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中國不會落入別人所設下的台海戰爭“陷阱”,中國會以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形式完成統一。分析家指出,中國外有民主長城圍堵,內有經濟不佳的隱憂,崔天凱的說法反映出當前北京在台灣問題上,一定程度上存有「避戰」的心態。也有分析指出,「談談打打、打打談談」是中共慣用的手法,不足為奇。
台灣海峽近年來成為潛在衝突熱點,台灣問題更是美國和中國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之一。崔天凱1月25日出席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舉辦的研討會時意有所指地表示「有人」在台海設下戰爭陷阱。
崔天凱說:「我們不會掉入有些人給我們設下的陷阱。他們提供軍援,為代理人戰爭提供武器,導致中國人殺中國人,我們不會掉進那種陷阱。」崔天凱強調,中國終將實現統一,但中方希望以最符合包括兩岸中華民族利益的方式來實現統一。不過他最後也補充說,如有必要,仍將透過武力將台灣置於中國控制之下。
分析家指出,中國從未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的選項,但會視大環境的變化強化或淡化「武統」的論調。觀察近期中國高層的一些發言,北京顯然意識到還不足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貿然動武反而可能後患無窮,「和統」仍是其優先選項。
俄烏戰爭啟示共軍恐陷台海戰場泥沼
在台北的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表示,崔天凱的發言顯示中國對於解決台灣問題迄今仍然以和平統一為主軸,希望找出符合多數人利益的方式,完成中國的統一。
陳文甲告訴美國之音:「至於崔天凱提到的不掉入陷阱,顯示中國認為有外部勢力試圖透過軍事手段挑起台海衝突,而中國則試圖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這種言論透露出避戰的意義。」
陳文甲說,中共的軍事作戰思維基本上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由於當前共軍內部弊端叢生,貪腐案件層出不窮,忠誠問題一再出現,整體軍事作戰能力其實是備受質疑;另外從美軍及其同盟不斷加大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來看,解放軍拒止/反介入外軍馳援台海的能力,似乎仍明顯不足。
俄烏戰爭即將滿兩年,烏克蘭的頑強反抗打破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企圖以「特別軍事行動」速戰速決的美夢。俄羅斯至今仍深陷烏克蘭戰場的泥沼,而這場戰爭對中國和台灣也各自帶來不同的啟發。
中國官媒新華社記者楊柳(音)在社群平台X分享了崔天凱在這次研討會發言的報道,並稱崔天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北京一部分人士的觀點,亦即莫斯科是被西方「引誘」捲入烏克蘭戰爭。
中國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曾在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前警告稱,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上存在「烏克蘭陷阱」的情境。美國給台灣輸送武器,協助台灣武器儲備和武器使用的訓練,似乎是為了吸取烏克蘭的教訓,認為“準備越早越好”,加大中美地緣政治的風險。
中國轉趨戰略守勢維持戰術攻勢
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俄烏戰爭所帶來的影響更不僅於台海兩岸,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菲律賓也和台灣一樣選擇站隊美國,進而形成地緣政治的民主長城圍堵中國和俄羅斯,因此,中國若選擇此刻對台動武,付出的成本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習近平治下的中國經濟路線左傾,加劇外商撤離,也造成經濟發展遇到瓶頸。蘇紫雲指出,經濟問題又會連動到政治維穩,中國一旦貿然開戰未取迅速取得成果,恐後患無窮。
蘇紫雲說:「地緣政治還有它(中國)的軍事擴張都遇到阻力,加上內部的經濟問題會連動到政治維穩,所以它現階段對外釋放出可能就是比較這種守勢的言論,再甩鍋給美國,說是美國在塑造這種代理人戰爭。從這些跡象可以比較明確地看出,北京方面可能會沉寂一陣子。」
蘇紫雲分析,北京在內憂外患的情境下,已經是有計劃性的轉向戰略守勢,但是還是維持戰術攻勢。從戰略上而言,新任國防部長由海軍出身的董軍出任,而傳統上海軍又有外交軍種的任務,不難看出中共和外界對談的意願有所提升;至於戰術攻勢指的則是持續對台灣進行灰色地帶騷擾行動。
蘇紫雲說,中共雖然不會即刻對台灣動武,但是未來會更積極藉由戰機越過台海中線、空飄氣球越過台灣本島等進行中的行動,或是更新穎卻又不至於進入戰爭狀態的作為,去進一步深化北京擁有台灣主權的宣示。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以書面方式向美國之音表示,崔天凱雖然稱北京沒有意願開戰,可是在台海,甚至是南中國海、東中國海,持續展示武力的一方卻都是北京,菲律賓和日本都深受其擾。
莊嘉穎指出,北京人前稱希望和平,但是另一手又使出灰色地帶戰術,一步一步擴張其影響力,鞏固其主權聲索。“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向來都是中共非常熟練的作法。”
時間站在哪一邊?
隨著中國數十年來的高速成長,中共高層普遍相信“時間是在中國這一邊”,而兩岸最終也必將統一。
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舊金山會談,據美方官員透露,習近平雖然否認中方計劃在2027年或2035年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傳聞,但也強調在某一時刻中方必須朝著整體解決問題邁進,未排除動用武力。
2027年是習近平推動軍改提升解放軍品質的重要里程碑,而習近平個人也可能以解決台灣問題合理化其第四任期。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先前評估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攻台。
對此台灣學者表示,不論是習近平否認有2027年攻台計劃,或是崔天凱稱不會掉入台海戰爭陷阱,兩者都反映北京不急於解決台灣問題,耐心等候最佳時機。不過他們也說,時間不一定會站在中國這邊。
陳文甲說,中國可能認為隨著時間推移,經濟和社會層面的融合將逐漸增強兩岸關係,創造更有利於和平統一的條件。但考慮到台灣內部對於認同和未來方向的多元觀點,以及美國對台灣問題的關注和立場改變,這個過程仍充滿不確定性。
蘇紫雲則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威權國家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像是過去的納粹、蘇聯都曾經叱吒一時,但最終仍舊難逃垮台的命運。民主國家雖然效率比較低,但是民主有自我修復的機制,長遠來看反而更容易存活下來。
蘇紫雲說,現在台灣的責任就是充實軍備,強化自身實力以嚇阻中國發動軍事行動的企圖,並和盟邦保持良好聯繫,那麼時間自然就會站在台灣這一邊。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