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兩會」召開之前發佈一批被停止代表資格的官員名單,包括消失逾半年的前外長秦剛,引起外界關注。分析家表示,秦剛以「請辭」方式卸下人大代表職務,或許是出自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親信的開恩,但竟然沒有任何異議,這也反映出習近平全盤掌握權力。
歐盟去年提出「去風險化」策略,以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最新數據顯示,德國2023年對華直接投資的金額反創新高,與歐盟的去風險策略背道而馳。
由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所率領的跨黨派議員團週四和台灣媒體進行見面會,當被問及如何改善對台軍售延誤交付的狀況,加拉格爾建議美國應將庫存的舊型魚叉反艦導彈升級優先交付台灣,該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則指出,台灣有潛力成為生產155毫米火砲的合作夥伴。
台灣前總統陳水扁2月20日出席台灣國史館為他編撰的訪談回憶錄的新書發表會。他呼籲台灣候任總統賴清德一定要看這套書,因為賴清德未來的處境和他當年雷同,同樣屬於少數執政,要如何克服朝小野大的難題,走對的路、做對的事,他的八年執政經驗絕對有參考價值。
一艘中國快艇週三越界進入金門周圍海域,遭到台灣海巡驅趕,快艇為躲避查緝而翻覆,造成兩名船員溺水身亡。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情勢下,這次意外會否升級為政治事件引起關注。分析家另外指出,中共可能會利用此事件進一步建立在台灣海峽以及台灣所劃設禁限制水域執法的事實,擴大對台法律戰。
中國前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中國不會落入別人所設下的台海戰爭“陷阱”,中國會以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形式完成統一。分析家指出,中國外有民主長城圍堵,內有經濟不佳的隱憂,崔天凱的說法反映出當前北京在台灣問題上,一定程度上存有「避戰」的心態。也有分析指出,「談談打打、打打談談」是中共慣用的手法,不足為奇。
中國原本計劃祭出針對網絡遊戲的強力監管辦法,在引起資本市場動盪後縮手,接著急轉彎大量批准新遊戲上市。分析師指出,為挽救當前低迷不振的經濟,北京當局短期內會持續對包括網遊在內的娛樂性產業放鬆管控,但僅止於短期刺激措施,並不代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改變了對網遊的負面觀感。
台灣新立法委員2月1日就職。 上任第一天,113席立委推選出國民黨籍的韓國瑜擔任立法院長。 分析認為,未來在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局勢下,賴清德政府不但施政勢必面臨阻力,恐怕更須應付中國可能拉攏對北京友好的韓國瑜,擴大推動對台統戰。
這個冬天,哈爾濱在中國社群平台上爆紅,吸引了破紀錄的遊客量,也使這座冰雪之城一躍成為全中國最火熱的網紅城市。不過隨著前一個網紅城市淄博自喧囂歸於平靜,哈爾濱在這個冬季之後是否還能站在頂流也格外讓旅遊業界人士關注。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月26-27日接連兩天在泰國曼谷展開會談,兩人關注的焦點分別是紅海局勢與台灣議題。分析人士指出,紅海局勢動蕩衝擊到北京利益,美中有合作的基礎;但北京不滿台灣的大選結果,勢必要求美方約束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分析人士說,這恐非華盛頓能接受的交易籌碼。
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訪問團1月24-26日訪問台灣。這個由兩位跨黨派眾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和馬裡奧·迪亞斯·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率領的一行五人訪團1月25日先會晤了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後與在野黨領袖會面。分析家指出,賴清德5月就職後,台灣將再度迎來朝小野大的新局,美方希望確保美台國會合作,並強化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以守護台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之子胡海峰在地方沉寂近6年後,本週終獲任命,升任民政部副部長。分析家說,民政部是個冷衙門,胡海峰能表現的機會不多,但中共高層透過這個職位拉攏胡錦濤,也修復習近平過去對黨內團派趕盡殺絕的形象。不過,他們說,胡海峰未來仕途或還有更上一層樓的契機,但真正受習近平重用的可能性不高。
台灣總統大選剛落幕,太平洋島國瑙魯1月15日宣布外交轉向,棄台灣而轉與中國建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早就布局、頻挖台灣的外交牆腳,尤其選在台灣大選結果不如預期時,誘使他們外交轉向,意在展現對民進黨正副總統當選人的不滿。他們說,賴清德在5月正式就職前,不排除北京還會挖走更多台灣的邦交國。
台灣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贏得2024台灣總統大選,抗國立場鮮明的民進黨繼續執政。 分析家指出,中國在5月20日賴清德正式就職總統前,勢必會延續甚至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威嚇與經濟脅迫,不過北京也要顧及正在迴穩中的美中關係,對台灣施壓力道應不致於做得太過火。
台灣大選將在本週末迎來結果,漫長的競選過程中,中國介入選舉,試圖影響台灣民眾投票意向也成了各界觀察重點。儘管台灣各政黨候選人都表態反對境外勢力介入選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從四年前到現在,境外事件確實影響台灣政治版圖的變化。
台灣大選倒數第二天,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及其搭檔趙少康週四召開國際記者會。侯友宜強調,若是當選,在任內不會觸及和中國統一的問題,台灣的未來由2350萬人來決定;他也會特別重視“嚇阻”,因此要充實國防實力,讓對手不敢輕易啟動戰爭。
台灣大選備受國際關注,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選前4天向國際媒體說明,儘管中國無所不用其極地介入台灣大選,期望在不啟戰端的情況下獲得台灣,但是對大多數台灣人而言,維持現狀是最好的政策,而身為民主國家的台灣政府也會依循人民的意志行事。
作為華人世界民主化程度最高的政體,台灣在本週六登場的大選,吸引了不少華語大V觀選。 這些具備中國背景的大V提醒中共長期以來對台灣操控的認知作戰,不僅止於親中或是疑美,最終目的就是讓台灣各黨派之間鬥爭不休,無力且無心攜手對抗中共。
台灣總統大選將至,隨著兩岸情勢緊張,部分台灣影視娛樂業人士也感受到敏感的政治味,甚至陷入政治表態的兩難。在台藝人多半呼籲,讓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並拒絕表態支持特定候選人,他們尤其對部分台籍藝人屢遭中國強迫表態支持一個中國備感無奈。
自2024年元旦起,台灣的義務役兵役將從四個月恢復為一年,雖然首批受影響的男生尚未滿20歲,無法在兩週後的總統大選中以選票表達意見,但是多位已屆服役年齡的青少年告訴美國之音,他們普遍對役期延長感到無奈。他們還受到中國操弄“戰爭與和平”認知影響,對未來可能要扛槍打仗感到不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