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VOA)俄羅斯語和烏克蘭語組最近調查的線上影片顯示,人工智能(AI)很可能被用來製作針對烏克蘭難民的挑釁式深度偽造影片。
俄羅斯司法部星期五(1月17日)又把一些新聞工作者加入其所謂的外國代理人清單中,包括美國之音(VOA)、《當前時間》(Current Time)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
一項最新的調查報告批露,東南亞地區的社群媒體充斥著關於南中國海爭端的虛假訊息。專家分析,這一波假訊息攻勢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資訊戰,主要目的是擾亂菲律賓民眾的認知,從長遠看更可能影響馬尼拉的決策走向。
美國東部時間11月6日凌晨,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獲得了超過270張選舉人票,獲得2024年總統大選的勝利。中國官方媒體則親自下場,再次利用美國國內議題大做文章,試圖削弱美國民主體系。由於這次特朗普以壓倒性優勢重新當選,美國國內並沒有出現2020年大選的激烈衝突現象,中國在社群媒體平台上的假訊息行動「垃圾偽裝」帳號相對比較沉默。
隨著美國大選提前投票的開展和選舉投票日(11月5日)的臨近,與中國有關的虛假資訊帳號開始在社群媒體上推廣對選舉程序公正性的質疑。
美國的國家安全官員和假資訊專家多次警告中國會透過假訊息行動影響美國社會對包括美國大選在內的各類國內國際議題的討論。私人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調查都發現了和中國有關聯的水軍在包括X、臉書、TikTok等各類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上進行著隱密的影響力行動。其中,一種被稱為“垃圾偽裝”(Spamouflage)的行動模式受到了大量關注。
美國之音與台灣民主實驗室近日的聯合調查發現,TikTok出現了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以及在美國發行量排名第三的日報《今日美國》(USA Today)的假冒帳戶。這兩個帳戶均在中國境內運營,粉絲數目眾多。在X上,也發現了美國之音的假帳戶,雖然沒有《今日美國》的假帳戶。
位於華盛頓的人權倡議機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星期三(10月16日)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指出,中國的網絡自由程度持續全球墊底,和發生軍事政變的緬甸處於同一級別。該報告對人工智能威脅人們在網絡上獲取可靠資訊作出了警示,並對台灣在打擊虛假資訊方面的努力給予了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