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8月11日獎牌榜,中國金牌數量與美國並駕齊驅,居於榜首,但是中國代表隊與民眾對於一些賽事的反應讓其他國家費解。專家認為,中國政府的利益已經凌駕個人價值之上,當中國選手在體育賽事上屬給政治上敵對國家的選手,就代表中國在政治上也輸了。
隨著台灣選手在本屆奧運拿到第一面金牌,台灣無法以正式國名參加國際運動賽事的話題再度引起討論。專家指出,中國的經濟崛起使台灣的國際參與更加困難,但中國的態度已引起國際反感,台灣在國際體壇已獲得許多民主國家的實際支持。
美日舉行國防外交2+2會談,美國宣布改組駐日美軍司令部以因應持續變化的安全環境。專家認為,這項合作升級將對中國侵台的計畫產生巨大的威懾力。
日中在老撾舉行相隔近兩年的外長會談,王毅對於日方提出的加快磋商核處理水問題表示同意。專家認為,中國想趁美國大選前拉攏日本建立“反特朗普防線”。
三中全會後,中共的對台政策調整,以及未來的兩岸關係走向受到各界關注。專家認為,中共加強對台主權的宣示和聲索將加大國際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分歧。面對中國閉鎖性的現代化措施,台灣則擁有開放性的產業條件。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活動演說時遭遇行刺企圖受傷,讓不少日本人聯想到前首相安倍晉三在競選活動中遇槍擊身亡的事件。專家認為,這兩起事件的受害者都是對華採取強硬態度的國家領導人,雙方在遇刺前遭受反對者攻擊的模式也如出一轍。
中國和菲律賓在南中國海情勢緊張。菲媒6月30日報導,菲律賓參謀總長表示,一旦戰爭爆發,不論是菲律賓或其他大國都是輸家。專家認為,儘管該區域局勢緊張,引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並不高。
日本漫畫在劇情中表明“台灣是國家”,中國盜版漫畫翻譯組因此拒絕翻譯,再次引起網絡論戰。日中關係專家認為,基於對創作自由的認知差異,日本人無法理解中國網友所謂的“辱華”抗議。
中國總理李強6月15日抵達澳大利亞開始進行訪問,這是七年來中國總理首次訪問澳大利亞。專家認為,澳中關係趨向穩定,但澳大利亞仍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為重要原則。
澳大利亞民調結果顯示,在澳中關係回暖之際,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安全威脅非常擔憂。專家表示,澳大利亞領導人若不懼怕中國,北京就不敢貿進。
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舉行首度會談時指出,鑑於日前解放軍圍台演習,木原再次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重要。專家認為,美日同盟近期強化共同防衛以防止中國誤判是走向戰略清晰,維護台海安全是日本不會讓步的重點。
中日韓三國的首腦5月27日舉行峰會。專家認為,距離上次三方峰會四年之後,韓日將利用固定對話平台維持在美中之間的平衡。
德國國防部透漏,德國陸軍可能在明年首度訪日,與日本陸上自衛隊進行聯合訓練。專家指出,德國的印太戰略指南為德日軍事合作奠定基礎,最終將進行到簽署“相互准入協議”(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的談判。
歷年來最大規模的美菲「肩並肩」軍演第二次在台灣附近演練。 專家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與台海開戰的危險指數不同,美菲等國正以綜合性威懾反制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的國防部長5月2在會談中表達共同維護南中國海安全的重要性。專家認為,南中國海安全上最大的隱憂是中國將部署配備核彈的核潛艇,因此美日澳菲必須將聯合巡邏與演習常態化,吸引更多區域民主國家加入抗中的行動。
中國異議人士之間又吹起了「跳機」尋求政治庇護的風潮。專家認為,中國人在習近平暴政之下面臨「六四」之後第二波出走潮,媒體曝光是不被遣返而加速獲得難民身分的關鍵。
美國、日本和菲律賓領袖召開史無前例的三方高峰會。專家認為,日本的積極參與會使印太地區原先在美中競逐保持中立的國家逐漸往親美日的方向移動; 美日菲三方防衛合作將對中國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的活動產生強大的威懾效果。
中國3月29日起終止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專家認為,勘培拉應該發揮經濟槓桿的功能與中國談判,因為貿易而在民主的原則上妥協並沒有必要。
日本內閣3月26日決定批准日本與英國和意大利共同開發的次世代戰機出售給其他國家。這是日本第一次允許出口與其他國家共同生產的致命武器。專家認為,日本必須鬆開防衛裝備出口限制,以因應中俄朝造成的地緣威脅。藉由對北約國家輸出武器,日本可加深歐洲參與中俄的牽制。
《金融時報》3月25日報道,為因應北京帶來的挑戰,美日同盟將展開六十四年以來最大的升級。 專家認為,美日同盟升級合作來提高威懾力,可防止中國誤判情勢而犯台,也為同盟關係帶來更高程度的制度化與不可逆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