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革命正在將半導體芯片產業推向一個“超級週期”,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凸顯了芯片產業鏈的戰略安全意義。半導體技術研發實力雄厚的美國,也希望提高本土的芯片生產能力。
澳大利亞學者最近發文指出,中澳關係不斷惡化之際,中國下一步可能以限制留學生的方式懲罰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分析認為,在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經濟和科技對決中,控制留學生流向可能成為中國當局的政策選項之一。
中國是一條科技和軍事實力外強中乾的“紙龍”,還是促進全球經濟發展、造福萬千的“和平之龍”?在中國鼓吹“東升西降”、美國糾結如何應對中國這個競爭對手的崛起之際,美國《大西洋》雜誌一篇將中國形容為“紙龍”的文章觸動了中國輿論的神經,是美國精英圈“精神分裂”、還是中國官媒放錯重點?
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最近發表的報告建議美國國防部在2025年前全面達到“人工智能(AI)就緒”,才能避免被中國超越。五角大樓官員星期五(4月9日)表示,總體贊同報告提議,並正在執行其中半數以上的建議。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星期二(3月30日)正式通過修改香港基本法有關香港特首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細則。修法的目的是限製香港民主派,確保香港立法會控制在“愛國者”的手中。
正在台灣訪問的美國駐帕勞大使倪約翰(John Hennessey-Niland)星期二在台北表示,台灣和帕勞是美國在這一地區的真朋友,三方關係將更加密切。
中國在人工智能(AI)發展的多項指標上直逼美國優勢,有些領域甚至已經實現超越。許多分析預測,人工智能將成為改變世界總體經濟格局的全能型技術。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美國每年必須新增百億美元投入,才能避免AI實力被中國反超。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本星期訪華前呼籲中俄降低對美元和西方控制的國際支付系統的依賴,以降低被西方制裁的風險。分析認為,美國和其西方盟國聯手對抗中俄威脅,迫使北京和莫斯科聯合加快與美元脫鉤和建立西方支付系統替代方案的步伐。
中國“十四五”規劃大幅提高科研投入的目標,明確科技自主路線;為應對中國挑戰,美國政府可能推出冷戰以來最有力的產業政策,確保在關鍵技術上的領導實力,也試圖擺脫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一場“決鬥”已經展開,勝敗如何關係重大。
弘芯項目癱瘓凸顯中國政府主導的科技產業扶植政策下投資狂熱帶來的風險。弘芯之後,可能還有更多地方政府因監審機制缺失要為類似騙局買單。在美國限供和斷供高端芯片之後,中國全國一窩蜂投入芯片產業,成為“大煉鋼鐵”在習近平新時代的翻版。
一個名為“Clubhouse”的美國語音社交應用程序本星期在中國用戶中躥紅。 Clubhouse聊天內容不受限,受到職業人士和“精英”階層的追捧。但這個讓用戶暢所欲言的工具究竟能在中國存在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歐美的研究學者說,新疆的高壓監控系統已經用在了中國其他各地,大數據“預測預警”策略成為中國公安部門偵查和執法宣傳中的一個熱詞,但引發的效用和道德問題也頗具爭議。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是否延續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高壓路線受外界關注。處理荷蘭光刻設備巨頭阿斯麥(ASML)對華出口受限問題可能是拜登政府在美中科技競爭中首先面臨的考驗之一。
白宮本星期宣佈設立國家人工智能倡議辦公室(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itiative Office),這是特朗普行政當局為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領先地位、統籌政府與私營部門協作的又一舉措。該計劃將使美國增加投入,應對中國AI實力崛起,同時也要求美國AI發展應用的道德層面要走出與中國不同的道路。
從美國對中興、華為的出口制裁、到中芯國際最近海外融資受限,中國芯片技術軟肋一覽無餘。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不佳迫使科技業重提“自立更生”,但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可能走向此前鋼鐵產業粗放型擴張、最終導致產能過剩的老路。而且,尖端技術不是豪言壯語和錢就能砸出來的。
即將在本月離任的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阿吉特‧帕伊(Ajit Pai)星期二(1月5日)表示,美國政府近4年來在阻擋中國通訊企業在美國和全球擴張取得顯著進展,希望下屆政府持續應對華為、中國電信等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
“播客”(podcast)這一小眾化的媒介給中國許多新聞從業者和評論人士“不吐不快”的平台。不過,播客已經受到審查者的注意,中國的播客主播正學習如何在掌握內容尺度的前提下保持內容上的原創和坦誠。
在近30年的本土汽車工業發展中,中國一直難以攻克內燃氣時代的汽車核心技術難題;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起讓決策者意識到,佔領新能源汽車產業和供應鏈制高點,可能可以讓中國以“變道超車”的捷徑一圓汽車強國夢。
新冠疫情在美國出現不到一年後,已有兩款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權威認證的疫苗正在美國為重點優先人群接種。美國政府近期計劃訂購數十億支疫苗,力爭明年六月達到全民覆蓋、人人免費的接種能力。相比之下,早先被中國官媒稱為可能“勝出全球疫苗競賽”,甚至開展“疫苗外交”的中國,目前疫苗接種計劃仍不明確,而且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也未得到國際標準的認可。專家擔憂,中國取得對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步伐可能落後於美歐國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