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威懾能嚇阻中國武力犯台嗎?

美國前總統、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市舉行的2024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一天發表演說。 (2024年7月18日)

美國共和黨黨代會週四晚間閉幕,特朗普和他的副手萬斯被認為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更大威脅,支持加強對華關稅,預計他們將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做法。在大會期間,在美國媒體《彭博商業周刊》一篇採訪特朗普的報道中,特朗普表示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國防費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對美國之音說,特朗普在對付中國上重在威懾,讓中共打消武力犯台的念頭。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對保衛台灣根本的底線都不會改變。

《彭博商業周刊》有關特朗普表示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國防費用的報道一出,台灣的輿論出現各種聲音。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對美國之音說,有人發出“疑美論”,認為美國沒有真心對台灣,想賺台灣的錢;也有在台灣為數不少的特朗普支持者叫好,認為付錢來談生意,天經地義;還有一派人立場較為保守,認為在大選勝負底定前不適合下定論,一切仍有變數。

陳方隅表示自己屬於第三類人,他認為特朗普畢竟還只是候選人,不需要特別附和或反對他的說法,而這種說法對台灣也不見得是好事。 「把台灣的安全,把印太區域的安全視為一種,好像可以拿來談判交易,甚至用付錢來形容的這種籌碼,我覺得是不妥的。以美國的民主政治領導者的角色來看,這其實不是好事。

要求付費只是特朗普的一貫作風?

曾任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顧問、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對美國之音說,特朗普有關台灣應該付費的言論,與他對其他盟國所說的話一致,包括對日本、韓國、北約都說過一樣的話。 「他講這個話,原則上也沒有錯,因為台灣的國防確實是共同國防,所以台灣花錢去買國防,不見得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美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在國防上,主要是透過台灣向美國購買大量的非常必要的武器,這實際上是互利的。

余茂春分析說,駐軍非常費錢,而美國在台灣沒有駐軍,因此特朗普對台灣說的這番話,不見得能反映現實的情況。他指出,美國在日本約有六萬多人駐軍,在韓國也有將近兩萬三千多人駐軍,這些國家要付出的共同負擔在財務支出上更為重要。

余茂春強調,特朗普對台灣的防務是「毫無疑問的」。 「他對台灣的國防,重中之重是放在威懾上,要防止中共,讓中共根本就沒有對台灣動武的這種信念。」他說,特朗普實際上在威懾上做得非常好,不只對中國,對北韓、對敘利亞的伊斯蘭國(ISIS),以及對俄國在歐洲的侵略野心,特朗普的威懾都是「100%的成功」。

因此余茂春認為在特朗普執政下,「不存在中共侵台後美國會不會出兵的問題,因為特朗普當總統的話,中共出兵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另一方面,美國對台灣國防的承諾有《台灣關係法》保證,而且是全國共識。從大局角度來看,台灣無需驚慌。

陳方隅認為特朗普一直以來態度都相當一致,以商業的態度面對所有的盟友。他認為特朗普這番話顯示他其實不認為美國有防衛台灣的必要,也不覺得美國需要扮演民主制度的維護者,這與拜登總統五次公開表示美國協防台灣的承諾形成很大對比。

陳方隅指出,特朗普政府時期任用了多位如蓬佩奧(Mike Pompeo)、博明(Matthew Pottinger)等對中國嚴厲、對台灣友善的官員,扭轉了美國的輿論,兩黨在對華政策上達成共識。 「拜登政府延續了這件事情,拜登跟特朗普最大的不同在於拜登會用多邊的機制,也就是拉盟友一起。特朗普比較不在乎多邊的機制,它就是一對一的去談。

所以在手段上面,是多邊和雙邊的差別,」他說,「美國還是沒有正式宣布放棄戰略模糊,但拜登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確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多美台合作,而且是軍事上公開的合作,美台關係的確是不斷在前進。 」

特朗普在回覆有關是否會保衛台灣抵禦中國攻擊的問題時,做出台灣應該付費的答覆。他還表示,台灣奪走了美國的晶片業務,「美國和保險公司沒有什麼不同,台灣什麼都沒給我們,」並稱保衛地球另一端的一個小島有實際上的困難。

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Affairs)亞洲項目研究員石可為(David Sacks)對美國之音說,特朗普的言論顯示他不確定是否應該保衛台灣,他認為這對美國來說相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他的副手萬斯也沒有承諾保衛台灣。此外,特朗普對外交政策的看法,主要是從經濟角度來看。他說:「當他考慮台灣時,他主要考慮的是晶片,也可能是美台貿易。而他並不那麼關注,老實說,可能根本不關注台灣的地緣政治意義,或者如果不保護台灣,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將會產生什麼後果。所以他主要是從經濟角度而不是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這也反映了他的交易主義,如果你想從美國得到什麼東西,你應該付出代價,應該付出更多,而不是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待美國的長期利益。 」

特朗普與萬斯的組合對中國威懾更大?

