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2023年香港大事回顧 多項國際排名大幅下跌或影響聯通國際角色

楊健興評論2023年香港大事回顧,特別關注香港在多項國際排名大幅下跌。 (美國之音/湯惠芸)

2023年即將完結,香港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星期四在網台節目,邀請記者協會前主席楊健興評論過去一年香港大事回顧。他們關注香港在多項國際排名大幅下跌,尤其最近公佈的”2023年度人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大幅下跌至46位的歷史新低,其中言論、集會及結社自由的跌幅最明顯。楊健興分析,這項調查反映國際社會如何看待香港,而港府過去3年的管治換來相對的平靜,但代價是很多不同的聲音無法表達。他又表示,港府明年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將會針對外國聯繫及間諜罪等立法,可能影響國際傳媒的生存空間,他認為是弊大於利。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專家評論2023年香港大事回顧 多項國際排名大幅下跌或影響聯通國際角色

2023年踏入尾聲,今年初開始香港恢復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並全面撤銷防疫社交距離措施踏上”復常”之路,不過,接近一年以來,香港經濟復甦的表現卻遠遜預期,”限聚令”全面取消後,香港人的集會及遊行自由卻未能全面”復常”,遊行人士要”掛勁牌”、自行拉起封鎖線才能上街表達訴求,這些不似預期的”新常態”引起香港各界以致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人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大幅下跌17位

香港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星期四(12月28日)在網台節目”Chat DP with Emily Lau”,邀請記者協會前主席楊健興評論過去一年香港大事回顧。

楊健興表示,過去接近一年香港發生很多重大的變化,官方經常標榜”由亂及治、由治及興”,他認為在”管治”上很明顯香港過去一年幾乎沒有遊行,過往的六四是悼念死難者的燭光晚會,今年變成中國內地30多個省市的”鄉里情”嘉年華,完全是另一回事,而七一更不可能再有大遊行。

楊健興提及美國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與加拿大智庫菲莎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12月19日共同發表的”2023年度人類自由指數”(Human Freedom Index, HFI),香港的排名由去年的29位大幅下跌17位至今年的46位。

楊健興表示,2010年香港排名第3位,13年間香港排名大幅倒退43位,今年香港的經濟自由度排名仍然相當高,但是個人自由,包括司法、言論、集會及結社自由的跌幅最明顯,而港府過去3年的管治換來相對的平靜,但代價是很多不同的聲音無法表達。

楊健興說:"個人自由就很明顯(下跌)了,遊行、示威那些是沒有了,然後就是很多社會上不同的聲音,包括新聞自由的排名也都仍然是相當之低,這樣其實看來就是說”(管)治”好像表面上相對叫做平靜,但是其實那個代價就是說很多不同的聲音其實是無法表達出來。"

自由指數暴跌排名倒數19位

報告提及香港、尼加拉瓜以及敘利亞是過去15年自由指數跌幅最大的”三甲”。香港今年在細項的結社、集會以及公民社會自由中,在全球165個國家或地區排名146,言論自由及法治的分數都下跌,兩個研究所在報告中表示,由於香港個人及公民自由大幅倒退,預期香港日後經濟自由也會進一步下跌。

劉慧卿問及,港府隨即在上星期四(12月21日)發表”千字文”反駁報告的論點,楊健興認為做法相當諷刺,因為過往這兩個智庫對香港自由度的評價都相當高,尤其是經濟自由度的評價。楊健興分析,國際智庫對香港態度的轉變,反映國際社會近年如何看待香港。

楊健興說:"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香港政府跟他們很”老友”(老朋友)的,每次來香港都當他們貴賓那樣,但是(傳統基金會)兩、三年前已經不將香港獨立做一個調查、(全球經濟自由度)排名,因為認為香港已經跟(中國)內地沒甚麼分別,加拿大、美國這兩個智庫的轉變,其實就很反映國際社會怎麼看香港,另外就是香港實際上一些的自由度一些的變化,不是官方純粹所講就是說”人家唱衰你而已”、”人家抹黑你而已”,其實如果不是香港這麼多的變化,國際社會其實都是看香港發生甚麼事,看看一些香港人自己講香港發生甚麼事,去做一個排名。"

