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全球100多個國家簽署協議,承諾在2030年前停止並扭轉森林流失和土地退化危機。環保政策專家說,儘管聯合國氣候峰會達成重大突破成果的希望破滅,但是世界領導人還是達成了以“基於自然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美中氣候合作應該以“上游”,而非僅是“下游”來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
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星期二(11月2日)進入第二天。包括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在峰會上作出承諾,將在2030年前停止和扭轉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的趨勢。
對COP26 峰會成果的期待
有分析認為,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達成的終止森林砍伐協議,顯然是這次會議的一個重大成果。但也有分析說,由於北京和莫斯科領導人都沒有出席本次大會,而且新德里的承諾也被認為沒有達到預期,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達成大幅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新協議的希望已經破滅。
環保學者和公共政策專家告訴美國之音,儘管世界各國對各自的減排義務和能源的使用等問題各執一詞,但是世界大國領導人還是就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達成了一致。
包括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100多位世界領導人星期一(11月1日)達成協議,承諾將於2030年結束森林砍伐活動,簽署國協議將在11月2日生效。
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外交學院教授、環保學者夏竹麗(Judith Shapiro)稱這一協議是第26屆締約方會議上“最有趣的成果”,表明國際社會正在走向強調“基於自然的解決辦法”等新概念,並將環保工作的重點轉向森林保護和生物的多樣性努力。
夏竹麗認為,雖然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量似乎遇到了多個障礙,但通過保護“碳匯”,實現碳減排的目標仍然具有潛力,而保護區、重新造林和海洋保護等議題,也將是這次大會的重要組成議題。
所謂“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
夏竹麗還是《中國走向綠色:陷入困境星球的強制環保主義》(China Goes Green: Coercive Environmentalism for a Troubled Planet)一書的共同作者。
在她看來,即使沒有氣候危機的問題,保護土地和海洋地區免受人類剝削和退化的必要性也非常的迫切;因為生物多樣性正在自由落體式的下降,而生物滅絕率正在飛漲。她認為,增加受保護土地的數量,是能夠使得生物多樣性和氣候雙贏的做法。
全球100多位國家領導人簽署的停止森林砍伐協議承諾,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到2030年時,停止和扭轉森林損失和土地退化的危機。這些措施包括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商品生產和消費的貿易政策,以及承諾實施或鼓勵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政策。
世界領導人們還承諾,將大幅度增加公共和私營部門對可持續農業、森林養護和恢復等領域的投資,並支持在世界部分地區受到森林砍伐直接影響的土著社區。
夏竹麗對美國之音說:“當然,重要的是必須監測這些保護的實現狀況,看看它們是否只是理論上才存在的'紙上公園',是否將依賴這些土地的當地社區和土著居民考慮在內,並允許與他們繼續共存? ”
北京NGO組織“公共衛生治理”( Health Governance Initiative)執行主任、公共政策及法律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儘管本次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不會出現任何重大突破性發展,但本次大會依然不失其重大意義,尤其是一些氣候變化議題的主要倡導國的言和行,將在聯合國大會平台上接受公眾的檢驗和評判。
“會議是否能夠產出真正有價值的成果,取決於參與者、尤其是發達國家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到底是出於'公正保障和維護全球福祉',還是'巧言令色而致以鄰為壑'的目的,”賈平說。
美中“兩大國”應承擔的氣候責任
在本次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開幕前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中國製定出應對環境危機的更加“具有雄心”的目標。古特雷斯讚揚中國宣布將停止向國外燃煤電廠提供資金,並直接支持綠色和低碳能源;感謝中國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採取的行動,但呼籲中國作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應該採取更多的行動。
不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親自出席本屆格拉斯哥氣候峰會,而只是在大會開幕的當天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了書面致辭。
