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烏克蘭戰壕戰術台灣漢光演習側重檢驗不對稱作戰

台灣海巡署的“成功艦”近年雖投入漢光演習,但首度在軍演中發射鎮海火箭彈,驗證平時和戰時的戰力轉換。(照片提供:台灣軍聞社)。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借鏡烏克蘭戰壕戰術台灣漢光演習側重檢驗不對稱作戰

台灣軍方的年度“漢光演習"一連進行五天,於週五(7月29日)劃下句點。鑑於今年二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引發台海緊張局勢的效應,台灣本週舉辦的軍演規模可謂近年最大,也引發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軍事專家說,台灣此次操演的戰術,有諸多藉鏡烏克蘭戰術之處,也特別強化對中共解放軍的不對稱作戰和重啟後備軍人的戰力。

漢光演習是台灣軍隊操演的年度大戲,今年的實兵演習從星期一(7月25日)展開,為期五天四夜。借鏡烏克蘭的防衛策略,漢光演習第一天驗證的重點科目就是戰壕系統”(trench system),以及今年初施行的後備軍人新制教召成果。

借鏡烏克蘭戰壕防衛台軍演練殲敵於陣地內

台灣國防部假定中共解放軍自北台灣淡水河口的八里灘岸登陸,並責令守備該區的第三作戰區在進入八里城鎮前的關鍵地帶,挖掘了近百公尺長的壕溝及地堡,以延滯解放軍的進犯。

台灣2022年度漢光演習動員後備軍人挖掘戰壕系統,並於戰術位置模擬射擊進犯之敵軍。(照片提供:台灣軍聞社)。

台灣軍方指出,這套由壕溝及地堡構成的戰壕系統,即是仿效俄烏戰爭中,烏東對抗俄軍的守土模式。台軍在戰壕內不僅擺設多具步槍掩體,還存放了30天份量的彈藥及糧食,而鄰近的高樓及路口也分別部署刺針飛彈與標槍飛彈,充分擺出“殲敵於陣地內”的架勢。

對此,位於台北的台灣前戰爭學院戰略教官栗正杰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戰壕雖然是百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舊產物,但是烏克蘭軍隊之所以能長期堅守馬里烏波爾(Mariupol)和亞速鋼鐵廠,並有效延滯俄軍的進擊,這套戰壕系統功不可沒。因此,台灣軍隊引以為鑑,將戰壕納入今年的漢光演習並加強演練。

位於台北的台灣前戰爭學院戰略教官栗正杰(照片提供:栗正杰)。

栗正杰指出,台灣軍隊在漢光演習挖壕溝並非首例,但隨著敵情和武器的演進,壕溝的挖法也與時具進。他說,舊式的壕溝僅擺幾具機槍在裡面,但現代化的壕溝可配置標槍飛彈或刺針飛彈,只需一名單兵在戰壕里面,就可以對敵人的任何先進和昂貴武器進行致命攻擊。

栗正杰說:“它(壕溝)配合標槍飛彈或者是刺針飛彈,能夠發揮不對稱戰爭的一個效果。壕溝我覺得可能在以後我們台澎防衛作戰之中,其實是一個比較簡單、便宜、有效的防衛作戰的一種建築物,因為我們(台灣)自己國內有大量的挖土機或者機工具,應該很快可以在沿海海灘上面建立起一個比較堅強的壕溝陣地。”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認同並表示,烏克蘭能長期抵抗俄羅斯軍隊,其防禦工事功不可沒。他說,台灣軍隊在北台灣八里挖掘的戰壕系統,就像是個地下碉堡,不僅可用來遲滯敵軍前進,更可在後備部隊守住第一波攻擊後,進一步進駐常備部隊來展開反擊。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陳筠攝)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烏克蘭這次很具代表性地示範了所謂不對稱武器的潛力,特別是標槍飛彈、還有刺針飛彈,的確擋住了俄國傳統的這種大規模的裝甲軍團,這算是一個戰場上的小革命。”

蘇紫雲強調,雖然烏克蘭的主戰場為地面戰,跟台灣凸顯的海空戰場不太一樣,不過,不對稱作戰的邏輯若是轉換運用到海、空域,台灣可善用岸基和機動的反艦與防空飛彈來有效防守,這種精準彈藥的造價可能只有飛彈發射載台的零頭。例如,一架標準的戰機要價6000萬美金,但一枚造價150萬美金的防空飛彈就能擊落40倍貴的戰機,這就是不對稱的成本。

台灣後備軍人投入軍演成亮點

北台灣八里地區的戰壕系統由台灣軍方徵調民間機具,並動員接受14天新制教召的後備軍人所挖掘而成。今年三月台灣針對後備軍人訓練進行改革,從7天延長到14天,並增加行軍、實彈射擊等高強度的戰斗科目,因此,新制教召下的後備軍人此次投入漢光演習,也是一大亮點。

