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志願軍:雄兵出擊》票房慘淡 民眾厭倦了「戰勝美國人」的主旋律?


《志願軍:雄兵出擊》宣傳片截圖
《志願軍:雄兵出擊》宣傳片截圖
《志願軍:雄兵出擊》票房慘淡,民眾厭倦了一次次「戰勝美國人」的主旋律?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3:45 0:00

9月28日,中國知名導演陳凱歌《志願軍》三部曲第一部《志願軍:雄兵出擊》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同步首映。這是中國近年來繼《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金剛川》和《狙擊手》後,又一部圍繞著韓戰展開的電影。

與前幾部宣揚民族主義的主旋律電影一樣,這部電影自然也得到了中國官方媒體的大力宣傳,有些電影院甚至組織民眾觀看。根據《貴州日報》的報道,在貴州凱里市,當地的戲院邀請14位參加韓戰的老兵觀影。老兵們胸前戴著獎章,現場還有小學生舉著國旗熱烈歡迎,還掛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橫幅……。不過,這樣的努力,並沒有能夠拯救《志願軍》慘淡的票房。

一次次拍「戰勝美國人」的故事,老百姓對主旋律出現美感疲勞?

和在2021年「十一」長假期熱映的另一部展示朝鮮戰爭的電影《長津湖》,並且至今仍保持著中國大陸電影的最高票房不同,《志願軍:雄兵出擊》在票房表現上慘遭滑鐵盧。本片製作成本高達6億元,根據統計專門統計電影票房的網站「貓眼票房」的數據,上映首日僅獲得2700萬元票房,上映6日之後,票房約為3.8億,落後同期上映電影。《長津湖》6天的票房為三十億元。

在中國較廣為人知的電影評論平台豆瓣電影上,該片目前評分為7.2,和《長津湖》的7.4分與《長津湖之水門橋》7.2分相差無幾。但豆瓣影評中最熱門的十篇裡,只有兩篇給了五星評價,兩篇並未給出打分的評論中的一篇給出了“如芒在背,如坐針氈”的負面評價,剩下六篇則都是一星或兩星的批評。

《志願軍:雄兵出擊》主要圍繞了中國共產黨決策出兵及中國軍隊入朝後第一、二次戰役。儘管每一部電影呈現的角度不同、戰役不同、內容不同,但是,與前幾部電影一樣,《志願軍》還是在延續中國官方一直以來有關朝鮮戰爭的敘事--抗美援朝。中國之所以派遣「志願軍」赴朝作戰是「因為美國人已經打到家門口」。電影全然不提當時的北韓領導人金日成首先發動了對南韓的侵略戰爭,而美國在聯合國決議的授權下,組成了以美國軍隊為主,其他16國軍隊參與的聯合國軍。

在負面評價裡,有人覺得把中國戰士塑造地無堅不摧,美國人塑造地太愚蠢,讓人覺得劇情很假。也有人覺得電影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和《長津湖》類似,但不如前作。網友「我是盧梭」則表達了對「多數人覺得你批評《志願軍》,就等於漢姦走狗不愛國」這種輿論導向的反感。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國影評人Z認為,看這些電影有點像看網路上的「爽文」。他說:“雖然中國開頭總是在國際上遇到掣肘,軍事力量也處於劣勢,但是影片裡總會有那麼一個英雄人物,怎麼也死不掉,在關鍵時刻扭轉局勢。”

Z看完之後表示,他只能給該電影打一星。因為職業需要,Z看過近年來上映的所有主旋律電影,但他越來越覺得「無論用多少資金,召集多少大牌演員,優秀的電影人,但都沒辦法把故事講明白」。

他認為韓戰原本是很不錯的題材,無論是政治上的各國角力,或是戰爭的殘酷與複雜,和戰爭造成的世界格局的變化,都值得挖掘。但是礙於政治層面的要求,中國電影人只能一次又一次拍成了「戰勝美國人」的故事。

從事網路投資的廣東人莫凡(化名)自認非常愛國,看過幾乎所有主旋律電影。他在國慶假期看了《志工:雄兵出擊》。他說,原本以為票會很難買的他去了電影院之後發現看的人並不多。他表示電影情節什麼新意,演技也一般。「電影只能講過得去,看了開始就能猜到結果,感覺就那樣吧。」他說。

莫凡記得2021年《長津湖》上映的時候周圍看的人很多,討論度也很高,《志願軍》則完全不能與之相比。莫凡認為,《長津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當年是建黨100週年,情緒煽動到位了,《長津湖》是第一部,好奇心和愛國心加在一起。」他告訴美國之音,“但經過這些年,把老百姓心裡對於這種題材的熱情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已經沒有人買單了。”

北京一家電影院張貼的「長津湖」電影海報。(2021年10月1日)

他認為,經過疫情三年,再加上解封後經濟情勢的不盡如人意,」人民對於中國很厲害的宏大敘事已經沒有那麼感冒了」。

莫凡也擔心,在敘事方面過度塑造美國的壞人形象,會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而這在他看來,是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他不認為中國應該過多拍攝朝鮮戰爭的影片:“當年也是朝鮮主動打人家,就怪他們自己,抗美援朝是什麼類型的戰爭,還要斟酌。”

曾經非常喜歡看主旋律電影的來自上海的劉先生表示,自己業餘很愛鑽研軍事和歷史。看過《長津湖》和《長津湖:水門橋》後,他找了許多韓戰的書來看,包括美國作者寫的《韓戰:未曾透露的真相》等書。在採訪中,他頭頭是道地說出“斯大林和金日成之間的約定”,“在美國是“遺忘的戰爭””等細節。

劉先生說,現在的他,覺得看中國拍攝的主旋律電影“沒什麼意思”,“因為故事如果你只從一個角度來講,就差了點味道”。他覺得如果真的要拍那段歷史,可以拍中國領導人的軍事才能,也要把為什麼要打這場仗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明星們不相信自己演的東西?

