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 美國應加快對台軍售

  • 鍾辰芳

哈德遜研究所研​​討防衛台灣(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專家稱 美國應加快對台軍售


中國不理會南中國海仲裁持續在爭端海域建設部署,區域國家紛紛感到不安提高警覺。專家認為,解放軍在區域的軍事部署長遠目標是要奪取台灣以突破第一島鏈,擴大投射軍力的能力。

專家討論美國應如何防衛台灣,左起(講台上)加里亞、克洛普西、費舍爾、易思安(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

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舍爾(Richard Fisher)星期二在哈德遜研究所一場關於美國如何防衛台灣的座談會上表示,台灣的民主持續深化被中共視為對其統治的真實威脅,因此過去20年來它加快 軍事建設都為了加大武力攻台的能力,以便進一步取得對周邊海域的控制。

費舍爾說:“解放軍最近正在進行重整。這個重整一旦完成就可以讓解放軍對台灣發動快速的突襲和協同攻擊。中國也在試圖中立韓國、孤立日本,這不僅是中國對台灣軍事包圍的一部分,同時也為了分化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取得對東中國海及南中國海的控制。”

費舍爾說,中國現在有至少1200枚以上的短程導彈對準台灣,估計解放軍到2020年將有1500架第4代戰機,而台灣可能不會比現在的400架多多少,因此在台海軍力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美國必須盡快宣布一批新的對台軍售,包括小布什政府已經宣布,但至今仍未實現的潛艇項目。

費舍爾說:“ 我們應該考慮一批新的對台軍售,小布什總統的軍售是一個值得參考的例子,雖然它令人鼓舞但至今仍未實現。我們必須提出一批軍售,所包含的系統和技術都要符合台灣的立即需求並能擴大它的嚇阻能力。此外,我們也要盡快完成這個軍售的整個程序。 ”

2049項目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說,奧巴馬政府去年底宣布18億美元對台軍售與前一次軍售相隔4年3個月,這種將多種武器系統綁在一起宣布、金額龐大的清倉式軍售,固然可 以提供台灣較多的軍備和技術,但它的缺點是過於醒目極易引起中國抗議,此外,為選擇適當的宣佈時機,華盛頓在政治上的考量也讓北京有諸多空間操作;另一方 面,台灣的採購預算和開支管理,會由於許多不確定性而難以控制。

易思安認為,美國應該考慮回歸2000年以前的做法,以例行方式通知國會對台軍售,避開北京不必要的干擾和限制。他說,蔡英文政府向美國提出的軍備要求包括海上船艦、潛艇、空防武器及網絡安全,美國有許多武器和設備選項可以考慮,不過由於軍售在戰略、操作及戰術3個層面對台北和北京發出不同政治信號,美國必須考量其內容和做法會被如何解讀。

專家以谷歌截圖說明台灣戰略地位(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

易思安說:“無論我們賣給台灣或不賣給台灣什麼,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經常想到,當我們凍結軍售或採取捆綁式軍售,它對台北和北京發出什麼樣的信號。”

但易思安也說,只靠軍售無法維持台海軍力平衡,美國還應該從政治、外交、經濟貿易、教育體制等所有領域加強台灣的安全防衛。

全球戰略及轉型公司總裁保羅·加里亞(Paul Giarra)以穀歌地圖示意台灣戰略地位以及為何中國的海洋作為是以拿下台灣為設想。

加里亞說:“從廣泛的軍事術語來說,中國正在做的是要海軍走出去,這就現在正在發生的情況,也是為什麼亞太地區會有這些糾結不清的事情。你可以看到台灣恰恰不偏不倚地在這一切的中心點,只要擁有台灣就可以掌握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門戶,那是在作戰中打下的楔子。”

加里亞及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克洛普西(Seth Cropsey)都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嚴重失敗才會導致今日中國已認定美國正逐漸失去防衛台灣的能力,但是台灣在政治、軍事及意識形態等各方面都在美中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美國有必要協助台灣提升防衛能力,應對中國的武力威脅。

克洛普西認為,自裡根總統以來,美國數十年來的中國政策都以將中國視為利益相關者為主軸,試圖以交往及加強與中國商務貿易 來影響或改變中國的行為,讓它成為遵守規範秩序的國際社會的一員,不過事實證明,這個政策已“嚴重失敗”,美國凡事遇到中國即因“中國特色”而自動轉彎, 如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表現也充分反映出它自覺國力強大,更可以不受國際規範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