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公民社會發展步履維艱


獨立的非政府組織(NGO)標誌
獨立的非政府組織(NGO)標誌

非政府組織一向被認為是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基礎。有關專家指出﹐非政府組織近年來在中國發展迅速﹐但政府的控制也愈趨嚴格。如何突破政府的束縛﹐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將是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關鍵。

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公民社會與發展中心(Beijing Civil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Center)主任蕭恩‧謝(Shawn Shieh)26號在華盛頓介紹﹐相對獨立的非政府組織(NGO)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後在中國發展迅速﹐數量已經超過25萬﹐主要以社會團體和民半非企業等形式註冊﹐僅今年註冊的非政府組織和私人基金就分別超過1000個。

*NGO變公司*

政府同時繼續限制這些團體的發展。蕭恩‧謝說﹐中國許多地區的民政部門都有特殊的要求﹐非政府組織註冊的難度因此很高。受此影響﹐中國有大約20萬家非政府組織不得不以公司的形式註冊﹐也因此無法享受稅率的優惠。

他說﹕“私營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在註冊登記方面依然面臨巨大的限制。在籌款領域﹐他們不能公開募捐﹐不能公開舉辦籌款活動。這些組織在功能拓展與合法性方面都面臨巨大的制約。政府進行了一些監管改革﹐鬆動了某些非盈利組織的註冊限制﹐深圳等部份城市正在試行這些改革。李連杰創辦的壹基金(one-foundation)就在深圳成功註冊。”

*監控資金來源*

但政府同時強化對非政府組織與境外聯繫的監督。兼任中國發展簡報(China Development Brief)編輯的蕭恩‧謝舉例說﹐這些組織接受境外團體捐款的渠道就受到更多的限制﹐北非與中東爆發民主革命之後這種勢頭更加明顯。

他說﹕“中國外匯管理局2009年出臺新規定﹐增加境外匯款的手續。他們希望對匯入中國的資金加強監管。你可以從你在美國的帳戶向中國一家銀行進行轉帳﹐他們再兌換成人民幣。但非盈利組織去取錢時﹐問題就出現了。他們必須辦理公證等繁雜的手續。”

中國政府的控制﹐也讓國內的私人與公共基金會不願對從事公民社會建設與公益維權等敏感領域工作的非政府組織進行捐款﹐寧願將資金轉而投向教育與衛生等政治風險較低的非盈利機構﹐這就讓中國的公民社會建設面臨關鍵的挑戰。

但非政府組織接受境外匯款的渠道並未全部封死。蕭恩‧謝說﹐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管轄的對亞洲捐款計劃(givetoasia.org)進行﹐一般收取5%的手續費﹐匯款可以安全寄到。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