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到2023年間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中國與台灣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Rick Waters)9月19日在華盛頓接受美國之音專訪,就當前美中關係的前景與挑戰進行了深入分析。
美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卡丁(Ben Cardin)週三說,“黎智英沒有任何正當理由被拘留,我們要求立即釋放他!”。這個深具影響力的委員會當天在國會舉辦了一場為紀念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監禁近四年的記者會。
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辛格(Sabrina Singh)9月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國防部長奧斯汀與菲律賓國防部長小吉爾貝托·特奧多羅於9月4日通了電話,重申美國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中國與菲律賓八月以來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發生五次海上衝突和三次撞船事件,最近一次發生在8月31日薩比納淺灘。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 又譯哈里斯) 在8月6日宣布,挑選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Tim Walz)擔任她的副手人選後,兩人在美東時間星期二傍晚在費城出席一場造勢活動上首次一起公開亮相並發表演説。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在同一天發表聲明批評沃爾茲是“危險的自由派極端分子”。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韋丹特·帕特爾在周四的例行記者會上談到當天的美俄換囚行動時說,「不僅在俄羅斯,世界各地的法律系統中仍有美國公民被拘留,我們嚴肅認真看待這份責任」。他表示,美國政府將盡其所能繼續努力,確保所有在海外被非法拘留的美國人有天能與親人團聚。
美俄週四進行大規模換囚行動,美國總統拜登在當天發表講話時說,「這項協議包括釋放俄羅斯政治犯,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是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們為民主和人權挺身而出,他們自己的領導人在獄中起訴了他們,而美國幫助他們獲得釋放,」拜登強調,「這就是美國會做的事,不僅為自己的人民主張自由和正義,也為其他國家的人」。美國在這次歷史性換囚行動中爭取到的16名獲釋者,包括退休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保羅·惠蘭、華爾街日報記者格甚科維奇和自由歐洲電台記者庫爾馬舍娃,以及多名被俄羅斯政府認定為政治犯的俄羅斯公民。
美國網路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執行長布蘭登威爾斯(Brandon Wales)7月31日在一場網路座談會表示,「中國確實是我們這一代面臨的決定性國家安全挑戰」。他指出,中國越來越重視利用網路攻擊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任務,目的是破壞美國向亞洲投射力量的能力,並在美國國內製造社會混亂,影響政治思維。
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副主席埃德爾曼(Eric Edelman)7月30日在參院軍委會的聽證會上說,“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的夥伴關係是重大的戰略轉變,是美國在國防規劃中還沒有完全考慮到的。”他說,這樣的變化將使未來印太地區的衝突,更有可能擴大而到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的全球戰爭。
在烏克蘭外長德米特羅·庫列巴(Dmytro Kuleba)對中國進行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的首次訪問之際,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特.萊德少將(Air Force Major General Pat Ryder )7月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在解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惡意和非法行動方面可以有所作為。他說, “如果他們能夠迫使俄羅斯撤軍,能夠恢復和平,我認為這將是一個積極的發展”。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7月1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可能在古巴設立4個監聽站,其中一個位於美軍基地關塔那摩灣不遠。對此,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派特.萊德少將週二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美國之音記者 塞爾丁提問時說,”中國將繼續試圖加強其在古巴的存在,我們將繼續努力阻止這種行為”。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6月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當天菲律賓船隻與中國海警船在南中國海有爭議水域發生碰撞發表評論時說,“我們與菲律賓盟友站在一起,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升級和不負責任的行動。”米勒說,事件反映出中國在南中國海對菲律賓人生命安全和國際法的一貫漠視。
金融時報在6月15日報道,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4月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美國試圖誘騙中國入侵台灣,但他不會上鉤”。 白宮國家安全溝通顧問約翰科比(John Kirby)在美東時間星期一 (6月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美國之音提問時強調,“這絕對不是事實”。
美國前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週三(5月29日)在接受美國之音(VOA)專訪時表示,台灣的地理位置就是近鄰暴政的定義,但願意為台灣發聲的國際聲浪日益增加,「中國越是欺負台灣,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就越多」。這位美國前高級外交官還在訪談中分享了他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觀察。「他(習近平)對中國並不是那麼感興趣,他只對黨感興趣,」阿米蒂奇說。
新政府上台之際,台灣在美國的最高級別外交官員表示,賴清德總統已表明希望能和對岸相處,希望北京當局能夠認知到,台灣定期舉行民主選舉並更換領導層,北京“要對談的人是由人民選出來的這些領導人”。同時,這位官員也強調了接下來將延續推動美台之間的各項合作與交流。
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5月16日和17日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這是普京第五次總統任期開始以來的首次出訪。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帕特爾在5月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中表示,如果中國聲稱希望與歐洲和其他國家建立良好關係,那麼它就不能繼續助長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就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週三(10月25日)在接受美國之音(VOA)專訪時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在中東的衝突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應該對美國敲響一記警鐘,「這應該是我們振興和重建國防工業基礎的一個機會——我們長期以來忽視了這一基礎——使之再次成為民主和威懾的軍火庫」。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代表黃鈞耀最近在他的辦公室接受美國之音專訪。這個台北在歐洲唯一以“台灣”冠名的代表處的代表在談到立陶宛這樣一個小國為什麼敢於挑戰北京時表示,小國“也可以很有志氣,也可以堅守它自己的原則跟價值”。這位台灣代表就範圍廣泛的問題發表了看法,包括烏克蘭戰爭對台灣的借鑒作用、北京對立陶宛的打壓帶來的影響以及台灣與立陶宛經貿合作的側重點。
“有人問我:你知道你可能會被坦克碾碎嗎?你會死的?”立陶宛的坦克人——道諾拉維修斯醫生在回憶32年前的那一夜時這麼說。1991年1月立陶宛因宣佈獨立遭到蘇聯坦克鎮壓,道諾拉維修斯以身體阻擋坦克前進,最近他在維爾紐斯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講述了這段至今仍令很多立陶宛人熱淚盈眶的經歷。
香港自去年夏天頒佈並實施嚴格的“國家安全法”以來,已有數十名民主活動人士被捕,抗議人士不是被監禁就是逃往國外。尹飛和江唐娜夫婦是有資格申請英國簽證的500萬香港人之一,他們最近舉家搬離居住並成長的香港,移民來到英國利物浦 ,成為港人為生活在自由民主體制下而被迫移居英國的縮影。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