台灣退役陸軍少將栗正杰表示,美國一直督促台灣改革並強化後備戰力,因此,此次台灣軍方動員後備軍人挖掘戰壕,展現出他們的紀律和戰力,皆足以肩負第一線守備部隊的重任。

台灣軍方表示,本次漢光演習與全民防衛動員演習密切結合,以“就地動員、就地作戰”、“及時動員、及時作戰”為目標,遂行戰時支援軍事作戰任務,磨練常備與後備部隊的協同作戰默契,並持續精進全民國防的整體防衛構想,以確保台灣安全。

美國華盛頓的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亞洲接觸主任萊爾·戈德斯坦(Lyle Goldstein)(照片提供:國防重點智庫)。

不過,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亞洲接觸項目主任金萊爾(Lyle Goldstein)以書面方式向美國之音表示,台灣對後備部隊的訓練已經鬆懈太久,如果真的希望恢復他們的戰力,可能得制定強度更高、期程更長的訓練方案,也需要好幾年後才能看出成效。

東北海域演練反包圍?

此次漢光演習的另一大亮點是,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二(7月26日)親自登艦出海,視導位於台灣東北部外海的“海空聯合截擊”操演,該科目由台灣海軍支隊模擬戰力保存和展現海上機動力,並在空中兵力與岸置火力掩護下,對敵軍船團發起聯合截擊作戰。

對此,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漢光演習每年的操練科目通常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過去也有類似海空聯合截擊的操演,但是仔細觀察各年度的想定狀況,仍可看出不同的變化。例如,台灣軍方今年選在東北海域操演,可能就在因應中共解放軍近來頻頻在台灣東部外海的侵擾。

林穎佑指出,解放軍最近開始提高在台灣和日本間海域的軍演頻率,如果再加上常態化侵擾台灣西南方的防空識別區,整體來看,中共恐在籌謀從東北和西南兩邊夾擊、包圍台灣的作戰策略。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 (林穎佑提供)

林穎佑說:“如果我們在這邊(台灣東北海域)的截擊,跟美國從西太平洋過來的軍力,兩邊可以進行合作或者是聯合的話,那我們剛好反而可以去包圍解放軍在太平洋這面的軍隊?”

此次漢光演習的“海空聯合截擊”操演包括台灣空軍、海軍以及海巡,共計動員30架次軍機以及23艘艦艇。分析人士指出,台灣軍方為落實平時戰時戰備一體,海巡單位加入漢光演習近年已成常態,不過,今年海巡艦體首度在演習中發射7枚鎮海火箭彈,成功驗證平時和戰時轉換的戰力。

林穎佑說:“這一次是(海巡)第一次(在漢光演習)打火箭(彈),我會覺得這一塊是還蠻值得關注的,某些程度上,也代表海軍跟海巡中間的平戰轉換或平戰結合的狀況。”

林穎佑表示,台灣海巡艦艇七月中才遠赴帕勞,和常駐當地的美國海岸防衛隊進行聯合演訓,儘管雙邊官方低調以對,也未公佈演訓科目等相關細節,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海巡扮演“第二海軍”的角色越來越明確,其戰時肩負的任務也將越來越吃重。

栗正傑則說,台灣海巡署配置的新型艦艇比照海軍“沱江級”艦等級,性能也堪比飛彈快艇。未來在戰事爆發前,海巡艦艇可以潛藏於台灣各漁港內保存戰力,直到敵軍開始實施渡海作戰後,台灣的海巡艦艇便可迅速加裝火箭,對企圖登陸的中共解放軍船團實施攻擊,這也是一種不對稱作戰的概念。

台灣本週舉辦漢光演習期間,美中兩國正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計劃出訪台灣一事展開緊張的輿論對抗,讓台海緊張局勢隨之升級,也使得今年的漢光演習更加受到國際注目。

美國智庫“國防重點”的金萊爾質疑,中國若發動第一擊後,台灣海空軍主要戰力還能保存多少?他說,他對此實在沒有樂觀的理由,因此,他認為,不對稱作戰將是台灣未來存亡的關鍵。

金萊爾表示,除了在烏克蘭戰場打出名號的刺針飛彈與標槍飛彈之外,水雷和無人機也都是重要的不對稱作戰武器,而且相當適合台灣戰場。但這次的漢光演習並未看到太多水雷與無人機的應用,他建議台灣應盡快改進。不過,台海若開戰,對台灣、美國甚至全世界的代價都不小,金萊爾因此建議,台灣的當務之急應是和中國持續進行對話,以免中國因誤判而輕啟戰端。

金萊爾說:“台灣最應該從烏克蘭戰爭中學到的教訓之一,就是要與北京保持認真的對話管道。基輔就是誤以為莫斯科在虛張聲勢,而錯失了開戰前的談判機會。”

金萊爾強調,幾十年來,台灣一直忽視自我防禦力的建立,也常低估中國武統的企圖。因此,台灣現在必須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並從多面向強化不對稱作戰實力,提高中共攻台的代價,才能抑制中國的野心。

此外,他說,台灣必須要有自主防衛的準備和決心,因為即便美國有協防颱灣的意願和承諾,但美軍在經歷了漫長且疲憊的阿富汗戰事,近期的烏克蘭戰事也造成美軍的過度負荷,在此前提下,台海若在短期內爆發戰爭,美國能否果斷做出協防颱灣的決策並及時介入台海,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