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來臨之際,一份全新的英文網路雜誌《香港人》(The Hong Konger)正式上線。今年世界新聞自由日的主題聚焦於全球環境危機背景下的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
在香港,新聞自由的持續惡化引發全球關注。隨著新聞自由的不斷受限,本地支持民主的媒體被關閉,多名記者被逮捕,在香港駐紮30年的自由亞洲電台(RFA)也近期退出香港市場。在這種大環境下,線上英文雜誌《香港人》應運而生。
該雜誌總部設在英國,由一群經驗豐富、屢獲殊榮的媒體專業人士、學者和文化愛好者組成的團隊掌舵,旨在為全球範圍內的香港和其僑民群體提供一個表達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香港人》的創立背景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幾年裡,香港的媒體因為這裡的新氣象而關閉或不得不關閉。而在香港和香港以外的地方,也有不少新媒體開始出現。其中大部分是中文媒體,” 《香港人》新聞編輯鄭樂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說。 (編按:鄭樂捷目前也是美國之音粵語組特約記者。)
在香港國安法推行三年後,國際媒體權益組織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去年5月3日發布的年度《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顯示,香港在全球180個國家與地區中排行第140位,雖然回升了八位,但仍屬於”艱難“狀況。
今年三月,美國之音的姊妹機構自由亞洲電台宣布,由於香港新聞自由狀況惡化,該機構決定關閉在香港的實體辦事處,不再有全職員工駐紮香港。這項決定標誌著該機構在香港近三十年的歷史畫上了句點。
自由亞洲電台台長方貝在聲明中說:“對自由亞洲電台在香港的工作人員和記者安全的擔憂促使我們重新調整了在當地的運作。”
上個月,一位前往香港的無國界記者代表,計劃了解並觀察原《蘋果日報》老闆及壹傳媒創始人黎智英的國安案庭審情況,卻被香港入境處拒絕入境。無國界記者表示,這項前所未有的遣返行動進一步證實了香港新聞自由環境的持續惡化。
黎智英案更是標誌著香港新聞自由的滑落。 《蘋果日報》曾被認為是香港媒體的「燈塔」。若黎智英和其他涉案人員如外界所預料的遭到重判,西方社會可能會強烈反彈,促使美歐和其他西方國家加強對香港的製裁。
在這種大環境下,港人大規模移民至海外,也因此在香港及海外誕生了一些新的媒體平台,其中大多數是中文媒體。 ”我們希望創造一個英文平台,讓人們能用英語自由表達,不僅是居住在香港的香港人,還包括那些曾在香港生活過現在居住在其他地方的人們,或者對香港有興趣的人,”鄭樂捷說。
鄭樂捷進一步指出:“我們從《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中得到靈感,它來自紐約,但並不局限於紐約。它可以是任何地方,也可以是任何主題。我們希望能夠將'香港'這一概念擴展到地理位置之外,探討全球議題,透過香港的視角。”
這份線上雜誌探討從文化、政治到經濟各個層面的議題,特別關注香港僑民和全球關心香港的人士的觀點和故事。這樣的內容設定使得《香港人》不僅是新聞發佈平台,也是文化和社會議題的討論平台。鄭樂捷說:“這些故事對散居海外的人,對任何地方對香港感興趣的人都有意義。”
《香港人》的使命與展望
專欄作家及資深記者韋安仕(Steve Vines)對美國之音強調了英文平台的重要性。 “現在有一個龐大的香港僑民媒體網絡,它們大多使用中文和粵語。增加一個英文維度首先讓非中文用戶能夠接觸到這些內容,其次也方便英語國家的香港僑民將信息傳播給更廣泛的聽眾。 ” 他說。
韋安仕曾在香港擔任35年記者,曾在多家多種語言新聞社工作。他表示:“當我在香港的電台、電視台工作時,在我們的時事節目中,雖然所有的觀眾的第一語言都是廣東話,但是香港依舊有一種用英語獲取新聞和信息的傳統,希望我們能適應這種傳統。”
記者查閱《香港人》雜誌網站時發現,其報道的話題從政治到生活,也有旅居海外港人的文化專欄。目前有居住在英國的前區議員和經濟學家林浩波(Kelvin Lam) 先生撰寫了品嚐酒的專欄,也有居住在澳洲的鄭凱文(Kevin Cheng)撰寫的澳洲香港茶餐廳文化。
韋安仕認為,在香港目前的環境下,即使在海外寫作,風險也總是存在的,但到目前為止,他認為他們的作者非常樂於寫作。他說:“我們生活在香港之外,我認為利用現有的自由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有言論自由,但在香港沒有,顯然在整個中國也沒有,如果不利用在海外擁有的自由,那麼就是浪費。”
專欄作家林浩波告訴美國之音:“在香港新聞自由受到圍困的情況下,媒體的種類和願意就各種話題發表意見的人都減少了-《香港人》就像一個緩衝地帶或安全港,保存著我們帶走的殘存文化。”
《香港人》不僅僅是一個新聞平台,它是一個文化認同的探討平台,一個全球香港人及其支持者交流的橋樑。在全球推廣對香港的了解和關注,在當前複雜的全球環境中,它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如鄭樂捷所言:“這是一個多樣化討論香港的重要平台,我們期待能通過這個平台,繼續傳播和深化對香港文化身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