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學者談中日經濟互補作用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青木昌彥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青木昌彥

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中日兩國對這個消息的反應都很複雜,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青木昌彥認為﹐這證明了兩國的相互依賴性日益增長,中日間的經濟關係有互補作用。

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實體,這一歷史性的轉折,讓經濟不振的日本帶著自省的情緒退居第三,崛起的中國對肩負的全球責任保持警惕。

事實上中日兩國的經濟總量加起來﹐還是遠低於美國, 但日本自1967年起超越德國﹐成為第二大經濟實體,此後這個地位不曾動搖過, 因此日本人的反應十分複雜。

*日本可視為警訊但不必沮喪*

曾擔任過日本經濟協會主席,目前在史丹福大學任教的日本籍經濟學教授青木昌彥於2月24日晚在紐約向美國人發表他的看法。

青木昌彥說:“日本可以把這件事當作是個警訊,但沒必要太過失望。”

青木昌彥進一步解釋說中國的土地和人口都遠多於日本,在正常的情況下中國的國民生產毛額大於日本是遲早的事。

但是青木昌彥也指出﹐中國的人均收入僅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同時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有超過一億的中國人,相當於日本全國人口數,每天的生活費不到2美元。同時中國還沒有出現像豐田汽車這類型的跨國企業,來突顯出中國的國力。

*中日經濟有合作空間*

青木昌彥表示中國有充足的勞動力,也有豐富的資源,但是日本有比較先進的技術以及資金,所以雙方是有合作的空間的。

青木昌彥說:“當中國的經濟發展而且生產的時候他們必須進口機器設備等物品,所以當中國經濟成長,日本的企業也受惠。”

根據青木昌彥的分析,中日兩國在經濟發展過程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例如日本在經濟起飛後﹐先後舉辦了1964年的東京奧運,1970年又辦了大阪世博會。 中國則在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2010年又舉辦了上海世博。

*中日本經濟發展相似之處*

他說﹐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與197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比如貿易盈餘增加,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貨幣昇值的預期引發熱錢流入,匯率制度逐漸由固定匯率轉為浮動匯率。此外,中國也面臨人口老化和環保等問題,而日本在這些方面的作法可供中國參考。

*青木昌彥:中國應注意貧富懸殊的問題*

青木昌彥認為中國在經濟發展中需要注意貧富的差距問題。他說﹕“事實上是一個國家呈現兩種經濟狀況,鄉村和城市。”

青木昌彥說﹐貧富懸殊很容易引起社會的動亂,這是經濟問題但會引起政治問題。

青木昌彥強調中日兩國分別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雖然某些產品處於競爭的關係,但總體上講仍然是互補大於競爭。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