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加強對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檢測。中國食品安全當局說,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凍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星期三(11月25日)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由於天氣轉冷,目前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爆發期。她說,各種物體的表麵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李寧說,雖然外包裹檢測到的冠狀病毒陽性率只有萬分之零點四八,但隨著檢測次數的增加,這一比例正在增加。
過去幾個月,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新冠病毒的傳播,但仍有一些零星的小規模聚集性感染時有發生。中國認為,近期發現的大多數聚集性感染都與進口冷凍食品有關。
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冷凍的海鮮或肉製品可以將疫情爆發國家的病毒帶入中國。”
在過去的五個多月中,中國表示已經在許多進口的冷凍食品或其包裝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痕跡,包括厄瓜多爾的蝦、俄羅斯的魷魚、挪威和印度尼西亞的魚、巴西雞翅、以及巴西和新西蘭的牛肉。
李寧說,這種病毒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通過包裝傳染給人類。不過,李寧和其他官會員在當天的發布會上都沒有提到病毒通過外包裝傳染人類的確診病例。
中國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新冠病毒的檢測引發了一些爭議。冷鏈食品出口商質疑其背後的科學性,以及它是否構成了不公平的貿易壁壘。中國為這一做法進行了辯護,認為這是防止病毒傳播的額外措施。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稱,眾所周知,冠狀病毒在更冷、更乾燥的條件下更穩定,在冰凍溫度下對包裝進行消毒帶來了“特殊的挑戰”。
他說,即使消毒有效,病毒不再具有傳染性,殘留物也會留在包裝上,導致檢測呈陽性。
張流波承認,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發現任何直接食用冷鏈產品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
中國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星期三表示,中國近30天累計新增新冠病毒疾病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上一個30天的7.5倍;而境外輸入病例的來源國不斷增加,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通過強制戴口罩、大規模檢測、封鎖和病例追踪,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本地傳播病例,這使得它對來自國外的感染威脅給予了額外的關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周三報告了最新疫情,截至11月24日24時,累計新增確診病例5例,均為境外輸入。中國累計確診病例達到86,469例,累計死亡病例4,6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