低,當然,人均收入高低只是決定產品價格高低的一部分,決定產品價格最重要的是生產效率,中國工人和工廠的生產效率在世界上是有名高的。”
李少民教授指出﹐去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一些拉美國家主要的貿易國﹐因此一些媒體及分析人士便稱美國對此非常擔憂。李少民認為這些言論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種強加給美國政府的陰謀論﹐因為美國政府對企業的約束力其實非常低。
他說﹕“美國企業做事情完全是市場導向的,除了國家控制的高科技以外,象這種大宗原材料貿易﹑制成品貿易,美國政府沒有任何控制力。”
李少民表示﹐中國也向澳大利亞及加拿大等國進口大量原材料﹐中國甚至是美國廢紙廢鐵的最大買家﹐這些貿易往來完全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和中國向拉美國家進口原材料沒有任何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