余茂春認為特朗普挑選萬斯當副手是非常好的選擇,萬斯在理念上和特朗普是完全一致的。 「他完全贊同對美國的最大的挑戰和威脅是中共。另外,萬斯他是完全絕對堅決保衛台灣的,他覺得絕對不能讓中共侵犯台灣。這凸顯了他很重要的一個特點,他要把美國的戰略重點放在中共,不要讓烏克蘭戰爭或中東的一些動亂影響美國的注意力,」他說。

比起依賴華盛頓降低台海緊張關係,陳方隅認為台灣更應該思考如何強化自己的嚇阻能力。 「因為我們不管做什麼,美國不管做什麼,全世界不管做什麼,我們都沒有辦法改變中國想要統一台灣的這個agenda(議程),所以我們最好的方式是加強自我防衛,才能夠去嚇阻中國的侵略的野心。

陳方隅認為,台灣唯有增加使用武力的成本,讓中共知道台灣有這個決心和能力,才能夠真地去嚇阻中國。在這方面,台灣和美國也需要多合作。台灣必須持續說服美國,防衛台灣對美國的利益絕對有正面的幫助。除了台灣強化自己的能力,美國也能在許多方面進一步幫忙台灣,例如在外交關係上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以及增強軍事合作。

石可為指出,萬斯和特朗普一樣,一直以來對中國的批判都相當嚴厲。他主張美國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以便將更多的軍事資源投入印太地區,以遏止中國的侵略。萬斯也將美國的去工業化歸咎於中國,他的政治意識形態的一大核心是美國應該再工業化,這意味著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將會減少。特朗普也提到如果他上任,將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但他們的觀點略有不同的地方是,“對特朗普來說,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談判的。”

石可為說:「因此我認為特朗普在第二屆政府上任之初,他可能會對中國徵收關稅,加強出口管制。但對他來說,我認為這是在試圖為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創造最大籌碼,如果中國滿足他的要求,他願意收回大部分措施。因此,我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看法不一定非常具有意識形態,我不確定他到底有多相信中國對美國構成了巨大威脅。 」

台灣裔美國人進步協會(Taiwanese American for Progress)全國聯合主席陳介飛(Jay Chen)將在下個月以黨代表身份參加民主黨黨代會。他對美國之音說,如果特朗普當選,他將撤回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和退出北約,這將使美國更加孤立。他也可能向盟友提出額外要求以換取美國的支持,台灣的前景也不樂觀。 「我們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確保台灣有自衛的手段,這是《台灣關係法》的一部分。 我擔心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他會試圖瓦解其中的一些內容。特朗普和萬斯的立場非常孤立。

陳介飛認為美國需要表明將支持台灣和印太地區的民主盟友,反對中國欺負美國任何盟友的任何行為。中國可以也應該成為區域穩定的合作夥伴,這會是全世界所樂見的。

余茂春認為儘管特朗普和拜登在對台政策的重點不同,但總的來說,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對保衛台灣根本的底線是不會改變的。除了有《台灣關係法》的保證,美國人民和國會基本上也沒有人會反對用武裝力量防止中共侵犯台灣。

「而且現在中共在美國的名聲也非常不好,80%以上的美國人都覺得中共不是一個很好的國家,我們對他沒有好印象。所以這樣子的話,不是說同仇敵愾,但是我覺得要改變這個現行的政策,要放棄對台灣的保護,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他說。

陳介飛說,多次明確表示支持台灣的拜登對保衛台灣更有利,而特朗普並不真正重視美國的盟友,這點從他對烏克蘭的態度以及結束與韓國的軍事演習可見一斑。

「中國不僅對台灣,而且對整個南海都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陳介飛說,「我認為我們必須支持我們的盟友,支持台灣,支持菲律賓等盟友,維護南中國海和戰略貿易路線的航行自由。拜登總統一直在這樣做。 」

余茂春說,儘管拜登五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中共犯台,美軍一定會以軍事行動來阻止中共對台灣的侵犯,但拜登同時強調有合作有競爭,「只要跟中國一講合作,他就覺得你是個弱點,所以他不斷地挑釁,」他說,「相較之下,特朗普對付中國的方式是將威懾放在重中之重,從根本上要中共打消這種發動武裝侵略的念頭,他在這方面是做得最成功的總統。

「我覺得對付中共,威懾是很重要的,而且威懾一定要有信用,就是你說到做到。說到做到是特朗普總統最大的執政特點,這個不要輕視。拜登總統在威懾方面遠遠不足,所以還是讓中共鑽了空子,不斷製造一些小麻煩,然後把這個緊張氣氛加劇,」余茂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