習近平向峰會提出了三點建議:“維護多邊共識”。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多邊主義是良方,各方應該在已有共識基礎上,增強互信,加強合作;“聚焦務實行動”。行動,願景才能變為現實。各方應該重信守諾,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願景;“加速綠色轉型”。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進能源資源、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上,宣布了美國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一攬子承諾。拜登說,美國將會實現4月份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上製定的宏偉目標,在2030年前將美國的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上減少50%到52%。拜登說,華盛頓將讓世界知道,美國不僅僅是重返了氣候變化的談判桌,而且還希望能以榜樣力量來領導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
美國的新目標包括一套建立在全球協議基礎上的氣候承諾:價值30億美元的總統“適應和韌性緊急計劃”(Emergency Plan for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以處理氣候宣傳、融資和適應的努力,以及眾多旨在加強美國基礎設施並在2030年把溫室氣體污染降低十億噸的國內立法。
北京公共政策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兩國對推動氣候控制目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如何起作用、起什麼作用,則受到氣候變化議題是否會被過度政治化的影響。他說:“氣候變化的一個核心因素,是各國的能源結構以及能源的獨立性,以及能源需求是否能與國內產業發展脫鉤。如果離開這一語境談氣候變化,無異於掩耳盜鈴。”
賈平認為,美中兩國應當採取積極舉措,推出更為有效的全球能源可及性問題解決方案。兩國應共同合作,避免輸出通脹推高全球能源價格,避免對能源生產的不當乾預導致供給下降,維持油氣的穩定供應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度過煤炭依賴期,保障全球能源運輸安全。
“以上游(提高清潔與過渡能源的供給),而非僅僅是下游(減少高污染、高耗能能源使用)來作為問題解決的出發點。加深加強彼此間能源貿易,合作研發、推廣再生能源技術,大力推動太陽能和風能在全球的應用,進一步提升核能安全技術的推廣。美中兩國在這方面的共識,對於全球氣候變化控制至關重要,”賈平說。
不過,美利堅大學教授夏竹麗則認為,北京和華盛頓各自都不幸地經歷了一些挫折,令人懷疑它們能否在格拉斯哥大會上發揮領導作用,從而使世界能夠實現有意義的碳排放減少。在中國,連續的停電導致了政府不得不增加煤炭的產量;而提供電力等基本公共產品與減少燃煤電廠的產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衝突。雖然這可能是能源供應結構性問題的暫時挫折,而且電力供應商已經獲得了必要的權限,可以提高中國某些地區的消費價格(保證照明用電),但是這些仍然是令人不安的問題。
“此外,中國在提倡公眾參與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差;沒有使民眾將能源使用與海平面上升、洪水和乾旱、極端天氣和冰川融化/含水層融化等氣候變化問題聯繫起來。因此,相對於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必須允許提高化石燃料的價格,為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提供激勵措施,”她說。
格拉斯哥峰會如何應對各國訴求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的報導說,文件洩露表明,沙特阿拉伯、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要求聯合國降低迅速擺脫化石燃料的需求。文件還顯示,一些富裕國家質疑向較貧窮國家支付更多費用,以轉向更環保技術的做法。此外,美國情報報告說,氣候變化將導致全球緊張局勢加劇。
北京公共政策學者賈平對美國之音表示,沙特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主要成員,澳大利亞是全球煤炭和天然氣主要輸出國,日本則是全球能源外部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它們要求聯合國修改氣候報告的相關內容,顯示出過於激進的氣候變化減排目標,缺乏在現實中的可操作性。
賈平認為,第26屆締約方大會應當採取務實的、嚴肅、認真的態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的全球共同體能源-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而不是將會議搞成一個說多於做,只描述危險並急於攤派,卻又不提出公正、管用的解決方案的空談會、批鬥會;“更不應反其道行之,一方面鼓吹能源的上游控制,另一方面要求發展中國家以民生為代價減少能源使用”。
賈平解釋說,在世界主要大國中,俄羅斯與美國基本實現了能源獨立,而歐洲大部分國家和中、印等發展中大國,則面臨能源安全的挑戰。由於儲能等技術的限制,目前油氣依然是最有效的能源來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時間,如美國本世紀中頁太陽能將升到其產電總量的47%,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在美國能源結構中佔比僅11%,和煤炭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