經濟表現不似預期”興旺”完全做不出成績

楊健興表示,香港過去一年的經濟表現亦不似預期,財政赤字超過1千億港元(超過128億美元);財政儲備由幾年前超過1萬1千億港元(超過1,400億美元),今年可能已經跌破7千億港元(不足1千億美元),跌幅接近4分之1,他形容今年港府完全是”失咗(了)預算”,特首李家超新政府在”興旺”方面完全做不到成績出來。

楊健興說:"年初希望全面通關之後那個經濟復甦,做很多那些”您好香港”、”Hello Hong Kong”、”開心香港”,實際上看到今次聖誕市道已經看到香港一些經濟、財政問題其實已經開始浮現出來,所以如果官方希望香港今年是一個”新開始”,(特首)李家超(去年)上任半年,正式整整一年2023,但是起碼在經濟上所謂”興旺”那裡,其實是做不到成績出來,很多還是一些很深層開始見到北上(中國內地消費)那些現像不是純粹是一個短期,大家都很清楚,你香港現在就算做了這麼多東西,聖誕長假期都是這樣的話,其實會看到香港那個經濟,以至於引發出來的財政上的一些穩定性,其實都已經見到問題了。"

聖誕市道飲食及電影票房慘淡

據香港網媒《集誌社》統計,上星期五至星期二(12月22日至26日)的冬至及聖誕一連5天長假期,香港人出境約191萬人次,訪港旅客入境約67.9萬人次,入境人次只是達到出境人次的三成半,出境的香港旅客人次較入境的訪港旅客人次多123萬人次。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星期一(12月2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星期日(12月24日)平安夜飲食業的生意約3.8億港元(接近5千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超過一成,不少餐廳未爆滿,甚至有酒店餐廳毋須提前訂座。

12月26日”拆禮物日”晚上7 時左右,九龍購物區尖沙咀廣東道多間店舖倒閉沒有營業,人流疏落。(美國之音/湯惠芸)

以往聖誕檔期是香港電影票房的熱門旺季之一,不過,今年聖誕檔期星期日至星期二(12月24至26日)票房錄得20年新低紀錄,總收入只有1,959萬港元(接近25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超過3,200萬港元(超過411萬美元)下跌四成。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表示不理解,形容是”最慘淡一年”,相信香港市民趁聖誕長期外遊是原因之一。

政策與香港維持國際化互相矛盾

劉慧卿表示,北京官員其實相當關注香港如何保持國際化,香港如何扮演國際化的角色﹖楊健興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7-1訪問香港時,都特別強調香港的重要性及價值就是國際化及國際聯繫,但在政策上卻是自相矛盾,尤其沒有明確解釋香港在國安法下的自由人權的狀況。

楊健興說:"你會見到它(港府)做的很多事情又會同國際,譬如說就人權問題、就國安法問題,同國際社會其實幾乎日日”開戰”的,寫到一些”唔啱聽”(不喜歡聽)就會反駁,即是那些回應的信件、公開聲明等等,那個語調都還是相當強硬,即是那些動不動就譴責,對國際關注香港的一些譬如自由問題,國安法的問題,基本上就是一種否認以及反駁,而不是真的去嘗試理解一下,即是國際社會做生意也好,或者生活也好,對香港在國安法之下,即是其實都不只是純粹一條國安法,而是整個人權自由的狀況、那個氣氛。"

47人案及黎智英國安案引國際傳媒關注

司法方面,劉慧卿亦關注過去一年兩宗重大的國安法案件開審,包括今年初的民主派初選47人案,以及12月18日開審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加上前支聯會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鄒幸彤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到明年2月中才進行案件管理聆訊,很多被告還柙超過3年才正式開審,是否還有司法公義﹖

