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港版國安法”實施年多以來影響著香港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但傳媒上鮮有被提及在香港生活的非洲人,原來也逃不過這法的威力。有學者表示,“港版國安法”已經間接地減少了非洲人在香港成功獲得難民資格的機會。另有在港求學的非洲裔學生寄望,包括在港非洲人在內的外籍人士能繼續得到重視,否則香港難以維持其國際城市的聲譽。
非洲25國早於“港版國安法”實施前在聯合國表態支持
被中國數十年來視為 “老朋友”的25個非洲國家,早於去年6月份,便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的一場投票中,投下贊成票支持中國實施“港版國安法”。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更引述了三位分別來自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納米比亞大學及贊比亞大學“一帶一路”聯合研究中心的學者,大力讚頌“港版國安法”為維護香港繁榮的“必要舉措”。
但非洲人對此議題的聲音是否如出一轍?特別是在香港生活的非洲人也是否跟他們原籍國家的政界領袖,一樣地歌頌“港版國安法”?傳媒在這一年多來卻鮮有報導。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的“中非研究網絡”項目於10月29日(星期五)舉辦了一場題為“在香港能否成家立室?”的網上研討會,專門探討了當前非洲人在香港的處境。
香港中大學者麥高安:國安法影響著社會中最底層的-難民資格申請者
儘管題目並非以“港版國安法”為主,但講者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麥高登 (Gordon Matthews) 在言談間已不自覺地流露了有關法律對生活在香港最底層,在社會上最不受重視的難民資格申請者,特別是來自非洲的人有著災難性的影響。
麥高登說:“現在看來尋求庇護者更難尋找(法律)代表,以往香港有頂級的人權法律師會說,若你是尋求庇護者,你的(申請難民資格)個案遭到拒絕,你還可以繼續上訴,繼續(在香港)無限期逗留下去。現在一切看上去已經完結。你不可以再上訴,這些人將更快地被遣返(原居地)。”
麥高登有這分析的原因在於,他看到了公民團體在“港版國安法”下相繼倒下瓦解。原本協助這些難民資格申請人的律師也紛紛離開香港,最終導致了這些申請者敗訴失落,難圓移民西方國家的美夢。
港府2014年起負責審核“免遣返”資格 但成功比例極低
自2014年3月3日起,香港政府已接管了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的工作,實施統一審核機制,由入境事務處審核提出“免遣返聲請人士”的資格。若有關人士成功獲得“免遣返聲請人士”的資格,才把個案轉交聯合國難民公署核實難民資格並跟進遷移外國事宜。
在香港入境事務處的官方網頁上沒有任何與“難民”這個關鍵詞相關的條目。香港政府多以“免遣返聲請人士”一詞概括所有的難民、尋求庇護者、酷刑聲請者、無國籍人士及其他相關群體。
麥高登引述官方資料指出,自新制推行實施後,在1,873宗已經審核的“免遣返聲請人士”個案當中,只有8宗獲得批准,之後成功轉介到聯合國難民公署成為難民。麥高登認為成功個案的比例,相對與其他發達國家的數字比較實在過低。他歎言,要這些申請者成功真正成為香港人,唯一途徑只能是與香港人結婚。
麥高登:有“尋求庇護者”香港才顯國際地位
這位人類學教授多年來醉心香港著名的“重慶大廈”內獨有的文化,並把它作為人類學議題來研究,更曾經出版書籍《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由於與當中來自五湖四海結下的緣份,麥高登認識到香港原來還有一些最沒有人願意提及的群體 – “尋求庇護者“(Asylum seekers),他們每天艱苦地過著不為人道的生活。麥高登指出,正是這他們的存在,香港才顯得國際化,是一個國際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生活。
麥高登:相比大陸移民 香港年輕人更接納“尋求庇護”非洲人為家人
但“港版國安法”的實施,還有香港在近年不斷強調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政策,却使麥高登頗有感觸。他認為,當局的政策把香港年青人不幸地推向了另一極端,使他們寧願將來自非洲的難民申請者視為香港家庭一份子,也不願意將來自中國大陸的內地人接納為香港人。
麥高登續說:“相比原來其國際化,香港看似將會變得更加中國化。對於這些我所認識的 - 正在尋求庇護或已經得到難民身份的非洲人來說,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儘管如此,他認為很多滯居在港的非洲人仍然視香港如家,覺得香港人總體上是歡迎接納他們的,特別是一些已經與香港人結婚,落地生根,可以在香港合法工作的非洲人,他們早已與香港根脈相連。
在同一場合發表演講的兩位來自非洲的中文大學博士生 - 菲利普. 特貝(Phillip Thebe)和費凱度.馬雷德(Fekadu Malede)也呼應了麥高登教授的憂慮。這兩名分別來自津巴布韋與埃塞俄比亞的博士生以非洲人的身份與角度,理解到正值有眾多香港人已經開始移民離開香港的時候,為何仍然會有非洲人逆向而行,來到這個被部份港人認為已經沒有希望的地方。
特貝:儘管不肯定香港將來局勢 非洲人仍對香港抱持己見
特貝說:“正當眾多香港人對香港及其未來抱持各種不同的看法時,非洲人本身也同樣對於非洲與香港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們當中,大部份或許希望離開非洲,因為非洲並不適合居住。他們想在其他地方尋找機會,所以便前來香港,因為香港相對非洲來說是較好的。”
特貝解釋,非洲人清楚知道香港面對將來處於一個不肯定的局勢困境,但依然有人像他一樣繼續前來香港求學,原因是仍然看到機會,在學成後仍有機會到其他地方發展。他在香港認識的非洲人中,沒有人會認定將在香港終老,但仍會視香港不失為一個提供機會的地方,只要把握好努力向上,不管升學或發展事業,對將來個人的去向還是有幫助的。
馬雷德:國安法下能保持吸引世界各地人材 或能與倫敦及紐約看齊
雖然部份非洲人認同香港仍有吸引力,但麥高登教授和兩位博士生特貝及馬雷德三人的眼中,香港在港版國安法籠罩下的國際城市地位優勢能否持續下去,能否再聲稱與倫敦和紐約看齊,仍然取決於香港是否繼續是一個歡迎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地方,除了能繼續招收非洲的莘莘學子,還包括了麥高登呼籲的不再歧視黑人,對社會上最底層的“尋求庇護者”展露更多包容。
馬雷德說:“或許將來,它(香港)有機會如倫敦及紐約一樣,那裡(香港)的人會在文化上變得更多樣化。由一個非洲人的層面去說,與十年前比較,非洲人已經更被(香港人)接納。從這點看,(與倫敦及紐約看齊)香港仍是有機會的。但如(麥高登)教授所言,我們需要等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