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業萎靡不振、經濟成長乏力的背景之下,中國當局發布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超出官方目標的好消息。早些時候中國國家安全部說,傳播中國經濟壞消息的人將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並將受到嚴懲。世界媒體對中國官方發布的好消息持懷疑態度,國際油價也因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而下跌。
嚴禁壞消息之際的好消息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三(1月17日)發布中國經濟的好消息,稱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大二大經濟體中國去年成就了5.2%的增長率,超過了官方先前提出的大約5%的目標。一天之前,在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中國總理李強已經提前釋放出這個好消息。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三也發布了另一則好消息,這就是,在停止發布青年失業率將近半年之後,中國青年人失業率統計數字經過統計方式改進之後,由原先的超過21%降低為不到15%。
早些時候,隨著中國一個接一個的房地產公司陷入資不抵債和破產、成千上萬的購房者陷入爛尾樓困境、通貨收縮的威脅徘徊不去、實際的青年失業率據信大大超出官方公佈的數字、對中國的就業市場至關重要的外資大舉撤出中國等消息的傳出,中國國家安全部警告那些傳播中國經濟壞消息的人,稱他們將被視為威脅國家安全,並將受到嚴懲。
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總理李強和中國國家統計局宣告的有關中國經濟的好消息,與世界媒體的相關報導形成鮮明的對比。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李強的好消息宣告的標題是,《中國總理做出出人意料的經濟成長數字透露》。報道說,「中國總理李強向世界工商業界精英明顯暗示受到高度期待的成長數字,試圖要求他們相信投資中國是一種機會,而不是一種風險。」在李強發布
好消息的同一天,美國報道財經新聞的通訊社彭博社發表報道:「新年伊始,中國仍在與通貨緊縮壓力和房地產危機帶來的重大挑戰搏鬥。迄今為止,投資者對中國當局維持經濟成長勢頭的政策並不滿意。」
青年失業率與人口問題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三除了發表去年的經濟成長和失業率數字之外,也發表了中國的人口增減數字,稱中國總人口去年減少了二百萬。
英國《金融時報》就此發表報道:「2023年,中國的人口下降速度加快,經濟成長為數十年來最低之一,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面臨房地產放緩、通貨緊縮和人口壓力帶來的持續挑戰。」
中國先前實行嚴格的所謂計劃生育政策,以「打下來,流下來,就是不能生下來」的力度推行這一政策30年,取得了顯著成效,使中國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大部分人還沒富裕起來就進入人口超速老化的國家。
在中國人口老化加速、勞動力持續減少的同時,由於中國經濟成長乏力,中國年輕人失業率激增。中國當局就此採取的因應措施就是在去年8月,在官方發布的青年人失業率超過21%之際停止公佈青年人失業率,理由是要改善統計青年人失業率的方法。
本星期三,中國國家統計局在相隔將近半年後再次發布青年失業率統計數字。美聯社報導說:
「中國在暫停五個月後於星期三恢復發布青年失業率官方數據。根據將學生排除在失業率之外的新計算方法,12月份16歲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為14.9%. 這一數字比去年6月採用先前的方法計算的青年失業率創紀錄的21.3%有所改善。
“中國有關官員表示,新的計算方法將在校生排除在外,將更準確地反映'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的就業情況。「
早先在中國官方發布青年人失業率超過20%之際,中國有經濟學者指出,根據實際的調查和合理的評估,中國青年人的實際失業率實際上超過40%。中國當局的好消息
,國際媒體的懷疑
在中國當局發布有關中國經濟成長的好消息試圖提振中國國內外對中國經濟恢復強勁增長前景的信心之際,國際媒體的報道大都跟中國當局試圖宣揚的信息相左。日本公共
電台電視台日本廣播協會NKH報告:「去年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5.2%。儘管中國政府實現了5%左右的目標,但這是前些年'疫情清零政策'導致的低增長的反彈,中國經濟復甦乏力的狀況仍在持續中。「
日本《東京新聞》網路版的概括性的標題是,《中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5.2%,當局聲言「經濟狀況好轉」力圖打消悲觀看法中國人口連續第二年持續減少》。 《東京新聞》這篇報導內的一個小標題是,「變更計算方法青年失業率降至14.9%」。法國
主要報紙《世界報》報道的大標題是:《中國經濟2023年依然疲乏不振》 。副標題是,「儘管官方公佈的成長率為5.2%,但中國經濟成長去年令人失望,部分原因是房地產業危機持續,家庭對未來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出口下降」。法國報道財經新聞的
報紙《迴聲報》報道的大標題是:《中國經濟成長率處於30年來最低水準》。副標題是:「在房地產業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創紀錄的失業率的背景之下,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不斷放緩的中國經濟成長率」。
因中國經濟成長前景不佳國際油價下跌
在中國政府發布最新的官方統計數字、努力唱好中國經濟成長前景之際,路透社報道說,因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經濟成長略低於預期,引發對未來需求的擔憂,星期三國際油價下跌。眼下
的國際油價下跌是在重要的國際原油運輸通道紅海航道受到軍事威脅、本應導致油價上漲的情況下發生的。路透社的報告說:
「儘管人們越來越擔心油輪不得不暫停或改變航線、增加運輸成本並減緩交付速度,但即使是紅海持續的海空衝突也不足以支撐石油價格。
“中國第四季經濟年增5.2%,未達到分析師預期,也令有關中國的需求會推動2024 年全球石油增長的預測受到質疑。”
華盛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