《志願軍:雄兵出擊》也一如既往地星光熠熠,既有中國人喜歡的「老戲骨」唐國強、在國際影壇都獲得聲望的巨星章子怡,還有朱一龍等一群在年輕人裡粉絲眾多的流量明星。

中國影星朱一龍

利用文化菁英們普及政府的政治宣傳已經成了中國近幾年電影的常用的手法。2017年的《戰狼2 》、2021年的《長津湖》都是這樣的。這些影片也打破了中國影院的票房紀錄,並成為重大文化現象。

接受了民族主義宣傳的中國人在觀影中會因為中國的勝利而獲得巨大的滿足和自豪,一些顯示中國強大的對話和情節還會成為廣為流傳的“梗”,網民因為覺得很“燃」並不斷地進行傳播和轉發。例如,《戰狼》2 熱播後,網路上就流傳著一句“現在的中國護照不一定能帶你去世界各地任何地方,但是能把你從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地方接回家!”

但是,參演《志願者:雄兵出擊》的明星們並沒有扛起票房。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白紙運動”參與者黃意誠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拍這些電影的人都是“門清”的,他們自己根本就不會信這些東西”,“但是他們就覺得,我能把這個錢賺了,我為什麼不賺呢?”

他也指出,不少參演這些愛國電影的演員都已經移民,或者像章子怡這樣把孩子生在美國,「把韭菜割完了之後,我賺得盆滿缽滿,我拿著這個錢,我正正規地移民到美國去享受,這不香嗎?」他還指出,不少在微博上的愛國主義大V,天天發動針對他等海外活動人士的網暴,也不相信他們自己宣傳的內容。

《志願軍:雄兵出擊》的演員之一,導演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就遭到許多網友的抨擊。陳飛宇在電影中飾演了一個中槍之後仍然活下來的角色。很多網友覺得讓一個美國人來演中國軍人很諷刺。陳飛宇在美國出生,兩年前高調宣稱放棄美國籍加入中國籍。

中國演員陳飛宇在《志願軍》中

他也認為,即使是許多相信政府宣傳的小粉紅,如果哪一天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被迫害了,或者親眼見到被迫害的人,「很可能就會發生180度的轉變」。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退休副教授周孝正對電影明星參演主旋律電影評價也很負面。他說:「他就是倆字,騙錢。騙完錢之後,他把錢變成外匯,把外匯轉到美國或歐盟。」他認為明星參與這些主旋律計畫並不代表他們相信這些:「你問他錢往哪裡轉”,“這不是紛紛都想跑西方嗎”。他總結道:“透過現象,你得看本質。”

但也有分析家認為,明星們之所以參與主旋律電影的原因之一,也在於這些項目更安全,上映也更有保障。2018年3月,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電影管理職責被劃入由中央宣傳部(中宣部)負責,中宣部對外加掛國家電影局牌子。根據官方網站上的介紹,中央宣傳部關於電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管理電影行政事務,指導監管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工作,組織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指導協調全國性重大電影活動,承擔對外合作製片、輸入輸出影片的國際合作交流等。

自中宣部負責接管電影產業之後,電影的審查制度越來越嚴格,也有越來越多的電影在投入資本拍攝製作完成後無法上映,因此虧損慘重。例如內地女星秦海璐的導演處女作,講述國軍老兵晚年孤苦生活的《拂鄉心》在2019年上海影展公映過之後就再無消息。

中國電影進一步淪為政府的宣傳機器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的退休教授周孝正也認為,這麼多主旋律電影的出現也可能是中國官員為了累積所謂「政績」。

2021年,中共建黨100週年時,中國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就曾指示推廣與建黨100週年相關的影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速建構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白紙運動」參與者黃意誠在受訪時表示,大約從習近平第二個任期開始,政府在輿論管控和政治宣傳上的力度就開始加強。去年11月27日,在北京亮馬河舉行的抗議集會中,也有年輕人喊出「電影自由」的口號。

美中關係的惡化也會中國現階段的主旋律電影的出現增加了動力。中國近幾年的主旋律電影大多以「抗美援朝」為背景。在這些電影中,美國多以邪惡且自大的形像出現,用先進的武器威脅剛執政一年的中國共產黨,而中國則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戰勝美國。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的退休教授周孝正指出,現在觀眾對於《志願者:雄兵出擊》的不買賬,是因為互聯網發達了,「不能說全明白了,但是比以前明白了」。

他認為長津湖戰役其實體現了當時中共領導層的無能,「冰雕連」因為裝備不足整連地被凍死,但這樣殘酷的戰役卻被拍成了電影用於宣傳。可是這樣的電影拍多了,就有一部分老百姓會去了解到真相。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