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衛士啟動“反引渡中國援助中心”

英國倫敦,負責審理引渡上訴和人權的英國皇家法院(美國之音/李伯安)

位於歐洲的人權組織「保護衛士」( Safeguard Defenders )本週在西班牙馬德里宣布啟動「反引渡中國援助中心」。

該中心希望協調國際組織合作努力阻止引渡和遣返被中國當局通緝的人權活動人士,並且為法律從業者、政策制定者和媒體專業人士提供相關信息,為尋求政治庇護的中國人權捍衛者提供額外資源以因應來自中國的引渡要求。

保護衛士創辦人和主任彼得·達林(Peter Dahli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表示:「自2019年以來,我們就一直在處理引渡問題,意識到法庭人員、法官、檢察官和法律辯護人對中國引渡案件的知識嚴重缺乏。通過剛剛成立的這個援助中心,我們希望為所有需要的人提供成功抵制中國引渡請求所需的所有相關和詳細信息。”

歐洲對中國引渡請求立場的轉變

近年來,歐洲各國對中國引渡案件的立場經歷了顯著的變化,特別是自2019年以來。達林分析,改變的原因是中國刑事司法系統的負面發展,和中國人權問題的愈發嚴重。

「在過去的七、八年裡,中國的刑事司法系統出現了強烈的負面發展,我們也看到,各國處理向中國引渡的方式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在2019年之前,被拒絕引渡到中國的情況非常罕見。但是2019年後,在歐洲人們開始意識到中國正在發生什麼,特別是因為新疆和後來香港的局勢,」達林告訴美國之音。

2019年,瑞典最高法院的一項裁定拒絕了北京當局對一名中國公民的引渡請求,這項決定被視為歐洲對待中國引渡請求態度轉變的標誌性事件。此後,多個歐洲國家在類似案件中採取了相似的立場,包括法國、捷克共和國、波蘭以及南歐的塞浦路斯和義大利等國。

達林補充到:“歐洲人權法院去年初生效的一項決定改變了這一切,該決定一概拒絕向中國引渡,因為中國的拘留中心和監獄普遍存在暴力現象,即酷刑和虐待。”

保護衛士總監勞拉·哈斯(Lauren Harth)告訴美國之音:「在香港實施所謂的《國家安全法》之後,已經有十幾個國家廢除了與香港的引渡條約。正如歐洲議會在過去幾年中一再呼籲的那樣,現在是緊急中止其餘條約(10個歐盟成員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2個歐盟成員國與香港)的時候了。”

哈斯補充說:「鑑於中國刑事司法和監獄系統的現狀,任何個人都不應被引渡到中國。歐洲人權法院2022年10月的判決也許最能說明這種狀況,該判決將中國的監獄系統描述為'普遍存在暴力狀況'。”

然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去年12月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和香港的法治狀況的問題時卻說:“中國是法治國家,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益都得到充分保障。”

歐洲法官缺乏對中國的了解

馬爾欽·戈爾斯基博士(Marcin Górski)是一位成功抗辯過多起中國引渡案件的副教授和律師,他對歐洲各國法官在處理這些案件時的態度表達了擔憂:「法官往往對中國的情況缺乏足夠了解,不願意認真考慮論點,這非常令人不安。”

對於中方請求的引渡案,歐洲各國的反應不一。戈爾斯基博士補充說:「一些法院(如阿爾巴尼亞、塞浦路斯或義大利)由於歐洲人權法院在『劉訴波蘭』一案中描述的風險而拒絕引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其他一些法院(如西班牙或葡萄牙)在涉及中國的人權問題時,原則性較差。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會有所提高。”

此外,保護衛士總監勞拉·哈思(Laura Harth)強調了該組織的政策倡導方向:「我們倡導的不僅是暫停與中國和香港的現行引渡條約,直至它們的內部政策與國際法上的義務相符。我們也主張各國暫停與中國大陸和香港簽訂引渡條約,直至其國內政策符合國際義務。維持這些條約非但不會追究中國當局對其係統性、普遍性侵犯人權行為的責任,反而會繼續使'普遍的暴力局勢'合法化。這也助長了中共試圖在全世界推行的全球恐懼氣氛。”

「法院不是機器人,他們也是人。所以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提出有說服力的論據,讓他們做出不僅在法律上是正確的,而且在政治上和道德上也是正確的決定,」達林說。

觀察家指出,保護衛士的這項新措施不僅是對中國引渡請求持續增加的直接回應,也是對2019年以來歐洲國家對此議題態度轉變的支持。透過為法律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關鍵資訊和資源,「反引渡中國援助中心」旨在進一步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司法不公和人權侵犯的關注,並推動更多國家重新考慮與中國的引渡協議。

美國之音向中國駐倫敦大使館發函尋求其對「反引渡中國援助中心」發表評論,到截止時間為止未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