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芯片法”抗擊“中國製造2025” 專家:好的開始但需全面落實

  • 林楓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出席一個推動“芯片法”的活動。 (資料照片,2022年3月9日)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出席一個推動“芯片法”的活動。 (資料照片,2022年3月9日)

拜登政府本週二(9月20日)宣布成立專門負責落實《芯片與科學法》(簡稱“芯片法”)的辦公機構,包括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芯片法”實施協調員以及美國商務部“芯片法”項目辦公室、“芯片法”研發辦公室和其他幾個職位。此舉標誌“芯片法”的實施正步入快行道。但有專家擔憂,這項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史上最全面產業政策立法只是一個良好的開頭,其全面落實仍需克服諸多挑戰。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用“芯片法”抗擊“中國製造2025” 專家:好的開始但需全面落實

8月9日由拜登總統簽署生效的《芯片與科學法》旨在加強美國的製造和技術能力,並為與中國展開長期競爭做準備。

“芯片法”將提供527億美元,通過補貼和稅收減免支持芯片在美國國內製造,其中390億美元用於激勵計劃,110億美元用於研發以及勞動力發展計劃。該法同時提供2000億美元,用於支持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研發。

美國國會兩黨都將《芯片與科學法》的通過稱讚為“一個重大勝利”。以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 為首的許多參議院共和黨人也摒棄該黨歷來堅決反對政府乾預經濟的立場轉而支持該法案,凸顯美國政界希望增強美國科技和工業能力來對抗北京已成為兩黨共識。

阿什頓:芯片法只是開了好頭

但一些專家警告說,現在還不是沾沾自喜的時候,“芯片法”的實施只是美國在關鍵領域向“再工業化”邁出的第一步。他們表示,雖然2800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將極大地促進美國國內的研究和半導體製造能力,但僅憑這一項很可能不足以在與日益強大的中國幾十年競爭中維持美國的技術領先優勢。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企業事務項目主任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 最近在華盛頓國際貿易協會(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主辦的一場線上活動中表示,雖然“芯片法”是一個具有非常積極意義的政策,關注於美國國內的產業復興和構建起一個戰略產業,但要想在美國真正打造起至關重要的半導體製造業,並且為美國的芯片需求提供起足夠的供應,仍將需要多年的努力和大量的額外資金投入。

她說:“專家估計,我們可能將不得不花費至少1500億美元。而我們花了兩年時間才湊齊520億美元,這520億美元其實是為發展這個產業所支付的首付。而且我認為重要的是,要知道台灣的台積電僅在2021年就投入了約300億美元,幾十年來每年的花費都在數十億美元的規模上。”

阿什頓以美國半導體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在紐約州斥資150億美元的芯片工廠項目為例。她說,該廠現在每月生產大約3萬個40納米級的晶圓。相比之下,僅台積電的一個工廠就有能力每月生產20萬個晶圓。

芯片製造代工龍頭台積電和台灣的旗幟在新竹總部外飄揚。 (資料照片)

芯片製造代工龍頭台積電和台灣的旗幟在新竹總部外飄揚。 (資料照片)

哈夫鮑爾:芯片法補貼力度有限

支持自由貿易的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加里·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警告說,雖然“芯片法”有助於推動美國本土的芯片產業,但與中國的力度相比仍顯得相形見絀。

他說:“就中國的目前的情況而言,中國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將建造30個新的芯片工廠,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美國在‘芯片法案’出台後,預計將新建約14家工廠。因此芯片法案不會嚴重減緩中國對芯片生產的投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美國的生產投資,但不會對中國的計劃產生很大的影響。”

哈夫鮑爾也認為,即使“芯片法”得到全面落實,美國對芯片產業的補貼力度也遠遠不及台灣和韓國,更不及中國。

“與韓國、台灣,特別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補貼率相比,美國的補貼算是溫和的,”他說,“(芯片法)將使美國的補貼率在一定程度上略高於總運營成本的10%,即運營一家半導體公司的總成本,最高也就是15%。然而,在台灣和韓國,補貼率一直在20%到30%的水平上。而在中國,補貼率一直在30%至40%的水平上。”

中國在2018年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該計劃由中國政府主導,向人工智能和生物製藥等關鍵新興技術投資數十億美元,同時推動中國國內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目標是中國70%的關鍵技術部件都實現國內採購。外界普遍認為,“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繞過美國及其盟國長期以來擁有的技術優勢從而實現獲得全球科技領導地位的一項宏偉計劃。

數據顯示,中國自2018年以來向高科技製造業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包括在2020年宣布投資1.4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中國政府也在增加每年對科研經費的投入,現在中國的年度科研經費總額已僅次於美國。

資料照片:穿著防護設備的員工在位於北京的中國瑞薩電子半導體生產工廠工作。 (2020年5月14日)

阿特金斯:芯片法的國家安全色彩濃於產業政策

有分析指出,“芯片法”可以算得上是自上世紀50年代興建洲際公路系統以來,美國最全面的一項產業政策立法,其資助的項目與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有一定相似度。但批評人士認為,“芯片法”的通過與其在美國國家安全中扮演的角色有重要聯繫,這使其戰略性被打了折扣。

華盛頓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甚至不認為“芯片法”算得上是一項產業政策立法。

“芯片法其實是由國防因素驅動的,”他在華盛頓國際貿易協會主辦的另一場活動上說,“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我們在半導體能力和依賴性方面會有嚴重的麻煩。因此,這其實是一個國防法案。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共和黨人支持它,因為很明顯,它對我們國家安全非常關鍵。”

阿特金斯表示,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美國的產業政策力度仍顯得不足,美國在關鍵的先進產業中的產出較弱,而且佔比還在不斷下降。他建議美國國會和行政當局應發起一項倡議,承諾在十年內將這些產業在美國經濟中的集中度相對於全球平均水平至少提高20個百分點。

“如果你看一下航空航天、半導體、計算機、生物技術和機床等行業,美國現在的產能佔其經濟的比例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如果你把軟件,比如亞馬遜和谷歌之類的拿掉,該指數為0.8。你看一下台灣,他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韓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日本高於全球平均50%,德國高出70%。因此,我確實認為,我們的產業正在經歷深刻的去工業化,我們需要為其奮鬥。”

貝克利:芯片法為美國贏得時間

儘管如此,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危險地帶:即將來臨的中國衝突》一書的作者之一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認為,拜登政府在限制中國獲得最先進芯片生產技術和芯片方面的戰略是成功的,這為美國保持在尖端技術領域保持技術優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半導體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與台灣、荷蘭、南韓、日本合作,能夠建立一種小型版本的、在冷戰時期興起的COCOM(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架構,以限制中國獲得最先進的製造技術和芯片本身,這為有針對性的出口和投資管制奠定了良好基礎。七國集團現在有一系列的倡議,試圖建立這些小型的橫向聯盟,不僅僅是為了試圖減緩中國的發展速度,而且也是為了進行合作研發。”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