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出重手整頓新東方和好未來等著名校外培訓機構,迫使這些企業轉型或關門的時刻,中國最海派城市上海市的教育委員會日前發布通告,率先取消小學生英語學科期末考試。
雖然上海市教委的這一決定是按照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進一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要求作出的,而且也並未取消上海市小學生的英語課程,但這一決定卻給很多家長和學生增添了新的煩惱。
中國的互聯網和社媒上的確有贊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小學生過早學習英語沒有什麼必要,而取消英語課程期末考試可以讓孩子免受考試和追分的“壓迫”,從而大大減輕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和負擔。但是這些贊同之聲很快就被淹沒在反對聲浪中。
很多家長認為,改革開放讓中國加速與國際接軌,而英語則是中國走向國際化的橋樑與工具之一。中國的學生學好英語不僅增加這些學生未來求學或就業的技能,而且還能大大擴展這些學生的國際視野。而取消英語學科期末考試,則讓學生放鬆自我要求,誤以為英語可學可不學、學好學壞一個樣,因此在英語學習上敷衍了事,得過且過,不僅未來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前程,而且也有可能限制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往的能力。
這些家長還認為,雖然小學英語學科期末考試取消了,中考和高考還是要對英語進行考察,現在取消小學英語期末考試,孩子一時好像減負了,也可能快樂了,但是沒有考試的必要壓力,很容易導致學習不主動、不紮實,小學時欠下的“債”,將來還是要還的,而且到了“還債”的時候可能又力不從心了。
還有人認為,英語是與語文和數學並重的學科,學生學好英語不僅是他們自身未來求學和就業的需要,而且也是中國持續開放、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取消小學英語學科期末考試讓人覺得英語已經不重要,與國際接軌或交往也已不重要,因此上海教委的決定不僅不符合目前社會的發展,而且可能是一種最終導致閉關鎖國的“倒退”行為。
英語從來就是上海學生的一個重要科目。 2004年上海市政府曾經在“給學生減負”的口號下,取消過英語考試,但是這一決定卻遭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普遍忽略。
南華早報引述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的話說,當時這個決定就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但是一些學校繼續進行考試或在期末給學生佈置一份分量重的作業。”
熊丙奇在受訪時表示,在中考和高考中,英語滿分是150分,與語文和數學的總分相當。 “沒有一個學校、學生或家長敢忽略這個科目。”
新唐人電視台報道說,上海市教委不僅宣布取消小學英語期末考試,規定各學校不得擅自使用未經審查的境外教材,而且還將“習近平思想”列入中小學必修課。報道引述中國網民的話說,“讓你想跑都跑不了,安安心心在國內當勞動力”,“讓你只能聽懂大喇叭,會念語錄就夠了”,以及“閉關鎖國的前奏”等等。
海外社媒上還在熱傳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多年前有關學習英語重要性的一段談話視頻。馬雲說,“像我這樣的人,如果不是英文,我所有所受的教育都是學校告訴你什麼是對的,爸爸媽媽跟你說什麼是對的。有了英文以後,我覺得他們講的不一定是對的。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這個問題。”
馬雲還講到他1985年第一次出國訪問澳大利亞時的感受:“去之前,我認為中國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因為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我們要去解放全人類。結果到了澳大利亞後發現,人家需要先解放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