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近郊上週末發生的音樂廳恐攻事件造成至少143人死亡,美國據傳早於案發前就曾警告,但不受重視,引發中國網民熱議,不過部分網民竟將矛頭指向美國,稱其“自導自演”,另有官媒帶頭暗示華盛頓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關係。對此,分析家研判,北京官方雖希望緩和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但仍很可能在背後操弄反美的陰謀論。
兩岸關係因2月中旬的一艘中國快艇在金門水域翻覆、導致兩死而升高緊張情勢,但同時也因合作救援幾起發生在周圍水域的船難事件,又搭起了「善的橋樑 」。 觀察家指出,基於人道救援的普世價值,兩岸執行聯合搜救,互釋善意,有助於緩解緊張態勢。
中國政府第二次發布經修改統計方法後的青年失業率,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年齡層失業率為15.3%,相較前一次公佈的數據上升0.4%。對此,不少中國網民諷刺數據根本沒意義,失業的感受才是真實的;分析人士則指出,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不論官方統計方式如何更改,都無法掩蓋青年高失業率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解放軍頻傳貪腐之際,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高喊打擊軍隊「虛假作戰能力」。 對此,分析家認為,間接證實了解放軍戰力「灌水」的程度。 他們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軍改十年,標榜脫虛向實,但現在他的親信將領還在宣誓打假,說明軍中陋習難改。
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針對短視頻應用TikTok(“抖音”海外版)的法案,引起中國輿論嘩然,一些以鮮明民族主義立場著稱的中國學者更喊話政府採取反制措施。不過分析家認為,北京縱有反擊意志,但鑑於中國經濟前景不佳仍須仰賴外資投入,可以預期反擊的手段與力度都有限。
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提出立法議案,擬將中國配偶取得台灣身分證的年限由現行的6年縮短為4年,但引發「洗人口」和公平性等疑慮。多個台灣本土社團3月12日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中國配偶(陸配/中配)入籍比照其他外籍配偶通過歸化考試,展現對台灣民主自由價值的認同。不過,也有陸配團體站出來聲援修法,反對差別待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7日出席中國全國人大解放軍武警團組會議時下達指令稱,中國要發展“新質戰鬥力”,並為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對此,分析家解讀,“新質戰鬥力”指的應是高科技和智能化作戰;且鑑於其廣佈全球的利益,中國未來能否掌握海洋交通線將是大國崛起的關鍵,因此,在此戰略下,解放軍未來的策略應是運用大量無人載具來支援海上作戰。
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外交部長王毅週四(3月7日)召開記者會,回應「中國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相關議題。在最受矚目的中美關係上,王毅稱雙方在拜習舊金山會晤以來確實取得一些進展,但又指控美方的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在南中國海和台灣議題上,王毅雖未直接點名,言詞中仍表達出對美國的不滿。
中共中央現行的 “三人幫”,也就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他的兩位政治局常委李強與蔡奇,三人的權力分工逐漸浮上枱面。 觀察家表示,就本週開議的「兩會」來看,習近平一人獨大下,主掌經濟決策的國務院總理李強權力已經進一步遭削弱;至於曝光度極低的蔡奇因為負責維穩工作,份量可能高過李強。 不過,李、蔡兩人,甚至其他常委,都不可能成為習近平的接班人。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兩會」召開之前發佈一批被停止代表資格的官員名單,包括消失逾半年的前外長秦剛,引起外界關注。分析家表示,秦剛以「請辭」方式卸下人大代表職務,或許是出自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親信的開恩,但竟然沒有任何異議,這也反映出習近平全盤掌握權力。
歐盟去年提出「去風險化」策略,以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最新數據顯示,德國2023年對華直接投資的金額反創新高,與歐盟的去風險策略背道而馳。
由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所率領的跨黨派議員團週四和台灣媒體進行見面會,當被問及如何改善對台軍售延誤交付的狀況,加拉格爾建議美國應將庫存的舊型魚叉反艦導彈升級優先交付台灣,該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則指出,台灣有潛力成為生產155毫米火砲的合作夥伴。
台灣前總統陳水扁2月20日出席台灣國史館為他編撰的訪談回憶錄的新書發表會。他呼籲台灣候任總統賴清德一定要看這套書,因為賴清德未來的處境和他當年雷同,同樣屬於少數執政,要如何克服朝小野大的難題,走對的路、做對的事,他的八年執政經驗絕對有參考價值。
一艘中國快艇週三越界進入金門周圍海域,遭到台灣海巡驅趕,快艇為躲避查緝而翻覆,造成兩名船員溺水身亡。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情勢下,這次意外會否升級為政治事件引起關注。分析家另外指出,中共可能會利用此事件進一步建立在台灣海峽以及台灣所劃設禁限制水域執法的事實,擴大對台法律戰。
中國前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中國不會落入別人所設下的台海戰爭“陷阱”,中國會以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形式完成統一。分析家指出,中國外有民主長城圍堵,內有經濟不佳的隱憂,崔天凱的說法反映出當前北京在台灣問題上,一定程度上存有「避戰」的心態。也有分析指出,「談談打打、打打談談」是中共慣用的手法,不足為奇。
中國原本計劃祭出針對網絡遊戲的強力監管辦法,在引起資本市場動盪後縮手,接著急轉彎大量批准新遊戲上市。分析師指出,為挽救當前低迷不振的經濟,北京當局短期內會持續對包括網遊在內的娛樂性產業放鬆管控,但僅止於短期刺激措施,並不代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改變了對網遊的負面觀感。
台灣新立法委員2月1日就職。 上任第一天,113席立委推選出國民黨籍的韓國瑜擔任立法院長。 分析認為,未來在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局勢下,賴清德政府不但施政勢必面臨阻力,恐怕更須應付中國可能拉攏對北京友好的韓國瑜,擴大推動對台統戰。
這個冬天,哈爾濱在中國社群平台上爆紅,吸引了破紀錄的遊客量,也使這座冰雪之城一躍成為全中國最火熱的網紅城市。不過隨著前一個網紅城市淄博自喧囂歸於平靜,哈爾濱在這個冬季之後是否還能站在頂流也格外讓旅遊業界人士關注。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26-27日接連兩天在泰國曼谷展開會談,兩人關注的焦點分別是紅海局勢與台灣議題。分析人士指出,紅海局勢動蕩衝擊到北京利益,美中有合作的基礎;但北京不滿台灣的大選結果,勢必要求美方約束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分析人士說,這恐非華盛頓能接受的交易籌碼。
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訪問團1月24-26日訪問台灣。這個由兩位跨黨派眾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和馬裡奧·迪亞斯·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率領的一行五人訪團1月25日先會晤了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後與在野黨領袖會面。分析家指出,賴清德5月就職後,台灣將再度迎來朝小野大的新局,美方希望確保美台國會合作,並強化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以守護台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