楊健興表示,國安法案件的保釋規定,都會陸續見到衝擊著過去香港實行的普通法制度。劉慧卿則認為,47人案及黎智英國安案引起國際關注,香港的司法獨立及法治值得深思。

劉慧卿說:"那天黎智英開審我都有去(旁聽),嘩﹗很多國際傳媒(採訪)啊,多到不得了,有些案都是就算你47人案今年年初第一日(開)審,在西九那個法院那條隊(輪候旁聽席)圍著法庭這樣排了幾個圈,47人你說多少親戚朋友,光是他們去(旁聽)不要說那些”排隊黨”,都”好勁”(很厲害)了,即是我們香港有時候就是這些事情很轟動、這些東西﹗即是有時候大家想想,這樣怎麼辦呢﹖我們法治、司法獨立這樣﹖有時候我說希望有法治都被人罵的,在網上罵我”發瘋”的,即是我們當然要有些希望嘛,正如你說現在在審(訊)中,沒有理由說審(訊)中就”玩完”了。"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劉慧卿指47人案及黎智英案引國際傳媒關注 楊健興認為香港社會撕裂未復元


民主派支持者對政府投下”說不”的一票

楊健興表示,其實香港社會的撕裂在2019年之後仍然未復元,從12月10日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只有不足3成,基本上沒有投票的民主派支持者,是沉默地投下了對政府”說不”的一票。

楊健興說:"那7成(沒投票的市民)可能有一部份,是從來都根本就不是特別關心(社會)的,但是至少可能有3、4成、5成,即是過去支持民主(派)。"

劉慧卿說:是中間(派)或者甚麼的。

楊健興說:是,過去支持民主(派)的一些候選人的一些市民,基本上是一個”說不”的一票、”說不”的一票,就是一種整體觀感對香港這一年、對這段時間,或者即是過去這幾年間發生的事,是不同程度的不滿,有些(市民)就當然就走(移民)了。

23條立法若影響外媒生存空間弊大於利

楊健興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港府明年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將會針對外國聯繫及間諜罪等立法,可能影響國際傳媒的生存空間,他認為是弊大於利。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楊健興指23條立法若影響國際傳媒生存空間弊多於利


楊健興說:"不在這裡(香港)運作的話,它(國際傳媒)可能從媒體來講未必是很大的損失,但是在香港來講就是很大的損失,其實香港賣的就是一個國際化,國際媒體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將所謂香港發生的事情、香港的故事,向更大的國際社群講出來,你不可以說它們常常”抹黑”(香港),它走了就算了,這些其實都是一些很膚淺的想法,其實是弊大於利的。"

劉慧卿呼籲當局思考放寬表達自由空間

劉慧卿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回顧過去一年香港人的言論及表達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無論是今年3月的將軍澳反填海遊行要”掛頸牌”,以致今年5月初的勞動節遊行發起人突然取消申請,她呼籲當局思考是否要將這些表達自由的空間收得這麼緊。

今年3月26日舉行的"將軍澳反填海遊行",是香港經歷3年疫情後首次有社會議題的遊行,數以百計參加者必須在封鎖線範圍內掛上印有編號的"頸牌"遊行。 (美國之音/湯惠芸)

劉慧卿說:"你掛著一個(頸)牌遊行也好,甚至說批(准)了遊行後來又不批,又說要你(申請人)自己收回(遊行)申請,這些即是大家看到的,即是香港以前很出名就是因為我們很自由,一日有4、5個遊行,董建華(前)行政長官那時候都說,我們是”示威之都”來的,而當然很多絕大部份遊行都是很和平、很理性的,現在就甚麼都沒有了,這個也是我都不明(白),即是特區政府或者(北京)中央政府是不是要怕得這麼厲害呢﹖即是要拿走所有香港人享有了很多十年的自由呢﹖這個我希望它們自己要想清楚。"

劉慧卿又表示,她的網台節目都愈來愈難邀請嘉賓出席,亦反映香港社會言論及表達自由的縮窄。

劉慧卿說:"現在是愈來愈難找人上來(當評論嘉賓),其實我的(網台)節目因為做了十、二十幾年了,很多時候有些(嘉賓)不是民主派的,你說建制也好、你說是親共也好,各方面的人都上來的,但是現在就愈來愈難,這個你就看得到香港社會那個表達自由、言論自由是縮窄得很嚴重,他們不來(節目)的我相信他們是知道,如果他們來是可能會有很差的後果,他(們)就不來了,這個我覺得也是不好的。"