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首次東南亞之旅12月16日結束。專家認為美國已將戰略重心移至亞太地區,新經濟框架有助於疫後復甦,提供東盟更多選擇。
首站印度尼西亞:地緣與影響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2月13日起展開首次的東南亞訪問之旅,本來預計4天內接連造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泰國,因訪團成員有人確診,並未進行泰國行程即返美。
布林肯12月13日抵達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會晤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並於12月14日發表有關美國印太策略的演說。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古賀慶(Kei Koga)表示,布林肯選擇印度尼西亞為其東南亞之行的第一站,首先是因為今年7、8月美國防長奧斯汀與副總統賀錦麗各自出訪東南亞時都跳過印度尼西亞。除此之外,更是因為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以及印度尼西亞在東盟中的影響力。
他說:“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經濟能力也相當優異,當然是美國在東南亞外交的重要據點。再者,印度尼西亞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在地理上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是美國對抗中國迅速崛起的地緣政治上必須重點經營的樞紐。”
美中關係專家,淡江大學榮譽教授戴萬欽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指出,印度尼西亞在總人口數、民主價值觀上都是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合作對象。
他說:“以全世界來說,印度尼西亞都算是一個大國。尤其是以民主國家來說,印度尼西亞的總人口數有27500萬人,是世界第三大的民主國家。同時印度尼西亞也是人口最多的回教國家,回教徒的人口高於印度與巴基斯坦,可稱為東盟最重要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在二戰之後獨立,經過許多時代,從30多年的強人統治轉型為民主國家,對於民主世界是一個相當大的資產。”
戴萬欽指出,現任印度尼西亞總統非常重視經濟發展,很多美國可以提供的經濟援助中國並不能提供。所以美國將印度尼西亞作為第一站,當作評估美國提供東南亞經濟援助的參考指標。
以新經濟框架取代中國影響力
布林肯稱此次東南亞訪問將尋求實現拜登總統的目標,與東盟10國增進交流,同時討論拜登對印太地區經濟框架的願景。
馬來西亞國際關係學者郭艾薇(Ivy Kwek)表示,關於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目前相關信息不多,但顯然將側重於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和技術、彈性供應鏈、零碳排、基礎設施、勞工標準等項目,是美國對於亞太地區經濟安全的回應。
她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這一個經濟框架是美國對東南亞地區普遍批評的回應。之前有許多意見認為美國的印太框架過度關注安全保障,對於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沒有什麼明顯的作為。現在這個經濟框架如果實施得當,將為東南亞提供更多選擇,符合拜登‘重建美好方案’的倡議,幫助東南亞在經過疫情后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復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古賀慶說:“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聯繫,特別是在貿易方面,已經變得異常牢固,東南亞對於中國經濟的依賴日益增長,中國也利用經濟壓力來加強其在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影響力。不過中國經濟並非開放型經濟,時常發生無法在貿易上公平競爭的情況。所以美國的目標似乎是盡可能提出可以對抗中國影響力的替代方案,並強調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等基本經濟原則。”
不結盟無損於軍事合作
古賀慶認為,布林肯此行象徵美國準備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包括安全保障方面。
他說:“美國正在努力維護與菲律賓和泰國的軍事合作,同時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來開展防務合作。此外,美國在以東盟國防部長會議(ADMM-Plus)繼續發展國防外交的同時,美國的海軍和海警也加強對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海域覺知(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 MDA)能力。”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戴萬欽表示,過去美國與東盟在安全上已經有過合作,美國使用過新加坡的軍事基地,泰國也曾與美國進行軍演,越戰時有美軍駐泰國基地等,不過東盟國家依然堅持不結盟原則。
他說:“即使不結盟,東盟國家依然有自己的平衡方式,特別是在價值觀上面,民主制度的國家更有潛力與條件與美國發展更好的關係。美國過去在亞太地區安全方面就有預先佈署武器裝備的構想,以租約方式在亞太地區內挑選幾個地方先放置軍事裝備,一旦發生緊急狀況等衝突,美國的軍隊到達即可使用。”
馬來西亞國際關係學者郭艾薇表示,美國與東南亞有著強大的實質防務合作。
她說:“美國與泰國共同主辦一年一度的黃金眼鏡蛇演習,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也參加了。美國還與馬來西亞武裝部隊的每個分部定期舉行雙邊演習。馬來西亞也是美國海事安全倡議的受益者,根據該倡議,馬來西亞將接收12台艦載小型無人機(ScanEagle)。”
郭艾薇指出,未來美國將在網絡方面,以及海域的情報、監視、目標獲取和偵察 (ISTAR) 能力等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以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馬來西亞合作目標明確
布林肯12月14日及15日至馬來西亞進行訪問,拜會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及外交部長賽富丁(Saifuddin Abdullah)。
賽富丁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馬美兩國針對涉及共同利益的雙邊、區域和國際課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馬美兩國將加強在貿易與投資、數字經濟、網絡安全、國防、公共衛生和民間交流合作。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戴萬欽表示,美國在馬來西亞方面目標明確。他說:“美日很早就把許多工業產品的生產基地轉移到馬來西亞,因此馬來西亞的工業生產條件一直在越南之上。現在馬來西亞以其工業生產條件、民主政治、經濟靈活性,足以與美國在經濟上有更高層次的合作。美國商務部長11月才剛剛去馬來西亞訪問,洽談半導體方面的合作。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封裝業在國際上堪稱技術優秀,因此美國與馬來西亞有明確在半導體上提高合作的可能性。”
馬來西亞國際關係學者郭艾薇說:“美國與馬來西亞在許多方面都擁有長期互相信賴的合作關係,美國是馬來西亞主要的投資與貿易夥伴,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雙邊關係又提升到更全方位配合的層面。馬來西亞也與其他東盟國家一樣不明確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如果美國在東南亞投注更多心力,將提供馬來西亞在內的東盟國家在中國之外的更多選擇。”
中國將加強鞏固關係
關於中國對於布林肯的東南亞之行可能會有的反應,郭艾薇認為中國不會有特別的動作,但將加強中國在東南亞推行的項目。
她說:“中國將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執行,特別是因為之前疫情緊迫而進展受阻的基礎設施項目。此外,中國也在數字絲綢之路和健康絲綢之路下日益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我想會更加積極地進行。”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戴萬欽認為,中國一定會有自己鞏固關係的回應。在美國防長奧斯汀、副總統賀錦麗訪問東南亞之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迅速出訪東南亞,可見其重視程度。
他說:“中國不會放棄其對東南亞的影響力,包括在泰國設立孔子學院,在馬來西亞也有許多進行中的合作項目。這是與美國相抗衡的方式,也就是當美國加強在東南亞的經營時,中國也會跟進加強。王毅自己很積極,他也有幾位外交部的副部長輪流到亞太地區深化關係。因此我認為在布林肯的東南亞之行後,中國一定會有所回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古賀慶表示,布林肯在印度尼西亞的演說對中國態度強硬,中國應該會有所反應,例如再度指責美國干預亞太區域秩序等,而且很有可能設法離間東南亞與美國之間的信賴關係。
他說:“阿富汗、烏克蘭等國的未來局勢相當不穩定,如果發生美國必須再介入的狀況,美國就得把資源分散,在亞太的資源就會相對減少。所以我認為中國將繼續強調其與東南亞的歷史聯繫,並戰略性地指出美國對東南亞的承諾會因為資源分配等有所變化,強調美國在必要時後將放棄東南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