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中關係因為南中國海等問題日趨緊張,而美俄關係也因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及介入烏克蘭東部而迅速惡化。中俄全面加強戰略夥伴關係。美國一些戰略家對美中俄之間出現的這種不穩定的三角關係開始感到不安,甚至擔心美中俄正在走向新的冷戰。
儘管分析人士並不認為一定會出現中俄結盟來對抗美國的新冷戰,但是他們認為,現在是思考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了。
隨著最近幾年中俄政治關係的日益密切,兩國之間的貿易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尤其是在美國與歐盟因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而對其實施了廣泛的經濟制裁之後,中國成為俄羅斯豐富的自然資源的主要市場。2011年,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2014年,中俄貿易額接近1千億美元。
在北京看來,中俄雙邊關係以及區域地緣環境的新態勢使俄羅斯的思想更加開放,並對中國提出的橫跨中亞的一帶一路經濟倡議採取接受的態度。
儘管如此,曾經常駐莫斯科的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指出,中美之間的經貿聯繫要遠超過中俄之間的經貿關係。
他說:“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對中國來說在根本上要比它與俄羅斯的關係更為重要。”
中國在2015年取代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接近6千億美元,是中俄貿易的六倍。
經濟問題是中俄關係的軟肋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的高級研究員孫韻甚至認為,經濟方面的問題其實是中俄關係中的一大軟肋。
她說:“中俄關係中的一個主要弱點是它們的經濟關係,這個關係是脆弱的,而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它滯後於兩國之間的政治親密。”
這位學者說,中國作為能源進口國以及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國之間有著內在的利益衝突,因為中國希望能源資源保持低價格而且有意在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資產中擁有股份,這顯然與莫斯科作為一個能源出口國的利益存在根本上的不同。
中俄歷史問題
孫韻認為,兩國之間的問題還不局限於經濟問題。
她說:“中國國內對俄羅斯存有關切以及俄羅斯對中國的關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這是中俄地理位置接近帶來的危險以及兩國歷史中的問題。”
孫韻說,中國人知道,儘管他們不喜歡美國,但是,是俄羅斯侵占了中國失去的領土中的大部分,而俄羅斯人則對中國通過移民重新拿回那部分領土的企圖一直保持高度警惕而且提出了警告。
如何定位當前的中俄關係?
布魯金斯學會美歐中心主任希爾(Fiona Hill)女士表示,中俄兩國既有類似的戰略考慮,也有競爭的一面。
她說:“這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係,有很多戰略的因素在裡面,而且有很多相同的視角,但是其中也有競爭的因素,而且這裡面還有我們不得不考慮的其他參與方。”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中國與俄羅斯都反對美國與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但是在南亞與東南亞,中國對俄羅斯與印度和越南之間的戰略與軍事聯繫就持有疑慮與對抗的心理。
擔任過負責情報與研究的助理國務卿的芮效儉對中俄關係的現狀做出了這樣的總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基於十分重要的戰略利 益的密切關係。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些積極的發展使得中國在雙邊關係中佔上風的結果;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中國在作為一個患難之交的朋友對待俄羅斯, 但是他們仍然認為中國的崛起對俄羅斯構成戰略挑戰,並對此特別感到關切。”
中俄推動重塑世界秩序?
廈門大學的俄羅斯籍教師蘇夢夏(Larisa Smirnova)在《金融時報》上撰文分析中俄合作的真正意義時說,“對全世界而言,中俄關係的深入發展意味著“冷戰”後國際關係的平衡局面也許已經終 結。在重塑世界秩序的討論中,一條新的'盧比孔河'已被跨過。”在她看來,兩國目前正在從一種更寬泛的意義上,推動對世界秩序進行重塑。
傅瑩:中國無意與俄羅斯結成反西方聯盟
中國前副外長、目前擔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傅瑩去年年底在美國《外交》雜誌上撰寫的有關中俄結伴不結盟的文章似乎印證了這種看法。她說,中俄關係是穩定的戰略夥伴關係,並非所謂的“權宜婚姻”。但是她說,中國無意與俄羅斯正式結盟,也不會結成任何形式的反美、反西方聯盟。相反,北京希望穩定中俄關係,為這兩大鄰國實現國家發展目標提供安全的環境,通過互利互惠的合作彼此提供支持,從而為大國處理分歧和開展合作提供範例。在她看來,這有利於鞏固國際體系。
美中俄走向新冷戰?
中俄結伴重塑世界秩序的努力是否會導致新的冷戰出現?
史汀生中心的孫韻認為,中俄之間可能有最類似的威權主義意識形態,包括堅持自己的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道路、拒絕西方的顏色革命與軍事干預主義等等,但是在她看來,目前的緊張還不至於引發新的冷戰。
她說:“的確存在冷戰思維,但是我不認為這就是冷戰。我不認為它受到意識形態的驅使。儘管有關的爭論與分歧非常的激烈,但對抗沒有達到冷戰期間的那種程度。”
經歷過冷戰並參與過導至美中最後建交的秘密談判的芮效儉大使認為,現在美中兩國之間存在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兩國之間的衝突與冷戰期間的美蘇關係不可同日而語。
他說:“儘管我們在南中國海以及其他方面有嚴重的問題,但是我們與中國的關係的基調與我們在冷戰期間與蘇聯的關係如此不同,當人們談論美中關係中存在新的冷戰時,我會發抖。”
這位擁有45年外交生涯的前高級外交官呼籲運用嫻熟的外交手段來處理好目前美中俄關係中的問題,並且思考美國如何能夠重新佔據戰略高地。
他說:“高超的外交可以引導我們避免與俄羅斯或是中國形成冷戰關係。如果我們使自己重新回到這個三角關係中我們佔據了幾十年的那個有利位置,我們將受益匪淺。”
布魯金斯學會的希爾也認為,美中俄之間走向新冷戰的局面是可以避免的。在她看來,美蘇冷戰在很大程度上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這種被清晰界定的意識形態之間的爭鬥,但是現在的意識形態色彩在很多方面要模糊得多。
她說:“沒有太多的意識形態在起作用,而是在如何治理你的國家以及在外交政策上存在不同的視角。”
這些分析人士還暗示,目前的緊張可能不會爆發成冷戰風格的衝突,僅僅是因為這個三角關係中的所有方並不處於平等的地位。但是他們告誡美國的政界人士不要把中國與俄羅斯推向美國的反面。
美國總統選舉是個機會
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過負責俄羅斯和歐亞地區情報官的希爾認為,如果我們擔心美中俄會走向新的冷戰,那麼現在是思考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了。在她看來,美國目前的總統選舉為美國重新思考它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提供了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們有一個新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