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海灣內的阿爾卡特拉斯島,曾經是聲名狼藉的聯邦監獄,1963年關閉後,逐漸發展為金門國家遊樂區的熱點。今天,北京異議藝術家艾未未在島上的監獄推出名叫“在逃:艾未未登陸阿爾卡特拉斯島“的藝術展。
*藝術家失自由 作品爭自由*
艾未未2008年調查四川大地震的豆腐渣工程,2011年遭到逃稅的指控,被關押81天后釋放。艾未未說:“我沒有護照,也沒有人說明到底為什麼,要多久,這給展覽帶來很大的困難,而我們的展覽的主題是自由。很諷刺的是,人類為了爭取言論自由,創造一個更好、更文明的世界,所做的奮鬥,卻始終被限制、被懲罰和破壞,許多國家現在還在發生,這就是我們要舉行這個展覽的背景和原因。”
三年前,三藩市的《地點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海恩斯主動聯繫艾未未,提出在島上監獄開展的點子,雙方一拍即合,為了克服艾未未無法到現場觀察的困難,海恩斯表示:“我到北京拜訪他六次,我們研究了島上建築的電腦圖像、藍圖、實景錄像和相關的歷史書籍,艾未未懂建築,他關心人的生活,他對環境的理解比我認識的任何藝術家都棒。 ”
*從監獄釋出自由信息*
海恩斯取得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同意,美國國務院也點了頭。她籌款350萬美元,在九個月內完成座落在監獄四個場所的七個大型雕塑、音響和裝置藝術。
艾未未無法出境,他也從來沒有來過這個距離三藩市2.4公里的小島。卻能在最不自由的監獄釋出追求自由的信息,利用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來刺激觀眾思考。
在空蕩的犯人工作間上方,彩虹般的飛龍風箏迎接訪客。地面,120萬塊樂高積木勾勒出來自30多個國家、176個良心犯的面孔。
*120萬塊樂高積木勾勒良心犯面貌*
國家公園管理處官員米歇爾•季的母親是日本裔美國人,二戰期間曾被關進集中營,她的父親是華裔,也曾經歷過排華法案的迫害。米歇爾•季表示:“被歧視的感覺,被剝奪權利和自由的感覺,對我而言是感同身受,所以一旦我有機會促進人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我會覺得那是我個人、也是我的工作責任。”
建築底層的犯人工場,鎖著一支有五噸重的鐵翼,是用西藏的太陽能折射板組成,是否在儲蓄能量,等待展翅的機會?
監獄醫院的臉盆、浴缸和馬桶裡,滿載潔白的細瓷花朵。是對犯人的慰藉嗎?也有人認為是在反映1957年短暫的大鳴大放之後的嚴酷整肅。
*囚室無人空傳聲*
在從未開放參觀的A列12個牢房,激情的聲響訴說各國爭取自由和人權的歷史片段。海恩斯指出:“艾未未用不同的聲音啟動了那十二間牢房,有演說、詩歌、音樂,激活了整個空間,彷彿囚犯還在那裡對話。”
在醫院觀察精神病患的兩個比鄰的空房,北美印第安原住民和西藏僧侶的吟唱聲此起彼落,艾未未同情他們,因為他們都為了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歷經困苦。
在遊客如織的食堂,問候良心犯的明信片在架上等待關心的人來填寫,也是一種藝術。約翰是來自澳洲的遊客,他表示:“收信人都是良心犯,寄出明信片,就不會忘了他們為什麼被關押。”
*人權觀察組織聲援*
良心犯的參考名單是“人權觀察”組織提供的,亞洲部主任布拉德•亞當斯表示:“他的作品顯示在不同的世代和不同的國家,同樣有壓迫人民的交集。美國是在五十年和一百年前,中國則是現在。”
亞當斯指出,艾未未的展覽為被關押在監獄的中國活動人士和記者帶來一個希望的信息-他們不會被遺忘。亞當斯還強調:“艾未未得提醒我們,不要把自由視為當然,除非我們堅守立場,為自由奮鬥,我們不一定永遠享有自由。”
*登島遊客免費參觀展覽*
艾未未認為通過他的作品,每個人都能理解自由的概念。
海恩斯表示:“我們希望觀眾發現展覽的樂趣,學習一些新事物,也許可以從新的角度思考自由的意義。”
阿爾卡特拉斯島每年有150萬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都將得到免費參觀展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