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香港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可能會導致數千人死亡。受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的猛烈衝擊,香港目前正面臨兩年前大流行開始以來最糟糕的公共衛生狀況。這波疫情迫使香港政府實施嚴格的措施,包括強迫所有香港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香港2月新增數以千計的病例,大多數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星期五感染病例又創新高,達到10010個病例。
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研究考慮了當前這波冠狀病毒病例的潛在後果。最糟糕的情況之一是,如果醫院不堪重負,到6月底,香港可能會有7000人死於新冠病毒疫情。
“當衛生保健系統不堪重負時,感染死亡風險可能增加50%,香港累計死亡病例可能會增加到4231至6993個。”
但是,這項研究也表明,如果衛生措施能夠到位,5月中旬時的死亡病例可能只有大約3200例。
香港採取了“清零政策”,這跟北京在整個中國採取的清零政策一致。這種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當局通過追踪密接,限制社交,大規模檢驗以及隔離等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罕見的疫情爆發。
香港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對中文媒體環球時報說,清零政策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這個政策在香港“不會改變”。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命令香港當局控制第五波疫情。習近平預計將於7月1日視察香港,紀念香港回歸中國25週年。
上星期,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佈了香港防疫新措施,包括香港人必須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證明才能進入各種戶內設施。
星期三,林鄭月娥宣布,所有香港居民在3月份都必須接受核酸檢測,並且將香港居民疫苗的接種率提高到90%。
香港大學榮譽助理臨床學教授歐文斯博士希望香港當局能採取另外一種不同的行動計劃。
“我希望我們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拯救生命上”,歐文斯對美國之音說,“這將是緩解措施,向老年人和弱勢群體推廣疫苗接種。我還認為,我們應該轉向快速檢測,這樣我們就可以迅速打破傳播鏈。”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凱倫·格雷平(Karen Grepin)對港府大規模的防疫措施做出回應。
她對美國之音說:“這可能在疫情非常接近峰值時發生,可能會有數以千計的新增病例,包括很多不具有傳染性的病例。我們可能無法將甚至是其中一部分人隔離,因此,除非配合廣泛的居家隔離政策,否則不會對阻斷傳播產生任何影響。”
根據香港醫管局的數據,香港公共醫院病床平均佔用率為89%。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的醫護人員承認,她對即將啟動的檢測項目感到“害怕”。
她說:“病人在哭泣。一位男病人說,他12個小時沒有進食了。另外一名病人說,他想自殺。我也開始哭了,因為我不能給他們提供任何幫助。”
“我特別害怕全員核酸檢測。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政府太熱衷於清零政策了。對我而言,這是零醫護人員政策。一線人員的士氣一天比一天差。”
她形容目前的工作環境就像是在“菜市場工作”。
“要想穿過候診大廳都很困難。我們必須大聲叫喊,才能找到病人。”
上星期,香港明愛醫院有數十個病人在寒冷的戶外躺在病床上候診。醫院當局說,醫院的入住率超過102%。
這家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護士說,年長的病人“無處可求”。
她對美國之音說:“我病房裡的病人病情並不嚴重,但是他們缺乏自理能力。新冠病毒在養老院和殘疾人之家廣泛爆發。他們不能自我隔離,因為他們來自相同的養老院。那裡的工作人員可能也感染了。因此,即使病人檢測轉陰,他們真的也無處可去。”
香港居民也對美國之音傾訴了大流行的疲勞,發洩他們對政府新衛生措施的不滿。
一些外籍人士也都希望要離開香港。臉書上一個外籍人士群組在上線後幾天就已經吸引了3000多人關注。
英國公民特林布爾是香港獵頭公司Ethos BeathChapman 的招聘主管,他決定搬到亞洲其他地方去。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覺得,要離開的原因是,與其他地方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形勢相比,香港這裡缺乏靈活性。作為一名技術和金融服務的招聘主管,我已經看到一大批候選人希望移居到新加坡,而且我們的客戶也期待著將公司運營搬到新加坡。”
香港經濟在2019 和2020陷入衰退。但是,去年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少,香港經濟增長了6.4%。
但是,香港現在至少有84000個感染病例,僅2022年的感染人數就比過去兩年總數都多。
香港財政司長公佈了一項200億美元的財政預算,應對疫情的爆發,其中包括給每個香港居民發放1萬元港幣的電子消費券。
香港南華早報星期五報導稱,香港當局將放寬其加快核酸檢測的策略,允許一些陽性病例居家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